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

2016-11-25 15:54作者邵晨宸
创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大附中刘老师座位

作者:邵晨宸

学校: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成长的足迹

作者:邵晨宸

学校: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博才印象

第一次进入博才校园时,我才上六年级。马上要升初中了,就读哪所中学好呢?我做不出选择。于是,爸妈便带我到各个学校考察,方便我对未来的初中有个大概的了解。有的学校,场地虽大,但全是楼房,密密麻麻的,感觉很压抑,谁还学的进去呢?再说,天天考试,那就不是“死学”,而是“学死”了。有的学校离家太远,根本就没考虑。师大?

是啊,师大如何呢?

第二次进博才校园时,我已经是一位“半正宗”的博才人了。为什么是“半正宗”呢,是因为还要再通过一场测试。

前往考场的路上,我什么都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学校的一草一木,学校会取消我的入学资格,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坐在博才的椅子上,压着博才的桌子,做着博才的试卷,听着博才的上课与下课铃声,我没有感到一丝不适。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心动”的感觉?

第三次进入博才校园,我已经开始初中的新生活了,这里的一切都不再陌生。门口的水池里有一些金鱼和巴西龟,每天走进校门我都能看到它们;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刻都不敢磨蹭,一起火速奔向食堂,把铁板踩得“砰砰”响;每当看见老师,有些同学故意得意似的一边说老师好,一边鞠了个90度的大躬……

我呢?如愿当上了班干部,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我在小学人缘很普通,每次投票我都把期望放得很低,而在这里,我圆梦了,而且还在朝着更高方向发展。艺术节、体育节等各种节日,都让我欣喜又着迷不已。

我要和博才谈一场恋爱。我要以最优异的成绩来把爱与经历倾注到我所选择的,最适合我的学校——师大附中博才的身上。

我的老师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小学刘老师。

刘老师教我们班校本课,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她常常戴一副白架眼镜,身材稍胖。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个十分幽默的老师。

记得是三年级,我们刚刚接触校本,因为不是主课,很多人都没放在心上。刘老师用心地在上面讲诗,我们用心地在下面玩,还有一些“聪明”人提出了很多无厘头、没有意义的问题,使得刘老师直接把诗词扯到了鸵鸟。为了课程的继续,她只好继续讲下去。她说:“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它的奔跑速度很快,但它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自救了,就会把头埋到沙子里……”这时,她顿了顿,手扬了扬,在空中的某一处停了下来。我们顺着她掌心对应的方向看去,哈!一位同学把头埋在桌底,正兴致勃勃地玩皮筋呢!

时机很巧妙,比喻很恰当,我们笑得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

那位同学从桌底抬起头,看着笑得前俯后仰的我们,又看看面带笑意的刘老师,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所有人的心都回到了课堂,而刘老师也能讲回正题了。

我们的校本还有一个“风俗”——“创作”。

这里的“创作”,说白了,也就是校本作业,刘老师一般讲完一首诗,就会让我们写下这首诗的故事(意思加想象)。不知什么时候,班上开始“改编”了,他们喜欢在诗的意思里加一些现代甚至超现代的东西,刘老师看到了,都喜欢把它念出来,让我们笑得人仰马翻。但这种“另类”的教学法,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将这些诗和意思都背得滚瓜烂熟。

在升入初中的小学欢送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刘老师哭,谁能想到,那个曾能让我们欢笑的老师,此刻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呵!

宁静的秋天

当一丝略带寒意的风在温暖的空气里酝酿时,秋,就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长沙。

像那么一片潭水,无风,静悄悄的。

黄莺的鸣叫一天比一天少,最后,干脆藏在了密林之间。只有星星点点的麻雀的背影还闪烁在枯叶堆里,埋头苦啄着还没消失的草籽,它们一改往日的嘈杂,也不见了春朝时分那份本有的青春活力,只是啄着——啄着,谁也不忍破坏这寂静。草丛间传来些许微弱的虫鸣,这些凄婉的夜曲,与昏黄的树干相交映,被晚霞融成一片。

银杏叶渐黄了,在秋风抚弄下自然地挥洒到了空中,在空中打着旋儿,又忽左忽右,猛地翻了个边,缓缓落下,盖在了前一片叶儿的上面。

抬脚,落下,树叶响起沙沙声,那种奇妙的声音,就像摩挲着自己的小脸一样,听着听着,反而听不到了,心里却开始浮想联翩。

嗯,秋天是个能让人思考的季节。

诗人爱春,是因为它的生机勃勃,而我爱秋,是因为它的一份寂静。

也许吧,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的角落都需要这样一个秋天。

是什么样的秋天?

热情?美丽?丰盛?

在我看来,秋天的代名词莫过于宁静。

秋,就是这么一个宁静的季节。

善良,其实并不难

“嘀——”一声刺耳的车鸣声划过天际后,一辆大巴车停在我身边,我拿出公交卡,走上台阶。人虽多,但也能找到座位,我很快瞄准了一个后排靠窗的座位,冲了上去。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一个女青年,20岁左右,戴着耳机在听歌。车上的移动电视在播新闻,是关于老人犯罪的案例的。看到这些,她摘下耳机,自言自语道:“现在的社会怎么回事?连老人都变了,以后还是少帮,让他们自己反省反省。”说罢,她又带上了耳机。

大巴经过了几个站,车厢内嘈杂多了,俄而,一个老奶奶从人群中挤出来,摇晃着在车厢内走动,似乎在找座位。她的目光落在“老弱病残”专用座位上,可惜的是,那里已经坐满了时尚的年轻人,看到这位老人盯着他们的座位,这些人便不约而同地把头扭向窗外。老人眼里充满了失望,她又摇晃着走向扶栏,大巴来了个刹车,老人闪了一个趔趄,还好有拐杖撑着,才没有倒下去。

看到这里,我不禁激动起来,猛地一下腾起,刚想让座给老人,先前女青年说的话在我脑海中闪现了一下,我的话已涌到嘴边了,又吞了下去,我思考了一会儿,又缓缓坐了下去。

“应该会有别人给她让座吧!”我这么想。

可是,自始至终,我竟然没有看见一个人给她让座!

我如坐针毡,每经过一个车站,那熟悉的“请给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就会准时响起,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的心灵。终于,我站了起来,向老人表明了我的心愿。

“谢谢你,孩子!”在老人的感激与赞美之下,我轻快地走出了座位。那位女青年显然不乐意,幽怨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往远离老人的方向挪了挪。

只是站一下,又不掉肉,又不掉钱,为什么都死死抓着座位不放呢?

我们继承着华夏民族的传统,身居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耳濡目染着孔子的“仁者爱人”——可是,为什么会如此呢?

善良其实很简单啊,让座,就是一种善良的表现,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多一些善良的表现,该有多好啊。

善良,其实并不难,就在你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善念善行里。

点评:小作者的文章,如喃喃细语。耳边,仿佛听到春天般的天籁。这是青春成长的音乐,这是生活写真的图景,这是岁月印记的水流。文笔流畅,思如泉涌,心如发梢。再能自然地融入点哲思,则更好、更妙!

猜你喜欢
师大附中刘老师座位
换座位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芯片女皇”何庭波曾在湖南师大附中求学
巴士上的座位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换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