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总理首次考察为2016开局

2016-11-27 14:05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总书记总理首次考察为2016开局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中国,既要放眼全球,又要立足中国,既要正视短期,又要远观长期,只有将中国经济置于广阔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发展坐标系中,才能认清现在并窥见未来。而中国的未来,恰是一首“冰与火之歌”,风险和机会相生共随,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之后,中国经济才能迎来新的持续发展新周期。

★十八大以来,甘肃、内蒙古、云南、重庆等省份先后成为习近平新年考察之地,其中,尤以重庆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值得肯定。

★李克强新年首次考察山西向外界传递了中央去产能的坚定决心。只有读懂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紧密关联,也才能读懂总理开年考察所体现的逻辑递进。

★王儒林在传达李克强考察重要讲话时说,在当前山西最困难、最需要关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李克强总理一行亲临山西视察,“使我们倍感温暖。”

【本文重要信源】

1.韩保江:供给侧改革与新政治经济学;2.张卓元: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新形势的主动选择;3.陈锡文: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年农村改革大头

2016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赴重庆和山西考察。选点意味深长,传递出改革发展的新信号,是新的指挥棒、任务书和风向标。

1指挥棒:五大发展理念提到新高度

多年保持经济高增长,最近两年连续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的理念在重庆表现得最为突出,是很多省市学习、考察的重要样本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去了果园港,到了京东方,听了重庆的汇报,总是“很高兴”“点赞”“肯定”。扬重庆之所长,传递出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向好发展的信心。而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首次调研,总书记显然不止着眼重庆,而是更着眼全国。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总书记重庆考察时对五个发展理念均增添了新动词,用了5组共20个字,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更是指引中国向前进的指挥棒。

对“不适应、不适合”者亮“红灯”。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引领方向、指明路径,开启发展新境界。理念不能嘴上说说,需要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实干苦干,推动发展新理念落地生根。在此,总书记对不能坚决贯彻五大新理念者亮起了“红灯”: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用好指挥棒,必须崇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16次调研考察中讲述了创新发展,从人才、高新区、创新企业培育等方面作出部署。从各地的情况看,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普遍提高了,但在具体政策、规划上还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真金白银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还明显不足。接下来,要把崇尚创新化作具体行动,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创新中心和全域创新发展。

用好指挥棒,必须注重协调。发展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要增强发展整体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要着重提出解决城乡、区域、“四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用好指挥棒,必须倡导绿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是最重要的发展思路,但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地方还普遍存在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题长期累积叠加的问题,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为此,“十三五”期间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用好指挥棒,必须厚植开放。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开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各种要素“引进来”,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创新性的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同时,加快推进优势产业“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互促、交流合作互通水平。

用好指挥棒,必须推进共享。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在重庆调研时候,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其中重点是,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尤其要下大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决策看点】

●2016年1月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重点是化解过剩产能,当务之急是处置“僵尸企业”。要制定配套政策,盘活企业存量土地,促进“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处置,稳妥安置分流下岗职工。当前要以煤炭、钢铁行业为重点,加快去产能步伐。国务院决定,三年内对煤炭、钢铁新上项目一律不得核准、备案,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与此同时,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去库存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施有保有压的用地政策。

多地省委书记赴重庆调研取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期间,云南、湖南、江苏等地省委书记率团也到重庆学习调研。两江新区成为三地省委书记的主要调研点。其中,获批国家级新区不久的云南和湖南省的省委书记,调研重点是两江新区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而拥有中新第一个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的江苏省委书记,则重点调研了两江新区的产业布局。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用“城市规划高水平、产业布局高标准、招商引资高层次、运营管理高效率、城市建设高品位”来描述考察体会。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则称,两江新区五年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易,尤其是云计算、机器人、通用航空等产业的发展都属于增量,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拉动明显,值得借鉴。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1月7日

2任务书:三个市场办法化解产能,三项政府政策兜底保障

钢铁卖了白菜价、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产能过剩让山西经济遭遇寒冬。急山西之所急,李克强总理在山西主持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的座谈会上开出药方,要求要围绕市场“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三个办法化解过剩产能,依靠政策解决好“钱”“债”“人”三个关键问题,制定相对应的三项政府政策兜底保障。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三个办法分类施策化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刺激方案,过多的货币供给以及过多的地产与基建项目形成了一个“泡沫”,当政府不得不收紧依靠债务维持增长的模式之后,“水落石出”的压力骤然增大。上游行业的过剩首先暴露,比如钢铁、水泥、煤炭等,目前约有266家企业在A股市场上成为苟且偷生的“僵尸企业”。从目前看,产能过剩并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必须增强紧迫感,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以硬措施化解过剩产能,打出“组合拳”。

