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波斯文化与大唐文化的图形语言初探

2016-11-28 16:24孙婷王彦娜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唐三彩波斯大唐

孙婷 王彦娜(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丝绸之路中波斯文化与大唐文化的图形语言初探

孙婷王彦娜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一、前言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商道。在这条古道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并融合。她既是一条路,也是一条纽带,将沿途各国联系在一起。波斯文化通过这条路传播并影响着沿途各国;大唐文化不仅消化吸收他国文化同时也通过这条路将中华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个人对丝绸之路中波斯社会背景、大唐社会背景研究较多。国外的研究重点是波斯文化,国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大唐文化,国内外对两种文化的交流渗透方面研究不多,对大唐文化受波斯文化影响而形成自己民族的图形语言方面缺乏全面研究。

二、波斯文化和大唐文化在图形语言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一)大唐和波斯的交流历史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在帝国将近三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其势力影响范围东北可达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地区。现在的我们自豪地将唐朝尊称为“大唐”。

地处西亚的波斯国同样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发达文明的国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在我国史书的记载中伊朗最早被称为安息,后来又叫波斯。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我国与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王朝与安息王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公元三世纪时期萨珊王朝建立,被我国的《魏书》称为“波斯国”。公元五世纪中期到六世纪二十年代,萨珊王朝曾十余次遣使来中国,受到了当时北魏王朝统治者的高规格接待。

唐朝时期,两国的交往更加频繁。唐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社会非常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吸引了大量邻国居民前来贸易或定居。这些“老外”与当地中国人生活在一起,并相互通婚,其中就有大量的波斯人。在当时,波斯人已成为大唐帝国内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波斯文化已经成为植根于大唐,被大唐充分吸纳的一种文化,而不再是纯粹的异域文化。

(二)波斯文化和大唐文化在图形语言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波斯文化在萨珊王朝时期高度发达,萨珊对于伊朗的意义相当于大唐对于中国。这一时期的萨珊艺术继承了伊朗民族早期的特色,但宗教文化与外民族文化的介入使萨珊文化表示出一种超强的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力印象。

古代波斯人擅长纺织技术,他们制作的纺织品质地非常优良、色彩鲜艳,远销至欧洲。纺织品中神秘的纹样图案是波斯人在纺织艺术上最大的成就。联珠纹是波斯织品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它作为边框,常与其他纹样一起共同组成徽章式的图案。对称动物和带翼兽图案也是当时纺织品上的常用图案,对鸟纹、对骆驼纹、对马纹以及翼马纹、翼狮纹都体现出非常浓郁的波斯文化。这些完美图案高度概括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有限的织锦空间里释放着无限的美感。这些图案在出土的唐代文物中也可以见到。

波斯地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使用天然颜料染色,所以地毯色彩能历经百年仍鲜艳如初。地毯的图案反映出波斯民族特有的审美思想。首先,波斯地毯的基本造型反映了原始民族的审美情趣。许多图案都具有圆形追尾特征(即在圆内由多只鸟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圆链)和严格的对称特点。其次,是波斯文化在风格上的综合特征,主要表现在对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吸收,例如地毯上的清真寺院和伊斯兰图案等形象明显是来自阿拉伯文化,凤、龙、十二生肖等图案则是来自同样古老的华夏文明。

波斯金银器对唐代金银器造业有重要的影响。萨珊时期的银盘是这一时期的金银制造工艺的代表。银盘上张弓骑马射箭的人物和逃散倒地的猎物都被置于有限的圆形空间里。画面布局采用散点透视反映出中国绘画艺术对它的影响。在图案方面,唐代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纹样,例如,动物造型多增加双翼,并在周围加上麦穗纹圆框做装饰,即“徽章式纹样”。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凤鸟翼鹿纹银盒和飞狮六出石榴花结纹银盒上的双翼狮及双翼鹿纹饰,就是很典型的实例。后来,这种图案在中国的器物上产生了变化。圆框中的动物造型被取消了,代替的是当时唐代最为流行的宝相花之类的图案,此后稍晚出现的器物进一步废除了圆形边框,自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图案逐渐消失。

唐三彩的器物装饰图案明显吸收了波斯金银器的艺术特点。出土的唐三彩中有各种各样的兽形杯具如凤首杯、龙头杯等,其原型都来自波斯金银器。高浮雕的立体图案使唐三彩显得更加华贵高雅,例如,唐三彩凤首壶的造型来源于波斯的朵型银壶,在凤首壶腹部的两侧装饰有浮雕的模印图案,分别是展翅和狩猎图,在旁边有流云图案,表面施有白、蓝、黄、绿釉,浓郁艳丽的彩釉流淌交汇,高雅而神秘,是金银器所不能替代的。

唐代的胡服是一种舞服,也是西域地区少数民族和西亚等国老百姓的日常服饰,具有浓厚的波斯特点。陕西省咸阳市唐代苏君墓出土的骑马武士俑全身均着胡服,身着翻领交襟窄袖短外衣,下身着窄管套裤,脚穿马靴。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的唐三彩仕女俑很多,有的戴着帽沿有花卉图案的胡帽,穿着窄袖偏襟圆领绿袍,红色条纹裤,腰扎饰带,足登蓝色白条纹圆头皮靴;有的穿着翻领窄袖交襟红色长袍;有的穿长裙、露胸窄袖衫、披巾。

波斯在公元八至九世纪时期从大唐引进了唐三彩的白瓷工艺后烧制出多彩华丽的釉陶器和蓝彩白釉陶器,即在褐红色的坯体上敷上白色的化妆土,然后用黄褐釉和绿釉涂饰表面,经焙烧后,釉色流动交融,形成后五彩斑斓的陶器,类似唐三彩,世人称为“波斯三彩”。

波斯工匠基本上采取了中国陶瓷的造型,但没有照搬,而是加入了波斯元素。例如,绚丽的色彩、自由的花卉图案等等。日本学者间三上次男先生曾对此现象作过总结:“波斯把进口的中国陶瓷作为模型,按照中国产品的特征形状与花纹仿制相似的陶器,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陶瓷对整个穆斯林陶器在形状和花纹上的影响。”

三、结论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任何文化都不能孤立发展,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化交融史。大唐帝国繁荣、强盛,文化影响力强大,象一个大熔炉,把各种异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中华文明融会贯通、吸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在封闭自守中发展,一种文化要想青春永驻就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如果一定要追求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各种文明终会因长期近亲繁殖而退化消亡。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交现代化地通方式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文明正在加速融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顾波斯、大唐交流历史,研究丝绸之路中波斯文化与大唐文化中图形语言的相互关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XAGDXJJ1037)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43 -01

猜你喜欢
唐三彩波斯大唐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唐三彩烧制技艺
寻迹大唐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