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3年级体育游戏创编原则与方法分析

2016-11-28 11:04曾佑辉潘红玲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湖南株洲0006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80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2期
关键词:该游戏趣味性原则

曾佑辉,潘红玲,夏 聪(.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湖南 株洲 0006;.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8000)

小学1~3年级体育游戏创编原则与方法分析

曾佑辉1,潘红玲2,夏 聪1
(1.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湖南 株洲 100061;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82000)

本文拟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分析

1.1 1~3年级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通常1~3年级的小学生一般都在7~1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每年平均长高4~5cm,体重增加2~3kg,其心率、血压、肺活量也都在快速成长阶段,多数存在不稳定性,且肌肉力量较小,骨骼脆弱容易变形或弯曲,小肌肉群较为发育缓慢,大肌肉群发展速度较快,具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该阶段的学生不宜参加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所以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1.2 1~3年级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通常1~3年级的小学生一般都在7~10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心理发育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2.1 认知能力在逐步提高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认知能力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等其他各方面能力相对幼儿园有了迅速发展,且对事物的认知也在逐步地提升,开始对周围事情有了精确的认识,还能逐步发现周围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虽说其注意力在迅速发展,但其注意力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通常他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30min左右,记忆过程开始从无意识记忆开始向具体印象记忆转换。

1.2.2 联想思维在不断丰富

小学生进入小学时觉得每个事物都是新鲜的,其他思维能力也在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能将一些模糊的记忆与一些片段记忆,逐步朝向完全正确的方向进行思索。

1.2.3 情感认知不断完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情感认知也在朝着稳定的目标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我情绪,但在部分时候也会出现不冷静的情况,且他们已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多数时候他们已经有尊重自我的意识,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1.2.4 意志品质不太稳定

在小学1~3年级的时候,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但其自我的控制能力较低,意志力较差,对于一件事情的兴趣时间有限,且容易出现冲动以及放弃的情况。所以,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定的外部压力才能将其完成。

1.3 小学1~3年级学生能力发展特点

1~3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发育最好的时期。如协调能力,在这个期间学生的身体较为柔软且脆弱,肌肉力量较小,无法进行高强度与长时间的运动,但对于学生的协调能力确实是最好的锻炼时机,可通过各类球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以及综合素质。触觉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情都存在一定的未知性,对每一个新鲜的事物都会有较强的兴趣,且在对待每一个事物时都愿意去摸一摸、碰一碰,因此,这个时期学生触觉能力有较好的发展。

2 小学1~3年级阶段体育游戏创编要注意的问题

2.1 符合小学1~3年级阶段学生生长发育需要

因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身心发展不够完善,心理也在不断转型与成熟,所以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创编出适合他们的新颖游戏,如具有团体性的、情景较强的、表演性质丰富等相关的游戏。

2.2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体育游戏是面向全体学生所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因此创编小学体育游戏需遵循全体发展原则,科学合理搭配,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弱势群体的需求,其运动量也需要适中,最终达到该体育游戏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运动需求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该项体育游戏摆脱孤独,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2.3 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游戏需要具备一定的锻炼价值,需要拥有合理的身体运动负荷,才能有目的地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小学体育课程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所以体育游戏的负荷需要特别注意,其不仅要让学生达到热身的效果,还需要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标,并且还能通过该游戏获得一定的喜悦与满足。

3 小学1~3年级阶段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3.1 锻炼性原则

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之时不仅仅只是需要考虑游戏的趣味性以及情景性,更多还需要回归体育本质,考虑体育游戏的锻炼性的原则。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素曾说过:“运动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药物,但所有的药物定不能代替运动。”体育游戏最终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他们的身体,使其身心健康。

3.2 趣味性原则

在遵循体育游戏锻炼性原则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该游戏的趣味性。如果一个游戏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那么该游戏就从本质上失去了它原本的吸引力。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依据体育游戏参与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创编合理的、适合小学生发展的体育游戏。

3.3 安全性原则

体育游戏不仅具备一定的锻炼性而且还极具趣味性,导致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容易玩过头。因此,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时需要注重体育游戏各个环节的安全系数,需要确保小学生参与该项游戏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安全的,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并且尽量避免接触具备一定危险性或因使用方法不当造成身体受伤的器材。

3.4 启发性原则与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是小学教育中一项基本内容,所以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时,除了考虑上述3项原则以外,还需要考虑该项体育游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能让小学生懂得一定的规则或道理等。

4 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方法

4.1 明确游戏目的与任务,确定游戏素材

小学体育游戏的出发点——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在创编小学体育游戏时:(1)应明确游戏的目的与任务,让创编工作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再以该目的确定游戏的基本素材。明确该游戏的目的、任务、素材,依据小学生的基本需求,确定游戏方式。(2)审视该项体育游戏的目的是否具备了锻炼性、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等原则,需要让小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完成一项特定的小学生发展任务,如锻炼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会基本跑的动作等。

4.2 确定游戏的方法

确定了游戏使用素材以及目的后,则该游戏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是该项游戏成功的关键,这就包含了该项游戏前的准备,其中包括道具准备、器材准备、教具的安放、场地设施的大小等内容。游戏活动形式的准备,其中包括了游戏的进行方式、游戏过程中的分队、游戏每个队伍的站位、游戏的过程队形的变化、游戏路线的选择等,最终确定游戏的总体布置以及选取合适的游戏方式与方法。

4.3 制订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直接影响游戏能否顺利完成,小学生能否在游戏中得到一定锻炼,游戏规则是评定该游戏胜负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游戏规则时:(1)应明确规定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哪些动作是犯规的、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成功、在竞赛过程中对方队员犯规怎么处理;(2)在游戏过程设立相应的保护措施;(3)教师可依据学生参与游戏的态度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对游戏规则作出灵活变动,不要让游戏规则定得太死,给学生留出一定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1] 魏俊.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及多元效应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培培.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及多维效果[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 (34):31-33.

[3] 韩兵.基于实践的体育教师主题研修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研修工作室为例[J].体育教学,2013,24(1):15-19.

[4] 王岐富,潘红玲.体育游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24(2):25-28.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2-081-02

2016-01-12

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游戏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研究》(编号:14BTY053)。

曾佑辉(1980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该游戏趣味性原则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以画之名
一道2014年上海高考题的探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