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2016-11-24 00:06朱腾覃杰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体系优化

朱腾 覃杰

摘 要: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决定了农业技术与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共产品的农业技术创新也决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处于转型期,存在农业技术研发主体单一,研发与农民教育培训、农技推广自成体系,加上农民文化素质低,最终导致农业技术创新供需失衡。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机制,优化农业科技研发的主体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渠道等措施,是新时期以农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服务城乡均等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

一、农业技术创新及其在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技术的高公共物品属性

农业技术的高公共物品属性源于农业技术采用和扩散分离。农业技术的高公共物品属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量农业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多,具有较大的“公共性”和“外溢性”。

二是农业生产特点导致农业技术供需双边不足。我国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规模较小,农户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投入,农业技术在其生产和普及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率。

三是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表现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对自然界资源系统优化的生态功能;维护农村稳定的社会功能;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功能。

(二)农业技术创新在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舒尔茨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变革,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动力等,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传统农业不可能提高其产出,除非引入技术革命

其次,农业技术创新是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承载力。新型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民的知识化和技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可以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科技推广人员与农户结合,形成新的农技推广模式。

最后,农业技术创新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在农村,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上看,农业资源利用技术低下,长期粗放式经营是导致不合理消耗和农村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根本原因。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学者周衍平和陈会英的研究认为,农户采用新技术有三种类型:技术率先采用者、技术跟进采用者和技术被迫采用者,农户对新技术采用有着时间顺序,“内源经济发展理论”也认为,农民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农民是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需要来获取并采用技术,农民不是被动的发展对象,政府技术推广体系应该是根据农民需求提供咨询服务。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农业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把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培训和中介组织作为重要的要素;三是把产业创新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四是以市场为技术创新的基本激励机制。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对政府负责进行人才培养和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部门把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成果经过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用行政手段层层落实到农民,农民是农业技术成果的被动接受者,农民没有自主选择农业技术的权利,农民采用农业技术一般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从农业科研来看:一是政府是农业科研推动的唯一主体。长期以来认为农业科技属于纯公共物品,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都由政府承担。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农业技术在其技术属性和产权安排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二是农业科研机构条块分割。由于不同的农业科研机构分属不同的行政体系,不存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实验发展的层次性,这种依靠公共财政支撑的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没有很好的体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意愿,实际上经常发生“免费搭车者”。

最后,从农村教育培训管理来看:我国农民不仅受全日制正规教育程度低,而且在成人教育方面也比较落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民成人高校在过去30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农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一是制定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诱致性创新理论认为,要获得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就要选择一条有效资源条件限制的发展路径,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适合农业技术创新体系要求的政策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优化农业科技研发的主体结构。一是优化配置科技投入资源。要按照国家农业技术创新的长远规划和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系统协调、优化配置农业各种科研资源,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实验研发互动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体系。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最先转化者,并向农民提供科技型农产品,提供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得到推广。三是调整多农业研发主体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目前 “纺锤型”农业科技研发结构以及“金字塔型”结构的转化,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农业技术扩散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从形式上已从单一的行政型向行政型、教育型、企业型、自助型等多种推广模式转变。二是引导培育农业企业推广服务组织发展。政府要增强农业企业在农技推广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扶持农业企业的农技推广活动,加强对于农业企业农技推广的管理和指导,使农业企业分散零碎的农技推广活动走向自动自发、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的系统。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各种类型的农技推广。政府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基层农民协会,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形成农民互助机制,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缓解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

(四)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渠道。一是优化整合农村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在农村地区推行职业证书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标准,促进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的结构优化、相互协调,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多渠道培育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人才。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队伍,这不仅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更是构造高水平、高技术、高专业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的关键。三是优化农业教育科技培训模式。农业院校要承担对于农业科技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建立以省为单位、以各农业部门为主、条块结合的教育科技培训模式,在各机构内部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农业科技培训组织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即相互协调,又不至于行政和科研资源过于分散的局面。(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解宗方.农业科技创新构想[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6):13.

[2] 刘新.从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看“三农”的困境与前景[J].农业经济.2010(11):3.

[3] 魏勤芳.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5.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体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