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田园诗创作

2016-11-25 14:48潘泓
心潮诗词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田园诗田园题材

潘泓

谈田园诗创作

潘泓

《中华诗词》有个栏目叫“田园新曲”,设置的时间较长,来稿量不少,也较受读者的欢迎和关注。几年来笔者一直在编这个栏目,针对来稿的情况和编辑实践,边编边思,觉得当下写田园诗,要注意以下若干问题。

一、挖掘新题材

田园诗在中华诗词中源远流长。当下的田园诗,与历史上的田园诗,要注重继承,但更要注重发展。这个发展,首先是这类诗作的关注面要开拓,中国古代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的那些恬淡健朴的诗篇,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在放歌大自然时,融入了作者们特别是文人们纯净的隐士式的情怀,到现在还在感动和陶冶着人们。现在的田园诗,仍然欢迎这样写,但这样写显然不能够反映当下的“田园”了,我觉得现在的田园诗,应该是“涉农”诗,不仅写乡村的美丽、劳作的艰辛、收获的喜悦,还要写新政,写新事,写新景,写新人。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与成果,等等,都是古人没见过没写过的。从农时农事农情到农村农业农民,从寄情怡情到呼唤寄望,都可以放在“田园”这个优美的大背景下来写。以下几首作品,可见一斑。

虞美人·林州红旗渠

杨邦师

久因缺水群思变,欲了愚公愿。艰难困苦任重重,钎打石飞愈战愈英雄。长龙舞向悬崖下,浑似银河挂。碧波流出万年春,海北天南处处颂精神!

(《中华诗词》2014年第3期)

柿乡秋韵

刘宁

秋光叠叠影徘徊,十里风情锦自裁。

满树飘红非供赏,纷纷眺望出山来。

(《中华诗词》2014年第2期)

侗乡鼓楼记事

刘南陔

福星楼下福星多,笑看阳春又几何。

昨日才聊踩堂事,今晨还唱赶坡歌。

(《中华诗词》2014年第3期)

写诗如果是为自己释放情感或记录感受,当然可以自己选择写法,但如果想发表,就要考虑受体的接受需求。从传播的角度看,读者当然不希望读重复前人思想的作品,因此,写田园诗,还是要努力表现新东西。题材可以大,更不厌小,有亮点就好。像《中华诗词》2014年第4期刊登的周明扬的两首七绝,就是有亮点的“小题材”:

乡村超市

瓶中酱醋染春雨,筐里菜瓜粘鸟声。

莫看两间门店小,琳琅满目尽乡情。

村头纳凉

高谈阔论语词鲜,聊罢新疆话海南。

城里月和乡里月,如今同是一般圆。

二、写透好题材

有好题材,只是第一步,田园诗要摆脱前人的窠臼,还得写出新意。光有诗性思维不够,还得要有创新思维,特别是要防止诗意雷同的常规思维。这就要求诗笔要“拐弯抹角”,往深里挖,把好题材的诗意内涵尽可能挖出来写出来。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切忌闭门造车,要有生活,不要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坐在家里想象着写出来的,像新农村小楼房、水泥路、农业机械、蔬菜大棚、网上销售农产品、城里人与农村姑娘小伙结婚、奔驰宝马开进农家院、燕子归来找不着家,这些物事意象,都有人写过了,第一个人这样写,非常好,但不宜跟着写。例如2014年的“同题擂台”栏目,有一期主题是“秋收”,来稿绝大多数都有“农机”出现。第二,要善于挖掘,作品的成色与探究事理物理的程度深浅有极大的关系。不管咏什么,最忌浅尝辄止,好多作品离触摸到诗眼只差一点,可惜。挖掘不够,也可能是创作习惯,也可能是性急,也有可能是自己不熟悉。这就要求不“为写而写”。眼见的物事,只是表象,假若不熟悉,便不能深入这些物事,便不能从现象触摸到本质,从常见事中品咂出带共性的感慨。为避免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就要求对诗稿,凉一凉,放一放,多回几次头。有的作者一写就是一个系列,如插秧女、卖菜女等等,其实是人云亦云,新意甚少。再如经验式的写法,写乡村优美就是红衫女、浣衣女,写农作还在写“女子插秧队”,写“牛背牧童”并且还在“横笛”。

写得较新较透的,如《中华诗词》2015年第9期刊登的郭文泽的《贺新郎·邳州老家园地秋收》:

渐觉秋凌厉。放镰刀、豆堆之上,暂时颓靡。远处机耕翻黄土,约好开来吾地。种大蒜、年年无异。倒是四邻行动早,白光光、覆膜成功矣。快大干,日斜睨。乡村风物唯欣喜。浅沟旁、花椒团簇,辣椒排比。桑构何曾长规划,误入人家田里。移出去、毋庸置气。还记昨天渠埂上,洒欢声、小妹寻红杞。今又觅,晚杨底。

三、作品要有思辨

田园诗一样可以写现实,这个传统从《诗经》里就有了。它一样要求在美、刺的时候,不仅有艺术的美度,还有思辨的高度。田园诗一样要有哲学思考。劳动的辛勤不能动则挂钩到社会的阴暗面,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写留守一族,可以写他们的迷惘、艰难和希望,但这不能随意归结到社会体制上,相反,这是社会在进步与转型的反映,如此等等。像《中华诗词》2015年第10期刊登的《村游有感》(作者苏少道)就具备了思辨的成分:

岚雨泉风不染尘,绿荫深处鸟啼春。

但求此地嚣声远,留片清幽给子孙。

思辨的第二点是要有寄托。想感动别人得先感动自己。前人写得好的田园诗,多是有寄托的。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乡亲的关爱、对农时农事回忆中的抒发,尽可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悯与赞、讴歌与期望、羡慕与无奈等等矛盾体。虽然时代不同,情感有别,但真、善、美必须驻在诗里面,让人们通过诗词,读到作者的心,读到作者深藏在字句里的爱与憎。

(作者系《中华诗词》编辑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 静

猜你喜欢
田园诗田园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田园诗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试行办法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