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子昂出塞诗看其战争态度的复杂性

2016-11-26 12:19齐卫红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子昂

齐卫红



从陈子昂出塞诗看其战争态度的复杂性

齐卫红

【摘 要】陈子昂两度从军,写下三十余首出塞诗。其折射出陈子昂战争态度的复杂性在于,立足国家与人民而言,对于异族侵扰主张坚决抵抗,含赴边御敌凌云报国、鼓励他人安边立功、抨击腐败同情人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志;同时,陈子昂亦反穷兵黩武。从战争态度复杂性看陈子昂出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与其诗文革新主张提倡“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等密切相关。文试从其出塞诗研究陈子昂战争态度的复杂性,揭橥其出塞诗另一研究价值。

【关键词】陈子昂 出塞诗 战争态度之复杂性 反对黩武

陈子昂二十四岁始登进士科,并于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春至洛阳,上《谏灵驾入京书》得武则天赏识遂擢为麟台正字,此概指陈子昂登上政治舞台之开端。陈子昂藉朝位而从军塞外,希望为国效力,实现政治理想。其出塞诗中对于边塞战争亦有独到的认识,依据出塞诗思想内涵,兹细分如下:

一、坚决抵抗

赴边御敌,凌云报国。《陈子昂集·谏政理书》载:“窃少好三皇五帝王霸之经。”且甚为关注边防问题。当“胡兵”骚侵之际,陈伯玉遂毅然投笔、赴边御敌。东征契丹他自请率领万人充当前驱。《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并序》,“以身许国,我则当仁”,“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慷慨意何道?西南恨失朋”透过边境环境的细致描写,充溢着以身报国的激情,及不畏艰苦严寒的战斗精神,流露出鏖战必胜信念。《感遇》其三十四中,“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亦通过戍卒“幽燕客”之口,抒发自己报国的衷肠。且陈子昂从武攸宜东征经泽州城时所作之《登泽州城北楼宴》中,诗人登城俯瞰附近的古迹,缅怀古代名将廉颇、白起之功业,“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军何在,长平事已空”,发出“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的感慨,蕴含凌云报国之志。这些诗作是揭示陈子昂本人从军边塞思想的关捩,对于异族的侵扰掠夺主张坚决的抵抗,反映其政治理想的家国本位观念。

抨击腐败,同情人民。陈子昂出塞诗中不乏抨击腐败的诗篇。《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借“沧州今何在,华发旅边城。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陈子昂出塞诗中抨击朝廷腐败之余,往往蕴藏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其中有对边地人民的、亦有对边地士兵的,抨击腐败和同情人民二者相互交织,且抨击腐败往往着眼于朝廷对反击突厥、契丹戍边将领任用不当、军备松弛、边民涂炭诸方面,反映出作者针对少数民族侵扰的抵抗之态。《感遇》其三之“亭堠何摧兀,暴骨全无躯。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以具体场景之细节,描写边塞荒凉悲惨景象,及边地人民苦难深重,而此缘于朝廷不积极御边、将帅所任非人、军备松弛,诗人以“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之《史记·高祖本纪》及《韩长儒列传》的典故,阐发对边疆人民的同情。要之,出塞诗中抨击腐败同情人民,揭示出诗人是站在国家与人民之立场从军边塞、抗击侵扰、为国效力的。

二、反对黩武

反对黩武的诗篇,亦存在于陈子昂出塞诗中,是其出塞诗态度的又一翼。《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并序》中,作者言明契丹之叛乱源于武周边将虐待兄弟民族,朝廷难辞其咎,但孙万荣、李尽忠利用契丹人民怨恨而大举叛乱,使黎民深受其害。诗人力主平叛的同时,强调“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反对穷兵黩武及将领门为贪功邀赏而扩大战事,凸显陈子昂爱国而不黩武、用兵而有节制的战争理念。与之相近,《东征答朝臣相送》“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平叛报国之际亦不忘言明志在平叛而绝非贪功,力主维护国家安定。《感遇》其二十九,时陈子昂虽在京为官亦不忘关心“战事之苗头”。“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言及武则天欲开道蜀山、讨伐生羌、远袭吐蕃之事,“赢粮匝邛道,荷戟惊羌城”、“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明及西征道途艰难险阻,黩武战争给士兵与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作者痛斥当政者的失策。

从陈子昂出塞诗看其战争态度的复杂性,侧重陈诗思想内容方面,此与陈子昂诗文革新主张密切相关。《修竹篇并序》言:“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作者抨击晋宋以来诗歌的形式主义弊病,提倡“风雅”、“兴寄”。通俗言之,“兴寄”,即比兴寄托,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反映。反映陈子昂战争态度复杂性的“出塞诗”中,无论是为正义而战之坚决抵抗,抑或是为非正义而谏之反对黩武,皆揭示诗人自觉地干预社会生活,反映国事民生,进而体现出诗歌鲜明的时代特征。“风骨”,乃对作品风格之美学要求,力求思想感情爽朗、语言遒劲质朴。反映陈子昂战争态度复杂性之“出塞诗”中,刚健质朴的语言形式、慷慨沉郁的诗歌情怀即为佐证。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影响甚大。梁肃《左补阙李翰前集序》云:“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综之,陈子昂二度从军是反映其出塞诗战争态度复杂性的关捩。其主要在于为抵抗侵扰之正义而奋战,与反对非正义黩武而谏止,陈诗以历史真实性的原则把统治者的失策与人民的苦难直接结合,揭示主题,饱含忧国忧民之志。

参考文献:

[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2]陈子昂撰,徐鹏校点.陈子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陈子昂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摔琴扬名
陈子昂: 有实力,更要有机会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陈子昂的悲剧
陈子昂的自我炒作
陈子昂摔琴
古人也炒作:陈子昂“碎琴”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