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建设要向江苏看齐

2016-11-27 21:27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体育建设要向江苏看齐

【智库观察】 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作为全国唯一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自2013年启动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4月7日在常州召开的全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设计好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按计划、分步骤推进。

全国首个公共体育服务示范指标体系

自2013年12月江苏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江苏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体育系统头等重要工作,着眼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功能拓展、内涵深化、融合发展和丰富供给四个环节,出台《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职责任务分工方案》,全面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

2014年底制定的《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1.0版》,从市和县两个层面各制定了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服务运行、服务效益、群众满意)和二级指标(政府机构、社会机构、政策法规,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场地设施、活动开展、健身指导、运动康复、信息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满意度调查)为市县共同指标。在三级指标中,市级为64项,县级为60项。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体系,是以各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和发展状况为评估客体,通过指标得分,清晰地揭示不同区域在各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低分指标,即该区域在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效及“十三五”目标

1统筹兼顾,区域体育发展更加均衡

●全省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6500公里

●苏南地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相对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苏中苏北地区建成基本均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2城乡一体,县域体育基础明显加强

●12个省辖市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90%以上县(市、区)建成“新四个一”工程,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建有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3彰显民生,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体育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5%,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2.1%,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达90.86%

4瞄准群众需求,拓展服务功能

●通过积极拓展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功能、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大众化、深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内涵,着力拓展服务功能。各地提升了现有体育设施服务功能。创新第七届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办赛模式,向社会购买办赛服务。50%的县市区建成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设立“公共体育服务频道”等

5推动融合发展,着力深化服务内涵

●与卫生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与教育融合,建设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体系;与生态融合,让体育成为生态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体育;与城建融合,把公共体育融入城市建设

6依托多元支撑,丰富服务供给

●在省和8个市设立规模近2亿元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的基础上,调整扶持导向和重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省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设立省级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专项补助资金,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十三五”目标

●全省实现1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乡镇(街道)全覆盖、1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和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同时实现“镇村都建有健身公园和健身步道”。

●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9%,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3%

“四大抓手”提升建设水平

为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江苏坚持科学化引领、坚持制度化安排、坚持长效化推进“三大思路”,强化统筹部署,主抓“建体系”“强服务”“均等化”“转方式”四个方面的工作。

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四大抓手”

建体系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条件,建成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网络,全省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

强服务

系统梳理公共体育服务清单,着力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丰富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健身服务“人群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健身过程全覆盖”

均等化

组织实施农村体育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加大财政资金和彩票公益金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协调发展

转方式

深入推进公共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新群众健身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

江苏各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亮点突出

两年多来,江苏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不仅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的整体合力,各地也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形成了各自发展的特色之路。其中,常州、镇江、无锡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最具代表性。

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模式

常州:全国率先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政府财政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制度。成立市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建立了体育场馆投、建、管一体化运营机制。

●实施“3+2”模式。在全市推行“3+2”发展模式,即每个乡镇(街道)必须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

镇江:体育会展中心创新运营模式

●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在坚持以体为本、公益为先的前提下,逐步走出了一条“1+X+Y”的创新运营之路。其中,“1”是指体育本体产业,“X”是指体育的延伸产业,“Y”是指为体育本体产业和体育延伸产业提供商业配套及营销的系统

无锡:打造智慧公共体育服务模式

●2015年6月30日设立“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园”,定位为体育产业的“创新工场”,是国内最专业的体育行业众创空间,为大众在体育产业的创新创业提供管理、市场、金融、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主要扶持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于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科技体育企业,以及包括赛事运营、俱乐部建设等在内的体育创意服务企业

官方微博

(2016年4月15日 14:53)

(2016年4月20日10:30)

(2016年4月19日 17:45)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优化整合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