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校史文化 营造育人氛围——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2016-11-25 13: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万启存张玮
办公室业务 2016年19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体悟

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万启存 张玮

弘扬校史文化营造育人氛围——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万启存张玮

针对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疏于校史教育而容易导致学生人性缺失和情感冷漠的现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校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校史教育、校史体悟、校友情怀”三位一体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创新育人理念,完善联动机制,实现了典范辈出、表率引领的教育效果。

校史文化;校史教育;校史体悟;校友情怀;教育效果

通过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更注重工具化、功利化的知识论教育,学生的社会公共空间意识淡薄,而欧美高校毕业生往往表现出浓烈的爱校荣校、捐资助学、关心慈善等社会公共空间意识。究其差异成因,欧美高等教育广泛重视历史,包括对学校历史的教育和学生对校史的认知与认可,重视感恩教育;而我国高等教育则疏于校史教育,毕业学生淡于关心学校发展,进而社会公共空间意识缺失,容易导致人性缺失和情感冷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直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强化文化育人职能,注重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强调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改变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认知与认可缺乏的现状,我校以校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主要内容,以“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健康和谐”为指导方针,开展了“校史教育、校史体悟、校友情怀”三位一体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社会公共空间意识的培育、感恩情怀的养成及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史教育——以史为鉴,传承文明,搭建校史教育平台

(一)打造校史教育基地。学校秉承“存史、传承、育人”的基本理念,注重校园文化与石油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面向师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行动引领,重视校史文化内涵建设,以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校史馆建设为校史教育基地,全力打造有基地、有载体、有内容的校史文化教育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前夕建设落成的校史馆利用图片、文字、影像、实物等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学校六十年来的发展轨迹,展示了学校从首都北京的激情岁月到黄河岸边的厚重豪迈,娓娓道来了学校从热情奔放的黄河文化到旷远深邃的蓝色海洋文明的发展变迁,传递了石大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校史馆已经成为学校历史的记录平台、石大精神的传承平台、校园文化的展示平台、对外交流的媒介平台、校史文化的研究平台和德育人文的教育平台。

(二)明确校史教育导向。校史馆坚持以“育人明理、感恩社会”为导向,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育人职能,它通过实物、投影等载体强调物质文化的育人职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强化精神文化的育人职能,为广大学子知校、敬校、爱校、荣校提供了载体,为了解学校历史和学校文化提供了教育平台。特别是校史馆里校友王德民院士的入学学籍卡片在被新华网、环球网、和讯网等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校园中也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学习浪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增添了学生学好本领、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动力,这些都是校史馆育人明理的真实写照。

(三)开放式校史教育。校史馆坚持开放式展陈,切实做到空间开放、时间开放和服务开放,面向20000余名师生普及校史知识,使学生由知校而知史,由知校而爱校,由爱校而感恩学校和社会。同时,注重校园文化与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向社会公开展览,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青岛西海岸经济区了解石油历史和石油文化提供了教育基地,吸引学校周边中、小学生参观60余场次、近3000人次;接待吴仪、周吉平、吕功训、李昌钰等省部级以上领导和重要外宾近200人,年平均校外访客(包括校友)20000余人。

二、校史体悟——沉浸参与,创新载体,丰富校史体悟内涵

(一)创建校史体悟平台。成立“校史文化研究会”和“大学生校史文化研究协会”,并制定相应的章程和制度,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沉浸其中、全员参与,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搭建师生交流共享平台使广大师生在沉浸参与中感悟石大文化和石大精神,起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举之效。

(二)创新校史体悟载体。以六十周年校庆为契机,对全校1200余名大学生校庆志愿者开展校史校情培训,面向全校师生开设8个模块的“爱我石大”校史文化专题讲座。举办校史校情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参与,运用宣传手册、报刊杂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传播和共享校史文化。

(三)丰富校史体悟内涵。开展“每(学)期一展,每月(份)一文”,以校史图片展览和校报专版专栏为载体,举办了学校珍藏历史照片图片展、《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图片展、纪念曹本熹与朱亚杰院士100周年诞辰图文展等系列展览,让广大师生在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面前穿越时空,重新回味学校在首都北京时期那段火红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播了校史校情知识。同时,探索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的校史体悟方向,探究学校在“产、学、研”等各个领域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广大师生在不同的内容中感受学校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组织校史文化研究课题,以“凝练传承校史文化,构筑学校文化生态;注重弘扬校史文化,发挥隐性教育功能;挖掘汇聚校史风物,达到励精图治功效”为主要思想,探寻校史文化的内涵实质和研究范式,充分发挥校史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明理育人功能。

三、校友情怀——永续情缘,凝聚力量,注重校友情怀培养

(一)永续校友情缘。加强与历届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学校采用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深入校友工作一线,珍惜校友情份,永续校友情缘,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关心和支持校友发展,让校友切实感受母校的关怀和温暖,增强感恩情怀,使其在这种情怀中为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二)凝聚校友力量。学校邀请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顾心怿院士、李阳院士等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通过其在校期间的切身感悟和青年学生达致心灵共鸣。我校57级校友、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期间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勉励青年学生修德明理、报效祖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来我校举行报告会,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在前人的肩膀上向更高处迈进;我校77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在2014届毕业生典礼上为毕业生分享他的切身体悟和成长经历并与学生做沟通交流。知名校友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传播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干事创业、奉献社会的热情。

(三)培养校友情怀。重视潜在校友资源,注重校友情怀教育,学校组织部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以“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为主题的“感恩母校、回馈社会”教育活动;合作发展处、学生工作处、网络中心等单位密切配合,对每位毕业学生发放印有学籍信息的校友纪念卡,让学校服务一直伴随学生一生,具体落实感恩教育。学生工作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召开以“志存高远、修德明理”为主题的毕业生座谈会,与毕业生交流在校心得,畅谈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恳谈同校之谊、同窗之情,使修德明理深入每个毕业生的内心深处。

四、教育效果——创新理念,完善机制,彰显明理育人效果

(一)创新了知、情、理、行相互交融的育人理念。“校史教育、校史体悟、校友情怀”三位一体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隐性校史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无形的影响。通过“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以情感人、以理化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恩教育,使其知、情、理、行在相互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回馈社会。

(二)完善了多方协作、立体交叉式的联动机制。学校组织开展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是学校连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校各单位协同互动、通力合作的有益探索,构建了校内互动、多方协作、交叉立体式的联动机制。学校档案馆搭建校史教育和校史感悟平台,组织校史文化研究课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感悟学校历史和学校文化;党委组织部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工作处深入实施“四航工程”,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团委组织开展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开设了“思创论坛”“科创论坛”等;学校各单位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校史文化,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三)实现了典范辈出、表率引领的教育效果。通过“校史教育、校史体悟、校友情怀”三位一体的“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校涌现出了负责成立“彩云协会”并筹资建设希望小学的郭召旭、“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贺思程、组建和带领“七彩桥”爱心支教团开展公益支教的包长荣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知史·明理·感恩”主题教育成果得到初步彰显。

[1]周良书.大学校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7):56-62.

[2]易红.塑造高峰体验,用优秀文化育人[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7.

[3]李世珍,王虹英.发挥校史文化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索[J].北京教育,2010(12):32-34.

[4]王列平.文化:大学校史研究中的真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32-37.

[5]张剑虹.大学校史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4):106-109.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体悟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新时代高校校史档案资源开发新视角与新路径
新时代高校校史馆发挥的文化宣传作用
懂,才能得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档案在传承高校特色文化中的实践与研究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