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宏伟画卷
——唐天马长篇电视连续剧《横断山》读后

2016-11-26 12:03张运贵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言

◎张运贵

经济建设的宏伟画卷
——唐天马长篇电视连续剧《横断山》读后

◎张运贵

近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凡文学作品,看了三页还不吸引我,便换书,不管该书后面是否精彩,绝不再光顾;看电视剧,看三分钟还不入戏,立即换台,再不问津。当我拿到唐天马先生长达30集的长篇电视文学剧本:《横断山——彩云升起的地方》(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后,我仍然按照我自己的读书“规章”阅读,先试读了三页,感到还行;再读,觉得不错;越读,感觉越好。不知不觉忘记了这部作品洋洋洒洒90万字的长度,一直读到“剧终”。多年来,由于年老、目疾、体衰,早已不读长篇巨著了,这次是唯一例外。例外就例外在:这部作品不仅有吸引力、而且有味道;作品的三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做到了有机统一。多年来,我很少看到有如此让人欲罢不能的电视剧本了。

《横断山》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按书的题记所言:是一部写云南(书中为“中南省”)建国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坎坷历程、辉煌业绩的作品。是一部真正主旋律的作品。作品以建国以来剿匪、征粮、开矿、造林、“大跃进”、“文革”、修水利、种烤烟、搞吨良田建设、开发绿色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吴仕勋、祁思敏、施洪博、詹子善四个家庭的战友情、儿女情、亲情、爱情为线索,通过两代人的成长经历、感情纠葛、工作矛盾、观念冲突、家庭纠纷,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令人振奋、发人深思、促人奋进的史诗般的交响曲。

姑且不说本书的绵密构思、高远立意、诱人情节、宏大结构、史诗旋律。我这里只谈本书最令人难忘的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血有肉、丰满立体;二是语言的运用:生动鲜活、独具特色。

一、雕塑一般的人物形象

本书最值得肯定的地方首推塑造出了众多呼之欲出、鲜活闪亮的人物形象。其中特别突出的是新老两代人物的典型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吴仕勋,和他的儿子:新一代改革派吴家德。

吴仕勋,是一个有“五敢”精神的人:敢打、敢爱、敢闯、敢拼、敢恨。是一个性格复杂、丰满、立体型的人物形象。

首先是他敢打敢拼。

他是大别山一个石匠的后代,14岁参军,原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属下第九连的连长,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南京、广西的战役。进军西南、征粮剿匪、大炼钢铁、新修水利等。他的口头禅,或者说他的一身的胆略与敢于牺牲的精神,全凝聚在一句话上:“老话儿,不管啥,要顶住!”“九连老话儿,要顶住!”。他说:“弹坑里爬出来的人不会在乎什么处分不处分的,咱心里装的都是战友和情谊!”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子。在战争中,他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论是开矿、修水利、还是烤烟扩产、万亩吨良田的打造等等,他都身先士卒,深入基层,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不管是他当连长、当工作队长、当乡长、当县长、当州长、当副省长,作风一贯硬朗,从不懈怠,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敢于拼搏,敢于拼命。

