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6-11-24 00:09刘浩旻
2016年33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刘浩旻

摘 要:在全球自然环境恶化和传统化石能源因过度消耗而面临枯竭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近几年来,新能源政策不仅涉及整体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还涉及到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有利于鼓励新能源积极拓展市场,实现新能源的产业化与规模化(见表1)。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太阳能热利用、小水电等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覆盖总集热面积为3亿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达到14%~16%,基本与世界水平持平;在风电技术方面,我国掌握了1.5~3.0MW风电机组的产业化技术,对于3.0MW以上的风电机组,也掌握了其技术特点及制造能力,能够制造出各种技术类型的零部件及相关设备,对于陆地上的风能开发及海上的风能开发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清洁煤技术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地位,造就清洁煤领先地位;生物质能技术方面,能够满足我国多种生物质原料的要求;农村沼气技术开发与利用技术逐步成熟,将获得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同时生物柴油制备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应用领域扩大。

(三)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在资源规模方面,随着全世界对新能源的重视以及新能源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每年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量已经达到5.4亿千瓦;生物质能资源利用量为2.7亿吨标准煤;可利用风能总量为10亿千瓦;地热可采储量约相当于4626.5亿吨标准煤,此外其他新能源储量丰富,亟待开发。

在产业规模方面,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已经居于世界首位。2015年,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比例超过3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位于世界第一,2015年新增的装机容量为858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000万千瓦;光电产业新增加的装机容量产国4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新增加的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950万千瓦。

(四)投资总量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全球对于新能源产业投资额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对于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在持续增长,新能源产业投资额从2004年的21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14年的895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于新能源总投资将超过5万亿美元。除了建立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政府直接投资等措施推动新能源发展,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也鼓励和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规划不合理,执行不到位

1、政策规划不合理。首先,新能源发展政策中缺乏涉及未来新能源整体战略、总体调整新能源各行业关系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同时在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时相对于经济改革进程、环境保护策略的协调程度不够。在规划过程中,发展目标要求大多体现在产能目标上,缺乏相关环节产业链的平衡问题以及技术评估问题。例如,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项目审批机制、资金扶持机制、定价机制、税收机制等相关机制,也规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等,但目标和体制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在其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风能电网消纳问题的出现、核电发展具体规划不明确等。

2、政策执行不到位。由于内容上的理解偏差性或者执行单位的执行力度问题,有些政策根本无法做到上下系统的统一进行,而且还会出现更多产能过剩、价格冲突等问题,以至于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关键技术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1、关键技术薄弱。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专利,并且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一直进展不大,导致我国始终没能完全掌握新能源关键技术,并且新能源设备的关键零部件、重点工艺等也大多数都是通过引进、购买和转让得到的。以光伏发电为例,作为原材料的高纯多晶硅材料在我国的供应极其稀缺,其中的95%需要从国外进口。硅片切割技术、切割设备、电池设备等基本被发达国家垄断。同时,由于技术落后,新能源产业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自主技术的缺失,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流失、利润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和运行管理方面,我国缺乏“高精尖”人才,并且人才吸引力不强、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导致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进程缓慢,创新能力不足。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新能源相关专业少之又少,因此新能源行业缺乏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对口人才,目前新能源企业中有86%的人才并非新能源专业毕业,企业对专业不对口的员工在培训大大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96%的新能源企业希望国家的高等教育加大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企业的人才质量和人才储备问题。

(三)融资渠道受限,融资壁垒高

1、融资渠道受限制。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无法自主的进行资本运作,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策而不是市场。目前,新能源产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以直接融资为辅,企业直接融资难度高,大部分企业还是依赖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政府扶持占主要地位,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以及民间投资为辅助手段。

(1)政府方面。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形式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等措施为新能源的融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和扶持。但是,以政府融资为主的融资渠道严重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新能源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银行信贷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由于新能源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银行方面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较为谨慎。

(3)风险投资。对于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者来说,新能源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核心技术的开发利用,决定了他们对于投资新能源行业的信心和投资力度。IDG、德同资本等“老资格”企业对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存在观望态度。

