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少8例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2016-11-26 21:41黎雄盛国玉岳晓荷张子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措施

黎雄 盛国玉 岳晓荷 张子豪

【摘 要】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减低(≤50×109/L)标本458例,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涂片结果和分析仪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无出血体征的8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8例患者在复检时手工法和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EDTA-K2抗凝结果差异明显,EDTA-K2抗凝法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手工计数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法与枸橼酸钠抗凝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法;PLT假性减少;原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082-03

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疗机构已广泛使用,无论是对检验质量还是检验速度都有极大的提高,但由于技术的缺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笔者现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8例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血小板值明显减低(≤50×109/L) 标本458例,取同份标本做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涂片血小板分布情况与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症状不符的8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该8例患者分别为肿瘤患者2例,肺心病3例,晚期孕妇2例,发烧不明原因1例,均无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及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出血等表现;既往均无血液病史。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希森美康Sysme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原厂配套试剂,伯乐质控品。手工法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瑞-姬氏染色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配制[1]。

1.3 方法

1.3.1 分析仪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本组8例EDTA-K2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血小板检测,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当天室内质控结果在控。

1.3.2 手工计数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手工计数法进行末梢血血小板计数。

1.3.3 涂片染色镜检 EDTA-K2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末梢血均作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EDTA-K2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做涂片进行PLT分布情况的比较。

1.3.4 其它检验 本组8例患者检测血常规同时也进行其它项目如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法检测PLT结果比较 本组8例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EDTA-K2抗凝血PLT结果明显减少,仅为16×109/L~36×109/L;用枸椽酸钠抗凝血PLT计数结果为147×109/L~202×109/L;经显微镜手工法PLT计数结果为158×109/L~208×109/L。三种方法所测结果见表1。

表中结果显示,EDTA-K2抗凝剂(分析仪法)结果明显低于枸椽酸钠抗凝剂(分析仪法)和手工计数法 ,EDTA-K2抗凝剂(分析仪法)与枸椽酸钠抗凝剂(分析仪法)、手工计数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椽酸钠抗凝剂(分析仪法)和手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涂片结果 EDTA-K2抗凝血即刻涂片可见PLT出现小聚集,且随时间延长聚集程度愈加增强。枸椽酸钠抗凝血在各时间段均未出现聚集,手工法涂片PLT也呈散在分布,不同方法涂片血小板分布情况见表2。

2.3 其它检验 8例患者其它化验检查如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目前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大多数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计数,也有光散射法,其原理都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区分进行计数的。这种检测原理决定了对于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是可靠的,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结果误差就比较大。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平均分布于2~30fl[2],如果血小板聚集体积增大,仪器将无法正确识别而导致PLT分析结果偏低。

引起PLT假性减低的因素很多,比如有EDTA依赖型假性血小板减少[3]、冷凝集素致使血小板假性减少[4],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以使血小板发生假性减少,此外高血镁、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都可以使血小板聚集性升高,易出现血小板假性减低[5]等情况。根据本组8例患者资料及与结果分析来看,患者均无出血体征,既往无血液病史,凝血、生化等项目结果均正常, EDTA-K2抗凝血结果均明显低下,涂片镜下可见PLT成堆聚集;而枸椽酸钠抗凝血测得的结果和末梢血手工计数法测得的结果均正常,两法涂片PLT均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合当天室内质控均在控的结果,由此推断本组8例患者属于EDTA-K2依赖性假性PLT减少。本组患者EDTA-K2抗凝血涂片可见PLT聚集外,部分病例不同程度见到“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 “血小板卫星现象”偶见于EDTA抗凝血中[6]。“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分析仪PLT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7]。

EDTA-K2可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其作用机制与血小板表面存在隐匿性抗原相关,在EDTA诱导下,使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相结合,激活血小板胞膜中的磷脂酶,磷脂酶水解血小板膜磷脂并释放5-羟色胺、内源性钙离子、胶原、花生四烯酸、凝血酶原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出现血小板互相聚集现象[8],成堆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超过了血小板计数阈值设定的范围,使得其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中被视为非血小板而不被计数,从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9]。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但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常见于肿瘤、自身免疫病、肺心病、肝病、毒血症、晚期孕妇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10]。

由于EDTA-K2抗凝剂对血液细胞的影响极小,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和推荐使用,一般不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症(PTCP)发生。据资料报道PTCP的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11],虽然PTCP的临床发生率很低,但其结果的误差很可能导致严重医疗差错而造成临床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血小板减少原因的综合分析,遇到血小板检测结果明显减低者(≤50×109/L),首先应观察标本有无凝块,然后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呈单个散在还是成堆聚集分布,以及观察PLT直方图:如PLT曲线右移呈低而宽并有尾部上翘的现象和MPV值增高,提示有PLT聚集,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病情。对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与临床症状不符合者,考虑血小板假性减少,应采用手工计数法、枸橼酸钠抗凝血加上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复查,从而避免临床误诊。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7.

[2]丛玉隆.血液学体液学检验与临床释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6-48.

[3]王欣,张丽萍.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51-2652.

[4]周利霞,梅振林.冷凝集素致血小板检测误差1例[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5):415-417.

[5]耿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0):945-946.

[6]周小棉,邹晓.假性血小板症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65.

[7]曹占良,殷素英,任用坤,等.100名青年进驻高原血细胞多参数动态[J].西藏医药杂志,1999,20(2):6.

[8]徐志明,祁慧.乙二胺四乙酸三钾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540.

[9]周小棉,邹晓.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65-1067.

[10]刘雁,张绎.EDTA-K2抗凝剂引发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4):366.

[11]宓庆梅,施巍宇,郝婉莹,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9.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四项措施培养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