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中飘荡着的“幽灵”

2016-11-28 16:24都超飞徐祥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00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资本逻辑幽灵

都超飞徐祥(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空间生产中飘荡着的“幽灵”

都超飞徐祥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空间转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点的理论表现,其本质仍然是资本逻辑的要求。空间生产是资本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形成了资本积累的动力因素。马克思主义作为“幽灵”般的存在指引着人类自由自觉道路实现的方向。

关键词:空间转向;空间生产;资本逻辑;幽灵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空间转向的革命。列斐伏尔讲到:“没有人或物可以绕开空间,空间是现代世界的定则,堪比上帝或命运中的经典概念。正是在空间中,在全球性意义上,‘价值’的每种定义都在遭遇其它‘价值’及其意义时获得或丧失其独特性。更有甚者,除非他们产生或生产空间,群体、阶层或阶层区分实际上是难以建构自身并相互区别开来的。”[1]在此基础上,空间转向的本质是什么,空间生产的内涵及其与资本逻辑的关系如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空间生产中的地位如何?

一、空间转向与空间生产

空间转向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批判理论发生的重大转向(如文化转向、后现代转向等)之一,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逻辑)问题,而且是传统左派政治实

践和理论的失败(以及这种失败必然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条件变迁)之后果。胡大平认为,无论被动还是主动,转向都是一种政治上的“突围”,在理论上“生活在别处”的感叹。[2]如此,我们便需要从这一转向的实际历史状况来理解它。空间生产正是对这一资本主义现实状况的高度概括。

列斐伏尔提出了“(社会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这一著名论断,其核心思想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空间正在消失,它被人类实践活动侵入,从而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包含并掩盖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二是每个社会以及它的生产方式都生产出自身的独特空间。当代资本主义空间不仅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对象和政治工具。三是在新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空间中的生产已经转移到空间的生产。空间是生产的对象。四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必定产生出新的空间,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带来特定历史条件下空间性质的变化。

空间生产的实质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过程,是社会利益集团通过控制土地和建筑物等空间的主要特征来塑造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组织的过程。[3]

二、空间生产与资本逻辑的关系

哈维认为,城市不是物而是一个过程。城市与资本积累是关系密切的两个问题,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以快速城市化为特征,因而也是城市“空间的生产”,这就使得对资本和城市化问题的综合考察成为必然。[4]资本逻辑,简言之,即资本价值增值的逻辑。城市(化)是资本逻辑对城市空间控制和作用的结果,而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一种建构环境,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空间元素。

哈维指出,资本是通过三次资本循环来形塑城市空间的。资本首先在工业资本生产过程(初级循环)中流通,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会带来利润率下降和过度积累危机,进而资本转向固定资本与消费基金为主要形式的次级循环,通过推迟价值在未来重新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来延迟资本危机,但由于固定资本不易移动、周转时间场的特征而出现的“破坏性重建”使其出现贬值的危机,同时,固定资本的流通依赖于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虚拟资本的形成,这又引发了流通领域中金融、货币的危机。资本为解决在前两次中的贬值危机便会投资于科学技术研究及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相关的社会支出,即第三级资本循环。然而第三级资本循环同样会由于生产性投资机会的枯竭而引发危机。

可见,城市这种人文景观时刻在被资本塑造的地理景观所牵制,在资本城市化的进程中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社会空间化图景。资本在创造和束缚空间的同时又提供了新的空间;在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通过“时间消灭空间”而使得资本主义得以延续和发展,最终形成以城市为主延伸到区域一国家一全球的空间生产体系。世界最终只有两个方向:毁灭或社会主义。

三、空间生产中的“幽灵”

“幽灵”一词可以作三个含义的理解:一是《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犹豫不决时,其父亲作为幽灵出现,告诉他真相,指引他的行动和未来方向;二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句话,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三是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没有现实和肉身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紧紧围绕马克思关于“把物质生产当作一种历史过程来考察,根据生产关系的一定的历史结构去理解,而不仅仅是把物质生产自身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5]和“理解资本主义要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这两个重要的原则来阐发当今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本质。可以说,无论是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还是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都是扩大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分析的视角和提升了其解释力度。哈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空间生产研究的元理论”[6]。他的研究并不在于是否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漏洞”并寻找到一种“升级”方法,而在于穿透当代资本生产全球化和弹性化的复杂格局,积极地探寻彻底消除物化实现自由自觉发展的道路。7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就是我们同时代的人,马克思主义永远作为“幽灵”般的存在为我们指引方向。

空间生产是资本主义为寻求资本增值和消除资本积累危机的新形式,是马克思“以时间消灭空间”这一论断的展开形式,始终处于马克思“两个必然”的实现道路上。参考文献:

[1]Henry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Cambridge,Massachusetts,USA,1991,P416.

[2]胡大平:《社会批判理论之空间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

[3]Gottdiener M.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Spac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1985:1.

[4]蔡运龙,Bill Wyckoff.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6][7]胡大平:《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的升级及其理论意义》,载《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118 -01

作者简介:都超飞(1989—),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徐祥(1989—),男,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逻辑幽灵
海上幽灵岛
快把我哥带走
快把我哥带走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论资本逻辑
“星座”的哲学探究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原则的内在关联
1916年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