其次是敢爱敢恨。

吴仕勋是一个有血有肉、血肉丰满,爱恨情仇,一身担当的人物。他不是头脑僵化、死板的“一根筋”,而是一条硬汉子。他的爱与恨、情与仇、儿女情长、感情纠葛,比谁都重、都丰厚。他与彝族土司曹厄的独生女儿:枪法精准、貌若天仙的曹雅琥的爱,是一见钟情、一往情深、终生不更。为此,不仅多年的老战友祁思敏与施洪博不理解,先是对他进行善意规劝,后是对他进行严肃的“整治”,但他执意坚持,我行我素。为此,形成了诸多的矛盾与冲突。但他爱就爱,什么都不管不顾。开始,当土匪要枪杀曹雅琥时,他“英雄救美女”,反挨曹雅琥一拳;后来,吴仕勋“虎落匪巢”,曹雅琥又“美女救英雄”。从此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并野合而怀下了女儿曹杜娟。申请结婚,领导不批准,战友再三“规劝”,甚至“严重警告”、严肃“批斗”,斥责他丧失阶级立场。他也不管不顾,一爱到底。后来他和刘莉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莉长得与曹雅琥酷似。结果新婚之夜,因思念曹雅琥而尘根不举,与刘莉不欢而散。自此,形成了难于调合的家庭感情矛盾。他对两个子女,也是爱恨交集。儿子吴家德“特立独行”,不好好读书,好斗成性,他打他耳刮子;女儿吴家静,暗恋上了比她父亲还大的留美归国的地质学家陈述仁,与祁海峰的新婚之日又逃婚,他又扇了她一个大嘴巴。但是,当儿子吴家德下海从商,招工遭遇困难,他便托人暗中从异地给他招工、并暗地自己出钱给民工以补贴。军人的刚烈脾气与父亲的拳拳之心,昭昭于人。当女儿用事实证明了陈述仁水利建设方案的正确后,他为当初否决这一方案而自悔自责,温情地送女儿出国留学。当最后得知施杜鹃是他的亲骨血曹杜娟时,一腔爱心喷涌而出。类似敢爱敢恨的具体描写很多。他大爱不含糊、小爱贯终生、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令人起敬。

剧本的最后,吴仕勋有一段与祁思敏“对酒当哭”的真情“告白”,可以深化我们对吴仕勋这一形象的认识。他说:

“今天,老伙计,我斗胆借着酒劲儿夸夸咱们的孩子!我为孩子们骄傲!吴家德有志气,不靠老子,不靠权势,白手起家,为社会做贡献;吴家静敢爱敢恨,忍辱负重,热爱事业,为真理不屈;杜鹃外秀慧中,博学多才,心里放着祖国一片天地,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詹惠、海峰、海云……都是好孩子,……无论当初我怎么死强牛,浑人不听的,毕竟过去了。现在我……吴仕勋无欲无求……”(第582页)

这是吴仕勋发自肺腑的“心声”。以他“死强牛”的性格,不到最后,绝不会吐此真言。最终证明,他不愧是一个柔情满腹、挚爱满胸、血肉丰满、性格鲜明、刚柔并济的人。读完全剧,吴仕勋的形象深深铭刻于心,久久难忘。可以说,他是近年来少有的,塑造得比较成功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典型。

吴仕勋的儿子吴家德,从小不爱学习,喜欢交友、打球、喝酒、闹事。致使首次高考名落孙山,次年,在青梅竹马的杜鹃的帮助下,才考起大学。在大学又特立独行,以‘刺头儿’出名。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选上了又不当;谁爱上了他喜欢的人:杜鹃,便“修理”谁,弄得再没有一个人敢接近杜鹃;毕业之后分到省政府机关当秘书,仍然不思“进步”,酗酒瞎混。他与詹惠结婚后,詹惠通过当省长的父亲詹子善给他谋得开发区人事科长的要职,他不仅不领情,反而不管不顾,依然固我,坚持己见。毅然退出官场,辞职下海,遭家人与挚友反对。后来,克服种种困难,勇闯新路,开发绿色经济,取得了成功。最后,又将艰苦打拼得来的几亿资产,善尽在了公益、救灾、扶困、济贫上。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又一反常态,退出商场,改弦更张,重入仕途,立志改革腐败的“吏治”。他的一言一行、一思一虑,都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青年、改革家、思想家的特点。是一个不靠官、不依权、不借势的真正的改革开放派。他的身上赋予了当代优秀青年的诸多特点、优点,甚至缺点。他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活灵活现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是真实、可信的人。作者把他放在亲情、爱情、友情、事业的诸多矛盾纠葛中,特别是把他放在与杜鹃刻骨铭心的、揪心的错误的爱;与詹惠的和而散、散而合的坎坷的爱;与妹妹吴家静的兄妹情、与祁海峰的哥们儿情;与祁海云的“冤家情”;与母亲刘莉的母子情;与父亲吴仕勋的“战斗情”等数情的纠结中进行塑造,使这个人物显得特别“立体”、特别“个性”、特别“可信”。他不是“扁平”的,而是丰满的;他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他绝不是父亲的“政治理念”的化身,官场的“御用”代表,而是在情的纠结中、爱的冲突中、社会的摸爬滚打中锤炼出来的、富有雕塑感的当代青年典型。开始读此剧时,原以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花花公子、社会小混混,读完全剧,结果得知,他是一个顶天立地、胸怀大志、侠骨柔肠、立志为民、敢于担当的新时代的青年典型。虽然他有一些“瑕疵”令人遗憾,但他除了给读者以可信、可爱的感受外,绝无可恨之感。这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才真实、可信、感人。