首先,严控新增产能,在过去化解产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确定今后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把握好行政审批事项,坚决不允许过剩产业新增产能,关闭土地、贷款闸口,不予能评、环评,对于违规项目坚决取缔,产能置换必须坚持等量或减量原则。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进一步提高环保、安全、技术标准,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关闭,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关停重组、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加速集约化发展等途径加快化解。

第三,优化存量产能,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转产。重点是鼓励企业开展上下游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同时,开拓产能利用空间,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等,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转移和输出部分产能。

【决策看点】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撰文指出,2016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探底反弹进程全面开启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三四季度开始出现。

建立五大长效机制化解产能过剩

最近,民建中央根据山东、河北等地的调研提出,要深刻认识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尽快建立解决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长效机制。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落后产能企业顺畅退出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长效机制。五是以人为本,完善相关人员安置保障的长效机制。

资料来源:《人民政协报》2016年1月8日

不能忽视政府作用,紧盯“钱”债”“人”三个问题依靠政策兜底保障。最近,山西、黑龙江等省份一些钢铁、煤炭企业都传出员工分流、停薪留职等消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化解过剩产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但并不是说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而要坚持政府组织、综合施策的原则,解决好“钱”“债”“人”三个关键问题,绝不能简单把职工推向社会。

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等,但也不能急。要通过“政府+市场”的组合模式,以政府主导改革来弥补市场失灵的核心功能,做好行业信息收集分析、政策咨询、企业协调等工作,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对于“钱”的问题,中央将加大财税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筹集的化解过剩产能资金进行补助,主要用于人员安置,支持力度与去产能规模挂钩。同时,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多种支付方式,提高并购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对“债”的问题,要加强金融扶持,完善债务处置、不良资产核销等政策,对主动退出产能的企业给予支持,对违法经营企业和“僵尸企业”要停止续贷,同时要防止企业逃废债务,用市场化方法及时处置企业债务和不良资产。对于“人”的问题,针对下岗失业,有关企业要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停薪留职、内部退养等办法。针对稳定就业岗位,企业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支持员工创新创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提早谋划、做好预警、平稳过渡,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按规定落实好其社会保障待遇,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发挥失业基金的避险功能,减少隐患。同时,要将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决策看点】

●2016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时期GDP保持6.5%以上难度很大,中国经济至少面临着三大方面的约束。一是从国际市场看,发展的外部需求的约束明显增强。二是人口结构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发展的劳动力成本约束不断增强。第三是资源环境负荷接近或达到承载力的上限,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显著增强。

《人民日报》一周两提“下岗”啥意思?

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七问供给侧改革》文章,“权威人士”提到了“下岗失业问题”。1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文章,再次提到“下岗”的话题。一周两次讨论“下岗问题”,有关媒体称, 或针对“第二轮下岗潮”发声。近期,有观点认为国企重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等或将会引发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的下岗潮。对此,“权威人士”称,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 资料来源:新浪网2016年1月11日

3风向标:善于“无中生有”,有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与重庆的逆势而上相比,山西承受着经济断崖式下滑的重压,滚石上山、赶超进位的任务异常艰巨。为此,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太原钢铁集团时提出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在清华科技园太原分园勉励创客“新点子打造新产业”;在晋商博物馆参观时强调要善于“无中生有”,发现和创造商机。所有这一切,传递的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心。“无中生有”已成区域创新风向标。

“有中生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生新枝”。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作大文章。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生出新产业、新产品,让“老树发新芽”,要把压减产能的减法当作加法来做,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强做精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升级,推动其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改造。

“无中生有”,聚力培育新兴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彻底从“一夜暴富”的思想中走出来,转变“一业独大”“二人转”产业结构,关注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趋势,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努力培育“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并加快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学习借鉴先行地区营造优良“双创”环境的做法,努力提供更便捷服务和宽松环境,加快培育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土壤”,不断释放广大群众创业创新的智慧和激情,让创新创业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重点是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