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三乐章作品简析

2016-11-26 16:31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音区奏鸣曲乐章

李 月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三乐章作品简析

李 月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这首奏鸣曲是献给朋友瓦尔德施泰因伯爵,固此曲也被叫做“瓦尔德施泰因”。这一乐章通过令人震撼的音响和壮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歌颂与赞美,表现了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这写都展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尽管有“黎明”前的黑暗,现实对美好理想的冲击,但希望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阳光,明天就是美好的。

贝多芬;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喜爱大自然,很享受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内心的许多美好的旋律灵感都来自自然中,也许在在大自然中,他找到心灵的一丝慰藉。“森林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活跃起来了!”这是一种心旷神怡,这一乐章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归宿。

第三乐章是典型的回旋曲式,采用了ABACA原则,但同时对每一个部分进行了扩展,戏剧冲突较强,音乐情绪不断高涨,从愉悦到热情,单纯的快乐到最后的狂欢,这些属于同一情感不同的层面。这仪乐章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族人民都团结起来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天下兄弟一般亲。

1 作品分析

1.1 主题。主题取自莱因区采葡萄者的歌唱,音乐清新幽雅,使人身心愉悦,不禁想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旋律上:单音旋律优美、气息悠长,而右手密集的16分音符柔和的伴奏音型也很好的衬托出了主题,使之更富有流动性、歌唱性。主题的再现部分用一串晶莹剔透的16分音符作了连接过渡,使旋律很自然的转移到了右手,八度的引入更是增强了音乐上的幸福感。这些都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变奏重复部分由低声部的密集音型+中声部持续颤音+高声部旋律的再现组成,低声部与高声部构成旋律上的呼应,三个声部的配合和跳跃性的音符使得音乐更加丰满,音乐的激情性也随之不断高涨。音区上:主要主题几乎都是分布在中音区,此处音区的处理使音乐抒情、优美,自然和极富表现力;左手在低音区,此处不仅强调了和声功能的进行,而且深沉浑厚的低音能推动音乐的发展;再现前的过渡句模进到高音区,音乐继续朝前发展,旋律音色清脆、音乐明亮,而左手的伴奏穿梭于高中音区之间,使音乐更显得歌唱和流动,音乐中始终透着有小小的满足感;变奏重复部分的音区无太多变化,但急促的音符和每一乐句的八度重音使情绪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情感上:主要主题的歌谣式如一副素描,再现部的欢畅如一副水粉,而变奏部分则如一副色彩浓重的油画。整个主题的情绪不断变化,清风淡雅—满满的幸福—满腹的激情。

1.2 音乐材料。在对叠部主要主题第一部分再现之前,贝多芬用了一串连接过渡的音型,而这串音型则从主要主题的伴奏织体中引申而来,其后便很自然的转移到了左手上;主要主题的变奏重复部分(39-62)也来自主题,从中可以看到其骨干音。插部1是新材料,与主题形成对比,在插部1结束时,有一小段主要主题的再现连接(98-113),使接下来的再现衔接自然;插部2的第一段落是新材料,与叠部形成反差,这给整个回旋曲带来了强有力的戏剧性因素,而第二段落属于再现的连接,材料来自主要主题,似乎是主要主题的“展开部”,音乐上是一种呐喊,一种喜悦的冲动。之后的12小节(239-250)是新材料部分,用圣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忧愁的记忆,其后通过展开来到了第二次主题的再现,这次是缩减性的再现。但其后却大大的扩大了尾声。

1.3 尾声。贝多芬的创作中,冲破了许多框架和规则,尾声的扩展就是其中一例。在这首奏鸣曲中,尾声是345-543小节。一开始就引用插部1的音乐材料和固定节奏型,并用强劲的音响巩固了调性,接着通过一系列旋律上的展开来到了395小节,此时,由于之前喜悦所引起的气喘吁吁在这时得到了短暂的休息(全休止1小节和延长符号);深深吸一口气后,进入最急板部分。此段落仍引申自主题材料,音乐时值的压缩正是贝多芬所特有的个性,通过旋律上的变奏、双手旋律的交替及左手低音节奏型,使音乐不断发展,奇幻的旋律和滑奏的八度音群带到了最后一次对主要主题的呈示。简洁的织体配上富有色彩性的和声衬托出了优美的旋律,这像是来自天使的歌声;速度从507小节开始有所提升,并且要用强大的音量去诠释,这是对光明终于战胜黑暗的呐喊和欢呼,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2 作品的特点

2.1 戏剧性。贝多芬强调的是内心音乐,音乐中有描写幽静心境的PP抒情段落,也有描绘热情舞蹈的FF段落。音乐前后形成强烈反差,情绪起伏拉大,并能使听众随音乐的波动而喜怒哀乐。他运用特殊力度来营造出特定的音乐氛围,使人出其不意。贝多芬通过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与之斗争的决心,并相信最后会是胜利的。

2.2 人民性。贝多芬的创作正处于法国“思想启蒙”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他接受了“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人人平等,每个人要团结起来,消灭封建专制,音乐朴实、自然、亲切。作品中透着浓浓的民风民俗和民间节日欢腾的场景。“人民应从自身的力量中解放自己,艺术应在此际向人民指点道路。”(《音乐研究文选》)贝多芬认为只有各族人民都聚集起来,才能走向希望,他用音乐谱写了自己的世界观——人民。

2.3 斗争性。贝多芬的音乐总是通过不断的挣扎与反抗,最终取得了胜利,其人生态度永远是乐观积极的,这或是通过矛盾的戏剧性冲突获得解决来实现,或是寄情于山水间来获得释放。在与诗人格里尔巴采尔谈话中,他提到“人总是通过苦难而获得快乐!”(《贝多芬传》)“贝多芬永远在格斗,他每步都有所突破,每步都要受伤,但他决不踌躇,额头向前,他冲进敌人的阵线里。”(《歌德与贝多芬》)

3 结语

贝多芬的创作在西方音乐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其作品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还能增强对本专业深入的的了解。虽然这门课结束了,但我认为对此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不断的学习能使自己的艺术道路越走越远。

[1]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高晓光,吴国翥.钢琴艺术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3] 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李月(1991-),女,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音乐分析。

J6

A

1672-5832(2016)03-0225-01

猜你喜欢
音区奏鸣曲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关于女生声种的鉴定
探究圆号各音区的练习方法
饥饿奏鸣曲
琴声无边,乐韵悠扬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祭献奏鸣曲(组诗)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