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两代人的代表人物时,善于通过生活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去塑造人物,作者特别善于把“道具”演化为“情节线索”,如吴仕勋珍爱的,与曹雅琥定情时,曹雅琥送他的她母亲自绣的、有特殊内涵的彝族姑娘的花腰带;吴家德珍爱的,象征他与杜鹃特别亲密关系的一盆含羞草。让人物形象在这两件“道具”中展开、丰富、充实。一条花腰带,将吴仕勋与曹雅琥、刘莉、祁思敏、施洪博的情感矛盾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而一盆含羞草,则将吴家德与施杜鹃、詹惠、祁海云的情感纠葛紧紧扣连。“两件道具”,写活了一群人物。通过如此精美的构思和巧妙的设置,游刃有余地将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有血有肉、将他们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这是真正的写作高手的“布局”与“谋略”,一般作者很难有如此精妙的构思。

作品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相当成功,比如对曹雅琥的描写,通过“三枪”与“飞石”和鞭子,便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了她的智慧与绝技。先是匪连长张茂发带兵抢她的柴,她便一枪打断了匪兵手里的扁担;匪兵准备还击,她第二枪打断了匪兵的枪托;当匪连长拔枪时,又一枪打在了他的手枪上(第4页)。之后,马帮伙计马三木想偷曹雅琥的铜马铃,刚动手,便被曹雅琥的飞石击中手腕儿;再伸手,一鞭子抽得他尖叫。(第27页)神奇的枪技、指哪打哪的飞石绝技,与吴仕勋的个性化盟誓对话(见后面),活脱脱展现了曹雅琥的精神风貌。不足的是,人物性格后来缺乏丰富与发展,描写有些虎头蛇尾。

二、汪洋恣肆的文学语言

这部剧本的另一个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作品的语言很有特色与魅力。

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问题,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曾经这样谈到:

“文学重在语言。”“文学语言有四个特性: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性。”“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感、韵律显示美感。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语言是他全部文化的表现。”

“语言的暗示性,就是以最少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最多的内容。”

“关于语言的流动性。文学语言应该像树那样自然长出来,本身运转,有内在律动。”

“作文要像苏轼所形容的:‘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转引自《吴德铭散文选》第128页)

我认为,唐天马《横断山》的语言,属于近年来类似长篇电视连续剧语言运用得最好的作品之列。它基本体现了文学语言的上述“四个特性”,其语言完全映照了苏轼之言:“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横断山》的语言特色,可以用这样八句话来概括:“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涉笔成趣,清新明丽、幽默风趣、性格鲜明、富于哲理。” 试举几例共赏之。

首先,作品的语言很有个性。

请看吴仕勋与曹雅琥盟血誓时的一段对话:

“曹雅琥:我曹雅琥跟吴仕勋在一条道儿上,一个心眼儿,永不变心。

吴仕勋:我吴仕勋、曹雅琥在一条道儿上,一个心眼儿……

曹雅琥提醒:还有永不变心。

吴仕勋无奈:……还有永不变心。

曹雅琥:去掉‘还有’!

吴仕勋不耐烦:‘还有’去掉!

