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6-11-24 15:24黄凯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流动小学农村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问题成为基础教育发展备受关注的问题,基础教育的发展事关国民综合素质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以及国家人才的培养。而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关键。然,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因教育发展的不公平而导致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加剧了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更是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流动

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流动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城乡小学教师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动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流动是指中小学教师基于一定的原因,从城乡学校组织中游离出来或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的过程或现象,主要有流进与流出两大类别。笔者调查发现B县D镇有中心小学两所,村一级定点完小 7所,农村小学占全县小学总数的绝大部分。根据调查,D镇农村教育教师队伍流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流动的特点。

1.农村师资“强出弱进”现象。

在配置教师资源的过程中D镇农村小学师资流动表现为不对称性:一方面,为解决初中、高中教师短缺问题,层层抽调青年教师拔高使用,形成农村骨干教师逆向流动的“强出”现象;另一方面,被分配到农村小学的任教教师大多学历低,业务素质低,由此引发的农村小学师资的“弱进”现象,使得处于教育最低线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越来越弱。

2.农村学校的“后教师流动”现象。

“后教师流动”现象是优秀师资外流达到其本身最大流动限度后所存在的状态,即长期不进人也不出人,教师队伍没有流动或流动很少,形成一种超稳定或过度稳定现象,表现为教师思想僵化、年龄断层突出、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整个队伍缺少活力和进取心。

二、B县D镇小学教师不对称性流动的原因分析

1.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制度壁垒是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异,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失衡之所在。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发展,而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则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引发了城乡户籍壁垒,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民权益都同户口挂钩,这引发了在人口流动、劳动就业、教育、财产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对农民的不平等。

2.城乡教师间收益上的落差是农村教师外流的直接动力。

近年来,B县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整体上仍然是严重不足。医药费、地方性补贴等还未能真正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中存在的“责任转嫁”和“责任缺失”问题,这一系列都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严重失衡的经费投入下,农村小学是处在义务教育的最边缘,其经费情况可想而知,进而导致了教师“留不住“进不来”,量少质弱的外流现象。

3.城镇中小学大规模扩招和民办学校迅速发展是主要推动力。

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对师资的需求也逐年递增,而城镇学校更愿意从本地农村学校中选拔那些教学能力突出、能挑重任的优秀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城市中快速发展的民办学校除了大量使用离退体教师外,还通过高待遇等吸引了农村学校的大量优秀教师,这也促使许多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流入民办学校。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城乡师资间的差距。

4.人才市场的发展与教育人事政策的逐渐灵活是政策外因。

随着人才市场化的观念的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领域的人才流动也被大众所认同,这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目前已有的教育人事管理政策则难以把优秀骨干师资从城镇学校导向到农村地区学校,造成骨干师资从农村单向流动到城镇。

三、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城乡中小学师资的均衡作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探寻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策略,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1.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导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政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加强对教师流动的引导。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在确保所有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分配和使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师资等办学条件上的的差距。

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

待遇分配不公平是农村教师外向流动的直接动因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实施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最大的障碍。只有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制度,并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使得城乡教师的流动更为合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完善校长负责制

(1)选拔。要完善校长的选拔制度。 “为政之本,莫若得人”,有了德才兼备的好校长,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合理流动。(2)放权。在学校层面上校长应当学会分权,抓大放小,取宏观舍微观。决策权归学校的集体领导机构,指挥权和执行权保留给校长,监督权则交给公众,如教职员工、学生家长。这样的学校管理才有实质意义。

5.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1)采取激励机制,做到用待遇留人,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机制,全额发放农村教师工资,确保教师权益;建立农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予以重奖(2)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用事业留人按照当地人口分布和区域特点,合理的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聚集优秀的教师资源,通过撤并集中力量办学。

参考文献:

[1]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 [J].教育2006(9):47-53.

[2]张馨芳.透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2008(5):137.

[3]楼世洲,李士安.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分析与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3).

[4]张强,张欢农村义务教育—税费改革下的政策执行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李士安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6]郭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CT」中国教育学刊,2007 (4)

[7]楼世洲,郭文琴构建中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政策思考田当代教育,2009 (2)

作者简介:

黄凯(1990.1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流动小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流动的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