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16-11-25 10:02雷彦俪
经营者 2016年15期
关键词:盈余会计准则管理

雷彦俪 赵 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雷彦俪 赵 韧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发普遍,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中一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由集团公司剥离部分优质资产而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上市的,原企业改造为母公司。这种“剥离”上市导致上市公司不完全具备独立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系统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对关联方存在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依赖性。它与其改制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和交易,更易产生关联交易盈余管理问题。

(二)利用转嫁费用负担进行盈余管理

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有费用支付和分摊的问题。本来处理这类问题时,有关各方应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标准,各自承担应负担部分。但是当企业为实现某一目的时,就可能改变费用分摊标准方式,如母公司调低或免去上市公司应交纳的管理费,或由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等方式,将费用从上市公司转移,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利用资金往来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以收取资金占用费为条件为关联公司垫付部分资金,增加上市公司盈余,使关联公司获得所需资金。某些上市公司存在两类被投资公司收取资金占用费情况:一是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股权,但该企业已转由他人承包经营,公司失去控制权,不进行权益法核算的;二是占股权20%以下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出现严重亏损,上市公司投资已损失,通过收取资金占用费在账面上做出利润。关联资金往来资金占用费可按照协议利率﹑定额利率和同期银行利率收取,披露欠完整,投资者难以获得确切信息。

(四)利用资产和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和债务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性转移等目标进行的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上市公司中,这种报表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当上市公司经营陷入困境,面临摘牌等风险时,为了不失去上市公司这一宝贵的“壳”资源,上市母公司或政府,往往以资产或债务重组为名,向这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进行慷慨扶持。这种利益各方参与的重组行为在大多数时候表现为不等价交易和利润的转移。

(五)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前者是强制性变更,后者是自主性变更,两者皆有可能被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变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其他长期资产摊销时间;变更递延收益的摊销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一)报酬契约动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经营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这种代理关系使股东与企业管理层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股东施加的经营压力﹑管理层为了在任期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其目的。

(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动机

《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余”,“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等。另外,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行股票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差价。故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公司,更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他们往往进行“修正”发股前的历史数据,调整影响每股收益的所有变量等,许多上市公司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来达到上市和提高发行溢价的目的。

(三)配股动机

股份公司上市后便获得了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能。但是在我国,并不是任何上市公司都能获得配股的资格,证监会为了保证在证券市场上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质量,使有限的资源流向绩优的上市公司,对配股条件(主要是ROE指标)作了严格的规定,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规定也不断地进行修正。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资格线,存在着随配股政策的变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四)避税动机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税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上市公司有许多控股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分属于不同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税负不同,使得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把利润从税负高的子公司转移到税负低的子公司,从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一)完善报酬契约的报酬结构

改变管理报酬契约的报酬结构,建立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短期激励与以市场价值信息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报酬结构。在管理报酬契约中恰当地引用股票价格信号,可驱动经理人员偏好于以提高企业总价值为目的来采取相应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股票的回报率作为确定奖金的依据;二是直接以股票或股票认购权作为对经理的激励。改革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持股制度,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持股数量与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因此,改革现有高管人员持股制度,发挥出激励效果,减少盈余管理的机会。

(二)引入债权人“相机性控制”机制

引入债权人“相机性控制”机制,弱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借款动机。所谓“相机性控制”是指当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时,在破产机制的作用下,股东作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便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企业的商贸核算和贷款都是由银行进行的,银行对企业资产负债信息的掌握比股东更多﹑更准确。把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机制引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那些ST或亏损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效率,并且有助于控制这些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借款动机的生成和强度。

(三)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弱化企业盈余管理的IPO、配股动机

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近三年连续盈余的一些硬性规定;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推行主承销商保举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动态控制。

(四)完善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

完善会计准则体系,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减少企业在会计选择上的随意性,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会计准则,力争在其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避免会计处理中的真空地带,形成比较完备的会计准则体系,把财务与会计真正结合起来,真正跨越行业界限,把会计准则深入各项具体业务中去。同时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抑制盈余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检察院)

[1]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猜你喜欢
盈余会计准则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