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答剌知丸配以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2016-11-26 21:41苏丹焦阳贾孟辉李占涛于凌志左艳丽黑晓英李宏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

苏丹 焦阳 贾孟辉 李占涛 于凌志 左艳丽 黑晓英 李宏伟

【摘 要】目的:观察失答剌知丸配以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失答剌知丸配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定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观察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答剌知丸配以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关键词】《回回药方》;失答剌知丸;回医脑经针刺法;中风;偏瘫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100-02

中风是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1],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的特点,其最常见后遗症——偏瘫(肌体肌力减退、活动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负担。笔者采用《回回药方》中的失答剌知丸配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回医脑病科中风偏瘫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5~73岁,平均(52.32+8.52)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6.0+3.2)年;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52.07+8.7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6.3+0.8)年。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② 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伴有其它肌肉关节疼痛病的患者。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按照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基本治愈:患者偏瘫症状基本消失,可以独立生活、行走;显效: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效:患者偏瘫症状有所改善,但行走、生活仍需要帮助;无效:患者偏瘫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②依据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3]。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为良、中、差三级。其中>61分为良,60~41分为中,≦40分为差。

1.5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脑血管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失答剌知丸配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失答剌知丸,依《回回药方》原方所给剂量换算后为:柴胡30g,黑诃子30g,芦荟60g,延胡索6g,石菖蒲6g,药西瓜9g,松蕈9g,安息香9g,阿魏9g,砂糖15g,干姜3g,胡椒3g,荜拔3g,白芥子3g,芸香3g,巴豆9g。以上药材委托银川市中医院制剂室购买及备成水丸,每袋10g,每盒10袋装。回医脑经针刺法,取脑红经,配脑黑经。具体操作方法:在脑红经、脑黑经的循行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平刺进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失答剌知丸,2次/d,每次10g,连服8周。回医脑经针刺法,2次/d,每次30min。7d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1d,连扎7周。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5.0%。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66.52+7.63)分和(37.33+5.8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风偏瘫(半身不遂),以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下肌部的运动障碍为临床症状。轻者尚可活动,重者卧床不起,甚至活动能力基本丧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对中风后偏瘫的治疗研究表明,西医对此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且治疗方法较多[4]。但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如四肢乏力、嗜睡、消化道反应、精神压抑及偶有肝肾功能异常等。而外科治疗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治疗费用高,不容易被推广应用[4]。因此,寻找经济、绿色、有效的医疗手段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医药理论体系。《回回药方》是回族医学大百科,此书最早见于明代,其残卷十二“众风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回医药防治脑系疾病的方药理论体系。其中回族医学在治疗脑病时,主要以芳香开窍、截痰祛瘀、通利关节为原则[5]。

失答剌知丸是《回回药方》中的经典方药之一,是专治脑病的方药。其原文曰:“专治骨节疼痛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能开缠肠肚风病,最通经络用。”其组方特点为辛窜芳香、破瘀通滞、祛痰通络。临床研究已表明《回回药方》失答剌知丸能明显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6]。

回医脑经针刺法是回族医学传统疗法之一。是由贾孟辉主任医师依据回医“脑主总觉,司思维和运动”、“百脉发于脑、复会于脑”等回医脏腑经络和四液体质辨证理论,并结合现代脑功能定位研究而创新出来的一种回医特色疗法。该法依据回医“四性”(水、火、土、气)、“四液”(黑液、红液、黄液、白液)的生理病理理论,辨证选取脑白液经(起于百会穴,止于头维)、脑红液经(起于听宫穴止于通天穴)、脑黄液经(起于天牖穴、止于天冲穴)、脑黑液经(起于天鼎穴止于脑户穴)在脑部的循行路线,以毫针行强刺激手法,从而达到疏通脑经、平衡四液、调理脏腑、活血通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风偏瘫是因气血瘀滞于四肢经络,不能濡养筋脉而致的偏瘫不举。故我院回医药脑病科主要以破瘀通滞、疏通脑经为治疗大法,采用失答剌知丸配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

回医脑经针刺法具有疏通脑经、活血通络的作用,有助于瘫痪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是我科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失答剌知丸是我科长期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剂,如能药针并用,则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针药结合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再次验证了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确切疗效。综上所述,失答剌知丸配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机体状态,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参考及推广。

参考文献

[1]Perju-Dumbrava L,Muntean ML,Muresanu DF.Cerebrouascular Profile Assesment in Parkisonis Disease Patients[J].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ts,2013.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国家中医学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9(1):55-56.

[4]黄锦文.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活动分析方法[R].2008国际作业治疗研讨会,2008:55-57.

[5]杨海涛.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

[6]冯彩琴,贾孟辉,贺晓慧,等.《回回药方》防治脑系疾病的剂型及用药规律探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03.

[7]于凌志,贾孟辉,左艳丽.《回回药方》失答剌知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5:11.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