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为:社会行动视阈的合理性阐释

2016-11-26 13:03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合理性慈善

郑 伟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慈善行为:社会行动视阈的合理性阐释

郑 伟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马克斯·韦伯将社会行动定义为:“以他人的举止为取向的个人的行动。”在韦伯的理解中,社会行动是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动机的行为,社会行动的本质是一种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活动。那么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慈善行为看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价值取向,以提升他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品质为追求的一种针对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社会行动。为了进一步区分理解社会行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合理性”这一概念,他认为根据社会行动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我们将通过对比以下四种社会行动类型与慈善行为的关系,来理解社会行动视阈下慈善行为的合理性。

慈善行为;社会行动;合理性

1 社会行动视阈下的慈善行为

1.1 目的合理性行动

目的合理性是指以目的合理性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指建立在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他人的举止的期待的基础上,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理性所争取和考虑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这里的合理性的争取就是指个体的行动在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并且认为由此行动获得的成果是合理的、有价值的,愿意接受作为自己的行动成果,从而决定去进行的相应的社会行动。在目的合理性的层面理解慈善行为,就是慈善志愿者或慈善组织在对社会情况的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公众的行为预估,进行的一系列相应的社会行动。在此基础上审视个人或者组织的社会行动,其目的就是个人困境的解决,群体福利的增加和社会福祉水平的提高。在上述目的的指导下,通过合理性的社会行动所考虑和争取的最终成果,就是慈善行为在目的合理性上的体现。

1.2 价值合理性行动

价值合理性的社会行动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无条件的纯粹信仰而做出的行动与反应,而不管其行动的结果是否取得成就。这个特定的举止是一种可以做任何解释的价值观念或信仰,比如我们常常看到的伦理学、美学、宗教等等。价值合理性的社会行动常常基于某种价值取向或者信仰,比如笃信宗教的人确信上帝存在以后,他要做的就是通过选择一些手段如祈祷、反省、做礼拜等去实现自己的信仰,宗教教徒会通过诸如上述的宗教仪式去践行自己的价值信仰,而至于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他所做的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则不是行为者所关心的。在价值合理性的层面去理解慈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慈善行为的价值基础。

1.3 情感行动

情感行动的社会行动是指由现实的情绪或情感状况决定的行动。当我们看到灾难景象和受灾群众或者遇到处于困境的弱势群体时产生的同情心,我们在这个时候的慈善行为是出于一种怜悯、善良的情绪状况而自觉地发生的一种社会行动;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主动去帮助他人的善的潜质,当我们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情感驱动之下的奉献心;当我们看到有着与我们生活经历类似的人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处于类似的社会情境之下,我们的慈善行为则是出于一种现实的情绪激励所产生的同理心。

1.4 传统行动

传统行动是指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优良道德传承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儒家天下大同的理念便深入人心。《礼记·礼运》写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是谓之大同。”在儒家伦理道德基础之上,发展形成了我们的传统慈善事业。自古以来我们政府和乡绅的赈济、救灾等,这种基于习惯和传承的社会行动,是传统慈善行动的主要行为。

2 慈善行为合理性的体现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这些社会行动类型中,目的合理性行动具有最高程度的合理性。因为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选择。在目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行动者对其行动的目的总是再三的权衡,对实现目的的手段也是深思熟虑,而且对这些手段可能引起的后果也有充分的考虑。在目的合理性层面,主要体现的是慈善行为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只有建立在理性的认知和高效针对性的行动手段之上的慈善行为才是有效的社会行动,目的合理性的提出对我们慈善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合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对慈善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慈善行为的社会功能

慈善行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理性化的合理选择,具备如下的社会功能。

3.1 平衡社会利益再分配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财富分配结构中的第三次分配可以起到平衡社会利益的作用。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获得了较高的增长,但是相应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却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社会公众的慈善行为,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平衡社会资源,通过推动社会财富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有序流动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帕累托最优”的社会资源均衡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鼓励社会公众的慈善行为,号召社会成员进行慈善志愿活动,将自己的爱心和物资捐赠出去,通过捐赠等慈善行为,一方面可以改善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去峰补缺,提高弱势群体和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应对困难的能力;同时在另一方面,因为通过慈善行为协调的社会资源不会形成社会矛盾冲突,所以相应的也没有损害或减少他人的利益。那么按照这个原则我们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就达到了最优的帕累托均衡结构。

3.2 协调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

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层。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层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仇富心理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冲突,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社会冲突理论的社会安全阀机制认为: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的发生或加剧,就像锅炉里过量的蒸汽通过安全阀门适当的排出就不会导致爆炸一样。无疑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个安全阀机制,而慈善行为正是安全阀的最优阀门。让一部分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平”、“同工不同酬”等社会负面能量,通过慈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化解,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稳定。

3.3 构建慈爱氛围,推动社会和谐

在社会功能理论中,文化系统可以起到一种潜在的模式维持作用,通过文化模式来起到维持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的作用。慈善行为就是一种推动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文化。通过社会公众的慈善行为可以培育整个社会慈爱友善的文化氛围。慈善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挥慈善文化的社会管理功能,实现社会成员的再社会化,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郑伟(1990—),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慈善公益。

C913.7

A

1672-5832(2016)02-0115-01

猜你喜欢
合理性慈善
儿童中成药处方合理性审核规则优化及相关问题探讨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奇遇
慈善之路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2015中国慈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