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而不是娇子 才能成就骄子

2016-11-26 06:39孙东平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棍棒侄子思想

孙东平

教子而不是娇子 才能成就骄子

孙东平

人们在“需要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高度一致、达成默契,却在“如何才算正确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互不相让。正因如此,究竟是《颜氏家训》、《哈佛家训》是至理名言,还是虎爸狼妈的教育更有效果?争议之余,究竟该如何教育,值得每一位家长、教师仔细斟酌。

所谓“教”,即教育。“教”的古文字形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启示。古文中“教”字,像一个人手持棍棒训斥孩童之形。也就是说在老祖宗的眼里,孩子智慧未启、心性未定、容易反复,能说通道理就尝试说服;如若不能,需要借助“棍棒”(适量的惩罚)来让孩子加深记忆,进而不敢逾越“雷池”。这大概也就是古语所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缘故吧。在这个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年代,这种“棍棒教育”为许多人所诟病;可是实话实说,“棍棒”的确能够让一个人更早成熟,这或许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原因之一吧?正所谓:桌上常放戒尺,心中常怀律己。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他们却培养出了一批至孝之人,而富贵人家知书达理也易出纨绔子弟,对比之下,不禁令人深思。

是的,“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生机勃勃,血气方刚,冲动而不计后果,他们需要说服,更需要管教。《三字经》道“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是儿子眼中的榜样,尤其是孩提时期,更认为父亲踏实可靠、博学睿智,甚至无所不能。曾国藩的儿子们小有名气,梁启超的儿女们深钻精研……这些都与父亲的严格管教密不可分。倘若,父亲一味认为:孩子是父精母血的结晶,是上帝送给夫妻的礼物,从而溺爱孩子,听之任之、宠之溺之,很容易导致孩子目无尊长、无视法纪。长此以往,不仅父亲身披骂名,甚至还不得不代子受过、代女受罚。

研究生毕业之后,踏入教育行业,和孩子交流更加密切,碰到很多鲜活的实例让我哭笑不得。一天,一个班主任在班里耐心开导学生,当她提及学习可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成就未来时,有个学生露出一脸不屑,淡淡地说了一句:老师,活着就好,健康就好!且不说孩子打乱了课堂秩序,是否尊重老师。单就这句话,我也不相信它是一个孩子能脱口而出的话语,既然父母定了教育方向,又岂是教师所能轻易撼动的,父母和教师的思想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又怎能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生根发芽?思想引领行动,前些天,一个叫芝的女孩跑过来跟我谈天,开头就是:“老师,我不想念了,学习真的很无趣!”她的家里并不贫穷,经营着一个大型超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惊讶之余,带着疑惑询问得知:她不想念书的原因只是课本内容甚是无聊,提不起兴趣,教师的讲解一板一眼,情感不够丰富。其实,她不明白生活的真谛——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不可能处处讨你喜欢!仅仅是感觉枯燥就放弃?更有甚者,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在学校大厅里面疯跑打闹,可是就有一个学生故意在你面前跑来跑去,仿佛苍蝇喜欢在眼前嗡嗡飞来飞去,我于是拿起法宝,吓唬他说给他的爸爸打电话。谁知,他极其不屑一顾地说“打吧,没有关系,我爸管不了我。”他说的很轻,可是这句话却重重地撼在了我的心上。后来约见了他妈才明白:这个孩子简直是爸爸口中冰块、掌中琼琚,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中怕摔了,在家里甚是得宠!最后,她的妈妈感慨道:“如果不是他爸爸,这个小孩不至如此!”

听完后,我一脸愕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我相信这句话——

因为,我就有这么一个侄子。

在我的老家安徽合肥,农村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这句话用在我的侄子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侄子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也是父母手中的“幺儿”,所以父母对孩子格外恩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哥哥姐姐都尽量满足他。可是,到了初一年级,他就开始逃课,沾染游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每天坚持在游戏的世界里呐喊、厮杀。这时,哥哥才幡然醒悟——孩子需要严格管教,不能听之任之。可是,从厉声呼喊到棍棒加身,从亲戚劝说到物质引诱,从心理满足到控制金钱。所有手段都用了,也没能把侄子从游戏中拽出来。偶尔,侄子也有逼急了的时候,一旦逼急了,侄子就会埋怨说:“你早干什么去了?”

是的,“你早干什么去了?”像一把锤子深深捶痛了哥哥的心,也重重地捶在我的脑袋,迸出的一句话是:孩子堪管直须管,莫待过时空自叹!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管好自己的孩子呢?”一些家长紧皱眉头反问道。

首先,揣度中庸之道。尝试分析你的孩子,孩子虽然形体各异、反应或快或慢,可是总会呈现出一些固定习惯。你的孩子是活泼可爱型还是娴静少言型,是夸夸其谈型还是纯洁质朴型,是信心满满型还是自卑怯场型……中国人讲究中庸,把握中庸尺度来管理孩子同样有效,对于前者,要想法设法使其内敛,比如练习书法锻炼沉稳、加强挫折教育、大表扬小打击等;后者则努力让孩子外露以培养自信,如学习演讲、展示作品、抓住机会表扬。通过分析,有的放矢,使得外向型孩子内敛,内向型孩子外露,取长补短。短时期来看,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利益;长期来看,无疑对孩子大有裨益。这大概就是《触龙说赵太后》中提出的:父母之爱子,则必为之计深远!

其次,表扬有度,“棍棒”辅助。相信没有谁会反对赞赏教育、欣赏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不例外。可是,赞赏教育是有限度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一直沉浸在温室里面吮吸“营养”的孩子经不起风雨,十分柔弱。市场经济的今天,但凡成功人士,除了具有高情商、智商外,还必须具有“高逆商”,即抗打击能力。赞成表扬有度,“棍棒”辅助的理由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会对经常发生的事情产生厌倦,也就是产生排斥。据某项研究表明:吼是最差的教学方法,损人不利己。吼学生,第一次效果明显,天天如此,学生心理产生抗体,吼叫发火只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扬也是,天天表扬,表扬就会变得廉价,廉价的东西即使珍贵,也往往不被珍惜,就像母爱、空气。当孩子心性未定的时候,偶尔的“棍棒”辅助,会帮助孩子辨别是非、区别义利,何乐而不为?溺爱孩子的父母难免会心疼,打坏孩子怎么办?亲身经历表明:打孩子是有方法的,打屁股是打不坏的,而且效果明显;打左手端饭碗的,吃饭手在抖,记忆更长久。父母不是菩萨,即使是菩萨,也要孩子是信徒才行,跟孩子嘻哈损害的只是威信。

再次,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俗语云:撼山易,撼性格难。思想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防止侵蚀思想必须防微杜渐。那么,给孩子独特的思想教育就显得迫切。时下,国人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努力用物质来偿还孩子,可是物质的刺激仅增大了体型,思想的成长却如爬虫蠕动。这不禁令人深思!前些天,看新闻介绍了一对迁居西方的中国夫妇举办了一个特殊生日宴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对夫妇,生日那天请来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一个14岁的哥哥、一个11岁的弟弟送给父母一份特殊生日礼物——从他们18岁那年起,每个月自己挣生活费,并且承诺给父母200元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举由亲朋好友见证。是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让孩子学会承诺、感恩,培养他们自信、自主的思想,远比给他物质,却没有陪伴和教育要好得多。

家,牵头;校,联手;中庸,为道;“棍棒”,为辅。让我们共同铸就孩子健康之心理、健全之人格!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棍棒侄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燧石和棍棒
燧石和棍棒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怎么不早点儿问
门口
认字
好玩的冰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