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2016-11-24 23:21陈莉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陈莉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对于大学生已成为常态。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互联网工作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互联网文化,加强对校园互联网的管理,着力打造“绿色互联网校园”。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做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传播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迈向信息化时代,也和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也给这一群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互联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3日在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有7.1亿网民,手机网民规模6.56亿;从网民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占网民总数的25.1%;从网民整体网络应用来看,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8亿,较2015年增长8.3%;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到4.01亿,增长率为18%,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54.8%提升至61%。同时,从笔者对本校的观察来看,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进行互联网购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附带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怎样看待、因应、引导、驾驭互联网时代的紧迫问题,因此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很有必要。

一、互联网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内容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互联网兼容并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包含其中,具有普遍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互联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系统,是一个全球资源互利共享的开放平台,因此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信息让互联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互联网即可了解到全世界的各种信息,感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

(二)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化。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让网络信息实现了跨文化和地域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阻隔。这就意味着网络用户能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网络覆盖的地方获取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换言之,互联网状态下,高校BBS网点里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全国所有的高校网络中。互联网是基于虚拟技术条件发展而来,用户都是虚拟化的,是可以匿名存在的,间接交流是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这就导致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匿名消息而不用过于担心暴露自己,无形中降低了社会道德给人们带来的行为规范,大大助长了网络中虚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三)传播的快捷性和即时化。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可谓是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的传播快捷高效,即便是相隔万里的人也可以实现即时通讯。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在更新的。这种高效便捷以及即时性的特点,使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生活事件都会在瞬间传播到互联网所及的每个地方。

(四)交流的互动性和平等化。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角色都是相对的,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分享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同时互联网还倡导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通过这种平等的、交互式的传播,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人际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社会素质相应得到了提升。这也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教育工作的被动式交流模式,不再以教育者为中心,而是在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五)表述的多样性和形象化。互联网语言是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述方式让人们感受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也能增强感染力。互联网时代的思政工作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加活跃、轻松的教育氛围,变严肃为生动,提升思政工作的成效。

二、互联网为大学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当下的大学思政工作,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领域得到拓展。互联网所具有的高校便捷以及低成本优势是其他通信工具无法比拟的。随着各大高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各高校的校园网几乎已经覆盖了整个校园。不管是工作形式还是工作成效,从现实来看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阵地。

(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并随之不断实现更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势必会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为了当下的主流,并日渐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其目的之一。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对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工作借助互联网提供的这一新平台、新阵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会在内容、形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互联网为大学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新型文化平台的产生。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化阵地,推动了一些新型文化传播阵地的出现。传统的思政工作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思政工作势必要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采用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形式,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思想价值观念多样化。互联网的开放性注定了思想文化环境和媒介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多元化。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心,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势必会在此发生碰撞与融合。在多姿多彩而又不设防的互联网世界中,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都有了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世界中,真假虚实是难以直接识别的。虽然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倡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在这种复杂且多变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观念干扰影响的特殊群体,仍然是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所接触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腐朽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是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

(三)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有着虚拟群体化的新特点。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真假虚实掺杂其中,不可否认这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各种负面思想、垃圾信息的无限制传播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思政工作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20%-30%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这无疑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好的佐证。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一)运用互联网系统,构建校园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互联网阵地。首先,高校党委要提高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统一规划校园互联网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宣传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的宣传和引导,推进宣传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结合。其次,在全校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校园网站,发挥其在师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学校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发展。

(二)加强道德宣传,提高大学生的互联网道德素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也引发了道德交往模式和空间的变革。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功能总是伴随着新的漏洞和弱点。基于目前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高校互联网教育应定位于大学生的人格锤炼和自身价值完善的目标,通过提高他们的自律修养水平,使他们有效地在互联网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塑造,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道德素质。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文化的开放多元性注定了其无法形成固定的思维、答案,无法用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去衡量。因此,当代校园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务必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总体规划部署,并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工作的成效。首先,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要进行积极疏导,营造绿色网上空间。第三,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从技术上堵塞漏洞。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互联网工作队伍,加强对校园互联网的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将思政工作更好地铺展开来。在这支教师队伍当中,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悉思政工作的性质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还掌握一定的互联网知识,能通过互联网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其次,互联网工作队伍要抓好网络监管工作,分析过滤不良信息,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净化互联网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绿色互联网校园”。(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菊红.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商,2016,7(28):260.

[2] 谢馨娆 胡文蔚.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16(03):122-126.

[3] 邓剑刚.“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5(4):23-24.

[4] 李宁 佟玲.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0(20):4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