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合”打造关工委工作新模式

2016-11-27 03:49蒋极峰
中国火炬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地通辽市民族团结

蒋极峰

“校地联合”打造关工委工作新模式

蒋极峰

大学关工委和地方关工委联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内蒙古大学关工委和通辽市关工委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方方面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校地联合,优势互补

“校地联合”是指高校关工委和地方关工委紧密结合,资源互补,发挥优势,携手开展工作,是对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内蒙古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内民大)是一所综合性民族高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集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创关工委工作新局面,内民大与通辽市两家关工委联合,打造“校地联合”新模式,走出一条可供借鉴的关工委工作的新路子,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校地联合优势互补开展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地方搭台高校唱戏。地方关工委发挥其组织关系的优势作用,广泛“搭台”,高校关工委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精选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老教师出来“唱戏”。具体做法是:通辽市关工委充分发挥其组织感召力,加大对所属各系统、各单位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指导力度,以青少年为对象,以中小学生为重点,搭建各种教育平台,积极拓展青少年教育的路径。内民大关工委发挥其人才智力优势,开讲座、搞调研,进行研究探索,积极参与全市的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校地联手共同为青少年教育办实事,解惑答疑,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拘一格的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立志成才,做党和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营造全社会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校地联合有助于关工委自身建设。关工委要从组织、思想、作风、制度上与时俱进,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的社会群团组织。

两家关工委针对老年性社会组织的特点,通过集中政治学习,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活动,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深刻领悟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做好关工委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校地联合突出一个“实”字,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在制度建设上,做到量力而行,行之有效。建立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等等,切实保证关工委工作协调统一,良性运转。

校地联合办公,携手开展工作。内民大、通辽市两家关工委采取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共同部署工作,共同参与大型活动。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听取各自工作汇报和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安排工作,商定落实具体事宜。例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告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朗诵音乐会”、“通辽市中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辽市各系统、各单位关工委负责人法治教育培训班”等活动,都是两家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开创了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

二、合建“研究中心”,打造研究载体

建立“青少年研究中心”打造研究载体,是校地联合的重要尝试。内民大关工委和通辽市关工委于2014年3月联合成立了“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关工委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从关工委工作需要出发,立足本地区、本单位青少年的实际开展研究工作。

内民大现有在校(本、硕)学生2万多人,通辽市有300多万常住人口,其中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青少年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校地联合共建“青少年研究中心”,拓展了关工委工作的舞台,增强了关工委工作的活力,既彰显了高校蕴涵的潜力,又充实了地方工作的实力。

内民大现有离退休的专家、教授400多名,这些老专家、老教授是宝贵的智力资源,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得比较准确,领会的比较深刻,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开展青少年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中心”突出地方性,针对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特点,以弘扬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宗旨,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法治、优秀传统文化、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感恩、励志、合作、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拟定研究课题,筹措研究经费,制定激励措施,提供研究条件,组织研究力量,布置研究任务。“研究中心”的工作主要以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基层调研、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中心”在校、地党委的领导下,以工作业绩和研究成果争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扩大关工委工作的深度、广度和知名度。“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关工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团结

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关工委工作的重点。中华民族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当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的精神底蕴。民族团结是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基石。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教育要与历史紧密联系,既要通过屈辱史教育唤醒广大青少年的国耻意识和忧患意识,又要不断进行辉煌成就教育,这些可以使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校地联合共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告会”,邀请内民大知名历史学老教授,讲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抗日过程;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读书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在全市开展“爱家乡、家乡美”演讲以及征文活动,讴歌家乡巨变的发展成就,抒发对家乡的真情实感;通过这些活动激励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铸造他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民族团结意识,为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工委工作是关系子孙后代,千秋万代的大事情,校地联合打造关工委工作新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关工委工作本身的要求。校地联合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这种新模式会给关工委工作带来更大效益,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校地通辽市民族团结
《急党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尽关工委所能》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民族团结之歌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