(4)民间资本投资。由于新能源产业存在不完善的市场融资保障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资本的进入难度相对较高,同时,民间资本资金额低,投资经验不足,对于新能源产业融资方面没有做出突出贡献。

2、资金进入壁垒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能源产业由于其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资金壁垒。与传统产业相比,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周期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一般需要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的资金额往往过亿。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无法做到坚持长期持续的投资以及承受较久的资金回报期。

(四)行业准入标准不完善,产品质量难保证

1、新能源产业的行业准入标准不完善。新能源行业中企业进入门槛和投资者进入门槛较低,一些不具备技术能力、市场支持、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利益的诱惑下盲目进入新能源行业,导致了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在我国,多晶硅、风电设备这类与新能源相关产业已被国务院列入产能过剩及重复建设之列。

2、由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和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新能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没能确立的条件下,当技术不过关、性能不稳定的产品进入市场,直接导致了市场混乱,新能源产业的的发展受阻。

三、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战略目标,完善政策体系

1、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计划以及明确的发展步骤和指标。结合新能源领域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在宏观规划下,明确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如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等,对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将总体目标与发展计划相协调,促进各类资源整合,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优化。

2、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完善的政策包括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协调统一的经济激励措施(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等)。在法律法规方面,在总的产业规划政策体系下,规定新能源各子产业领域的行业标准、配额制度、上网制度等,在这些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高效执行新能源产业发展计划,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经济激励措施方面,一是将政府补贴落实到位,我国对于新能源的补贴应覆盖到投资补贴、消费者补贴、设备生产补贴等各个方面,并保证补贴的足额、全面性,建立监督制度,监督财政补贴的实施和运用情况。二是发挥财政拨款的积极作用。我国的财政拨款应大力投入到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中,必须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为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政府应扩大采购范围,制定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稳定新能源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①成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核心技术,在核心工艺、设备制造方面提高技术研究水平,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发展,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系统。②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重视新能源产品专利开发④加强国际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与国外科研机构共同交流学习,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技术创新。

2、培养专业人才。①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开设新能源相关技术、管理专业,为新能源产业建立人才基础。②建立以专家、技术研究人员、高级技术工人、战略管理人才合力配合的人才体系,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高。③在人才激励方面,建立全面的长期激励机制,利用高薪聘请、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精英人才,防止人员流失,形成人力资源优势。④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沟通。

(三)提高融资水平,拓展融资渠道

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力度,利用政府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投入,带动民间投资、风险投资等对于新能源的资金支持。政府的投资应涉及新能源产业中多个环节,提高投资额,建立新能源投融资中心,保障投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大银行对于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金融机构与新能源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信贷资金进入新能源行业,在完善风险机制基础上,加大对新能源大企业的融资额度,减低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门槛,加强金融机构与新能源企业的沟通协调,利用信贷资金促进新能源行业的有效发展。

3、降低融资标准,优先扶持有核心实力的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新能源企业融资过程中,应优化融资步骤,简化融资手续,在保证融资形式合理化的条件下,扶持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

4、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对于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工具,新能源企业可利用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融资工具,建立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建立稳定有效的融资机制。

(四)构建行业准入标准,建立产品质量体系

1、建立新能源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标准应涉及技术标准、资源评估、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对于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做出严格的控制和把关,促进新能源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做到合理有效的发展。对于规模小、风险高的中小型企业提高进入门槛,防止其盲目进入市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对于产能落后的企业及时淘汰,支持新能源企业并购重组,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结构效率。

2、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对于不同种类新能源产品可做不同规定。新能源产品质量检测是新能源产业中重要的环节,为保证产品质量,需对产品性能测试、系统安装测试、产品及零部件设计制定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

(五)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相互协作。首先,我国应学习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的经验,通过参考经验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其次,要善于积极利用各个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通过建立的国家合作组织,例如中欧清洁能源发展中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加快我国新能源技术提升和产业化发展。(作者单位: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牛学杰,李常洪.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框架与政府角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3(3):100-104

[2]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可再生能源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杨来,曾少军.中美新能源战略比较研究[J].中国能源.2013(3):22-29.

[4] 郭丽华,陈立铭.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7-128

[5] 陆静超.“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理论探讨.2011(1):95-98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