…………

曹雅琥马上轻松,拍拍吴仕勋的肩膀:‘老伙子,这下好了,就是踩进贼窝子我也放心了!’”(第29页)

这虽然不是二人性格的全部,但此时此地,曹雅琥在钟情的男人面前的坚毅、果断、勇往直前,吴仕勋由于职业与身份关系,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的犹豫、无奈、举棋不定,这几句简短的对话,就显示出了迥异的性格特征,鲜活、灵动、别致,栩栩如生。

年青人的性格也各有区别:请看吴家德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演说:

“我是吴家德,唯一的吴家德,独一无二的吴家德,我就是我,不属于哪个系,也不是谁的儿子,因为我是我,我才站在这!我不是来竞选的,是来挑战的。挑战谁?挑战我自己,挑战你们的信任!你们知道学生会是什么?学生会不是你们的衙门,排解纠纷;不是你们的家长,解决困难;更不是你们的领航员,禁锢你们的思想。学生会是大家的朋友,是你们心灵归属的地方!……伸出你投票的手,挑战你自己的心灵!”(第274页)

最后他以一票领先詹惠,当选为云大79级学生会主席。然而,他却令人惊奇地把到手的学生会主席转让给了詹惠,然后扬长而去。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可见一斑。

再看他与祁海峰的一段对话:

“吴家德:海峰,你扪心自问,在步步高升的过程中,你哪次没有丧失自己的原则?

祁海峰:家德,我们现在正是为能够秉承自己的原则发挥自己的才敢而奋斗。

吴家德:错!丢弃了的,就永远不会再回来。尤其是做人的底线。为了能登上高位,你已经没有底线了。”(第385页)

两人迥异的处世原则,一语彰显。“小混混”吴家德金子一般的心灵,昭然若揭。

其次,作品的语言很有哲理,特别是关于爱情的描写,很有思辨性、哲理性。

祁海峰对妹妹祁海云说:“爱情既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随意挥霍”(344页);

吴家德对妹妹吴家静说:“爱情,最起码的是要有自尊。”(345页);

打工妹陈巧静,“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对她来说,比自尊更奢侈的就是爱情……”。(386页)

其它描写也如此。如吴仕勋一家齐聚时的一段对话:

吴仕勋:“儿女情长占心思太多,我们能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过一只苍蝇。”

吴家静:“人生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的危险还要大!”

…………

刘莉:“别议论人啦,小心别人也议论你们!”

吴家德:“比被议论更糟糕的是不被人议论。”

…………

吴仕勋:“我看近来几篇文章冲政府机关喊得好!”

吴家德:“耗子敢冲猫吼,身后一定有个洞。” (第398页)

这些用语,不仅富于哲理、富于思辨,而且富有情趣、内含深意。

三、《横断山》的美中不足

这部剧本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最突出的是校对太糟,错字、漏字、标点混乱近百余处。标点更是时有时无,或者逗号、分号、冒号、句号不分。还有人物的对话也常有互混。从作品的质量上说,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电视文学剧本,但从校对质量上说,则是一部很糟糕的书。

其次,地名的运用不完全科学,特别是省名“中南省”与州名“中南州”的设置,不妥。从古至今,在我国还找不到如此定名的例证。有四川省,没有四川州、有云南省,没有云南州,有河北省,也没有河北市。

再次,剧中写到的高校招生有误。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不再招收工农兵学员。剧中写到施杜鹃作为保送的工农兵学员与恢复高考后的首届高考生同时进入云大是一个失误。同时,吴家德比施杜鹃晚一年考上大学,应是78级,剧中成了79级,也不合理。这些虽然是细微末节,如果严谨一点,岂不更好?

第四,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如果注水太多,就会出现一个不足:“戏不够,话来凑”。《横断山》虽然戏份儿够,但对话也有些太多,视像性的场景描写还显得不够。适当精简对话,增加场景描写,对将来拍成影视剧,其效果会更好。

另外,本剧的片名不理想,既不能体现主题,又太长,可以考虑重拟。

热切期望早日看到这部写云南建国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坎坷历程、辉煌业绩的作品,在电视荧屏中闪亮登场。

(作者系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责任编辑:胡耀池

猜你喜欢
语言
语言是刀
肢体语言
语言的魅力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写写画画G20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