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携柳红豆传奇

2016-11-25 12:39肖依
现代苏州 2016年23期
关键词:钱谦益云楼拙政园

记者 肖依

丹青携柳红豆传奇

记者肖依

拙政园,这个苏州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最适合微雨时游览,在园里静静地听雨清雅不已。即使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这里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静听清心。

拙政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各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独具江南水乡特色。主厅远香堂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

这里也是夏日观荷的最佳之处,荷花盛开时,粉朵出翠,清香满堂。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就曾隐居于此数年。那些日子,没有政治没有利益冲突,想来是他们最幸福的一段过往。

钱谦益,号牧斋,常熟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吴地文学艺术初探》中,这样描写钱谦益:“在文学史上,钱谦益是明末清初影响极为巨大的学者和文学家,开一代诗风,统领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她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

因为柳如是的身世,也因为他们曲折浪漫而又凄婉悲切的爱情,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数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

明末清初,杭州西湖边,柳如是邂逅被免官职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早就仰慕钱谦益文名气节的她,与钱谦益相谈甚欢。两年后,柳如是一副书生打扮来到常熟拜见钱谦益,互为迷恋。一老一少,终成眷属。

当时,钱谦益是最为著名的藏书家,与柳如是结婚后,他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绛云楼”里陈列着他辛苦收集来的书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以及秦汉的鼎彝、晋唐宋元以来的书画作品,各种名贵的瓷器、砚台等。

在自家的藏书楼里,两人读书论诗相对甚欢,生活过得非常闲适。但两人的忘年爱情,没能抵得过家国兴亡的挑战,最终钱谦益降清,柳如是选择抗清。为抵抗清的统治,柳如是甚至提议投水殉国。

后来,绛云楼的一场大火,把钱谦益的藏书连同他对清朝的留恋一同化为灰烬。当年,他携柳如是迁居到常熟白茆红豆山庄。园子里有一棵茂盛的红豆树,相思的红豆见证了这对老夫少妻最后十多年的日常生活场景。

对于苏州,两人多次留下生活的印记。他们曾多次寓居苏州,柳如是唯一的女儿即出生在拙政园。钱谦益在这里造了以“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为主体的院落群体,坞轩馆亭之间有复廊相连,雨天不出廊,冬日不出阁。两人也曾闲适幸福过一段。拙政园忠王府亦有柳如是故居。

崇祯十四年底,柳如是独留苏州养病,特意去灵岩山拜谒了韩世忠、梁红玉之墓,对数百年前的抗金英雄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而常熟尚湖之畔的拂水山庄,是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的私家别业,更是见证两人白发红颜传奇的爱情之园。原址位于虞山西麓拂水岩下,现移址重建至尚湖南入口游览区,于2010年重建完工,规模之大为常熟市近代纯古建筑之最。

山庄建筑包括明发堂、秋水阁、耦耕堂、朝阳榭、花信楼、梅圃溪堂等。山庄内四水环抱,曲廊回绕,亭台楼阁,错落别致,一组古朴素雅的古建筑群落,浮于烟水之中。此景还原钱谦益笔下拂水十景景观,再现了钱谦益与柳如是二人煮酒论史的生活场景。

至于红豆山庄,早已不见踪影,但那株红豆树至今仍在,四百多年,仍枝繁叶茂,浓荫遮蔽。

康熙三年(1664),钱谦益去世,柳如是投缳自尽,一段红豆故事终于谢幕。如今,虞山西南麓拂水岩下刘神浜,钱谦益墓与柳如是墓相距约50米。钱谦益墓前有新建石亭一座,亭柱上镌钱谦益书“遗民老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楹联一副。

世间有超越年龄的爱情,唯其含有,何其珍贵。

拙政园里夏日观荷的最佳之处,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就曾隐居于此数年

猜你喜欢
钱谦益云楼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苏州—拙政园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书 画
钱谦益的乡居书写及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荷花节
『两朝领袖』钱谦益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本愿过眼云烟,却是映世霞晖——百年过云楼点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