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齐美尔的时尚哲学解读网络语言的狂欢现象

2016-11-26 11:08李路轩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网民时尚

李路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06)

以齐美尔的时尚哲学解读网络语言的狂欢现象

李路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06)

本文以德国社会学家齐奥尔格·齐美尔所写《时尚的哲学》中的思想解读网络语言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社会的狂欢现象,分析网络环境下时尚语言的特性,及作为“反时尚”形式的低俗网络语言得以成为时尚的缘由。

时尚;网络语言;狂欢;低俗;虚拟空间;现实社会

1 网络环境下语言的狂欢

“狂欢”一词是俄国现代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文化诗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狂欢意味着娱乐性、迅疾性和大众性。①”如今,网络时尚语言已经把这种狂欢性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1.1 网络语言的娱乐性

网络语言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九种,即:字母型(“GG”代表哥哥)、数字型(如“9494”代表就是就是)、混合型(“3Q”代表谢谢你)、词意变异型(“稀饭”代表喜欢)、口语型(“哇噻”)、图画型(“:D”代表开口大笑)、词汇演变型(“高富帅”)、缩略和扩张型(“活久见”是“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的缩略)、语句型(“尽了洪荒之力”)。

网络语言究其得以自成体系又不断发展的原因,或是因为满足了网络交流简洁高效的需要,或因为克服了单纯文字形式的生硬呆板,又或者是这种打破传统语言秩序的方式能够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无论是何缘由,我们看到的是追求时尚的网民们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语言狂欢,在使用这些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1.2 网络语言的迅疾性

齐美尔指出:“(时尚)在被普遍接受与因这种普遍接受而导致的其自身意义的毁灭之间摇晃。②”

网络热词在一夜之间崛起,网民们在评论发帖的过程中使用这些时尚词句,当这个网络语言从时尚走向普遍流行再到最终成为众人习以为常的惯语时,也就不存在引领时尚、博人眼球的功能了。很快,新的一波语言又开始代替旧有的语言席卷网络,网民在学习到新词的精髓后,就会迅速陷入新一轮“时尚—流行—平常”的循环。

网络环境下时尚语言的发展生动地诠释了时尚的迅疾性,当红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时尚,随着在使用频数和范围上的扩大会逐渐抹杀掉自身的独特性,从而走向灭亡,同时又伴生着新的时尚语言。

1.3 网络语言的大众性

齐美尔所谓的时尚需要具备一个重要条件,即:被模仿。网络语言因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而实现了更加快捷地传播,网民都会注意到这些反复出现到霸屏地步的新词语,受到求新求奇、从众跟随、调侃减压等心理的影响,人们开始普遍使用起网络语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68亿,在学者梁书瀚③所做的729份的有效问卷中,对“是否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这项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3/4的人表示听说过网络语言并会使用,“经常使用”和“非用不可”的人数总和为270人,占比达到37%。基于此,说明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时尚深受大众喜爱,它已改变和丰富了人们在虚拟空间的表达方式。

2 低俗网络语言——一种“反时尚”的时尚

“有些人借助他任何真正的个人资格得不到个性化的合理感觉,但当他有意把自己扮成土里土气的人,在对社会样板的纯然否定中得到了那种感觉。④”齐美尔如此表述了一类对大众时尚造成反戈一击的“另类时尚”人。

2.1 反时尚的低俗网络语言

当下我们最熟悉的网络语言,诸如“屌丝”、“逼格”、“绿茶婊”等被语言学家直指低俗,“屌”、“逼”、“婊”这类字眼在传统的国人看来确实扎眼。台湾东吴大学学者曾泰元发文称:“把粗俗当时髦,把低级当有趣,这股风气是语言的堕落。⑤”

中国历来坚持含蓄有礼的言行,这是公众理应推崇的主流时尚。违背了这种样本化标准的言谈举止可以被视作是反大众审美、反社会时尚的行为。我们看到的多数低俗网络语言直白露骨或悖逆伦理,这在理论上正契合了对“反时尚”的定义。而在网络空间里,低俗却有了市场。

2.2 低俗网络语言成为时尚

低俗网络语发展得欣欣向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网络空间的相对自由。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使网民可以随意选择进入虚拟空间的身份⑥。在虚拟情境下,人的原始本性得到解放,责任感相对降低,于是,低俗的网络语言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卸下现实生活中的伪装,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从这个角度讲,低俗网络语是解压器。

其次,从众心理。低俗的流行语遍及网络,思想保守的网民对此感到不适,但网络互动的匿名性使有些网民逐步接受这种时尚。这是一种群体归属感和自我保护本能驱使下的选择,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时尚的统一功能使个体获得彼此认同,它对于个体的保护在现代社会更多体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最后,权威的示范效应。网络语言出现在主流媒体和公众人物口中被民众认为是“接地气”的表现,人们因权威力量的示范而肯定了其使用的合理性。当“屌丝”、“草泥马”等格调不高的网络语同样被公众人物、电视广播运用时,就助力了低俗网络语言这种“反时尚”形式在现实空间里成为时尚。

注释:

①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 [德]齐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③ 梁书瀚.网络语言使用人群及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

④ [德]齐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⑤ 曾泰元.语词究竟:当女生口出“哇噻”、“好屌”[N].南方周末,2015-11-05.

⑥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 [德]齐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梁书瀚.网络语言使用人群及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

李路轩(1993.0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二年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C912

A

1672-5832(2016)11-0258-01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网民时尚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闻趣事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