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2016-11-26 11:23王鑫浩徐福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王鑫浩+徐福雪

【摘 要】中药注射剂配合西药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缩短心肌缺血缺氧的时间,预防血栓形成,为UA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UA的临床研究文献的检索,将治疗UA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注射剂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UA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030-0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尤以不稳定动脉斑块的形成为主要特征,极易形成冠脉血栓,进而引起心肌血流灌注的急剧减少,进展为心肌梗死的机率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中药注射剂配合西药是治疗UA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缩短心肌缺血缺氧的时间,预防血栓形成,无明显副作用,耐受性良好,疗效确切[2],按其功效可分为益气类和活血类两种。现将治疗UA疗效较好的中药注射剂综述如下。

1 益气类

UA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病”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益气类中药注射剂在UA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中尤以益气养阴药居多[3]。该类注射剂多具有强心、升压等药理作用,尤适于UA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常用的益气类中药注射剂有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1.1 参附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是红参、黑附片的提取物,主要含人参皂甙、水溶性生物碱等成分,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效。药理研究[4]表明,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改善患者的心肌细胞代谢。诸多参附注射液治疗UA的研究[5-6]提示该药在改善UA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有一定疗效。赵林梅[7]将73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附注射液)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例,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症状和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4%,对照组为6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参附注射液能降低UA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改善UA患者的临床症状。

1.2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形成的一种灭菌水溶液,具有益气、养心、通脉之效。药理研究[8]表明该药能扩张冠脉和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尤其是该药的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柴秀丽等[9]选取74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一定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血液流变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表明黄芪注射液治疗UA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3 生脉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经科学方法提取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效。药理研究[10]表明该药可以兴奋心肌细胞,加快心率,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血粘度等,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陈郁文等[11]回归分析收治的112例UA患者的资料,其中观察组58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54例,总有效率75.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UA疗效更确切。在此之前有多项研究[12-14]表明,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缓解U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供血状况。但由于纳入研究的病例样本较强,从中获得的证据强度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加以验证。

1.4 参麦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的组成药物较生脉注射液少了五味子,具有养阴生津、生脉、益气固脱的功效。研究[15]表明其能强心升压、改善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丁瑞霞[16]将11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2.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反应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为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UA患者的心电图,减少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2 活血类

中医学认为,胸痹实证多由气滞、血瘀、寒凝、痰阻所致。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行气活血之法,尤以活血类药物居多[17]。该类注射剂多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常用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有灯盏花素、红花黄色素、丹红注射液、丹参多酚酸、舒血宁、注射用血栓通等。

2.1 灯盏花素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效。研究证明[18]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够降低UA患者的血粘度,纠正心肌缺血缺氧。邓坤等[19]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显著缓解UA患者的中医证侯,改善凝血指标,有一定的调脂、降糖作用,且副作用低,但改善心电图的近期作用不明显。

2.2 红花黄色素 红花黄色素是从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水溶性查尔酮类物质。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之效。现代药理[20]表明,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抗血小板的作用,能扩张冠脉、清除氧自由基,并有抗炎、降压的作用。袁鹏等[21]将8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脂、CRP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红花黄色素对UA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2.3 丹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中提取的复方注射剂,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药理研究[22]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酶活性、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崔然等[23]调查发现,丹红注射液在改善UA患者心电图,升高HDL-C,降低LDL-C和hs-CRP方面效果较好,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限制,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黄志林等[24]将182例U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改变、CRP、FIB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症状与缺血心电图,治疗组CRP、FIB等理化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UA是安全有效的,对UA患者微循环指标的改善也是安全肯定的。

2.4 丹参多酚酸 丹参多酚酸是丹参水溶性的有效成分,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效。大量药理研究[25]证明,丹参多酚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合成、抗炎、抗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心血管,降低UA患者的发病次数。刘长江等[26]将确诊的10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4周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NF-α、hs-CRP等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UA疗效明显,是治疗UA效果可靠的中药注射剂。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在UA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理化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并发症[27]。诸多调查研究[28-29]表明,中药注射剂还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较高、给药方便等其他优点,故在UA患者的救治中常有应用。但同时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选择具有随意性,辨病不辨证,机械盲目选取等。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而应用中药注射剂也同样需要辨证,应根据处方的功能和组成,以及患者的病情和证候,合理用药。这既是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疗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珠屏.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9):91-94.

[2]周亚滨,富超,赵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5):782-783.

[3]郑平仿.中医药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9):28.

[4]吴树勋.参附注射液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06(05):25-26.

[5]潘丽梅,马正宏,刘革命.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中国中医药,2012,10(05):31-32.

[6]翟见喜,张喜明.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08,18(10):86.

[7]赵林海.参附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1008.

[8]韩旭.黄芪注射液药理研究[J].北京中医,2000,1(1):44-45.

[9]柴秀丽.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药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0):35.

[10]冯立红.生脉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13,25(5):59-61.

[11]陈郁文,王方宁,杨凉.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26.

[12]朱晓华,陈淑霞.生脉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08):711-712.

[13]张宪美,贾运章.生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静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04):351-352.

[14]唐长江,古逆光.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791.

[15]冯永刚.参麦注射液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430-431.

[16]丁瑞霞.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4,6:37-38.

[17]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118-121.

[18]丁国华.灯盏花素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303-304.

[19]邓坤,戴小华.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14-16.

[20]李中原.红花黄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与临床药理,2005,16(2):153-156.

[21]袁鹏,刘敏,焦玉娟.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37-938.

[22]王春胜.丹红注射液临床和药理研究现状[J].天津药学,2013,25(4):58-60.

[23]崔然,夏昆,时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1):14-19.

[24]黄志林,曾小玲.丹红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9):1-2.

[25]颜平.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4(12):55-59.

[26]刘长江,李宏伟,宁佳,等.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394-1396.

[27]李延伟,高福军.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03,1(6):348-349.

[28]黄汉超,吴伟.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1):101-104.

[29]李七一,韩旭,王淑云.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J].江苏中医药,2006,27(11):76-78.

(编辑:熊金富)

猜你喜欢
中药注射剂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