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如何落地

2016-11-28 18:14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竞争升级优势

8月26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为何中国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一文,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劳动力无法满足先进制造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5天以后,福布斯网站刊载内容几乎完全相左的文章《为何中国将主导下一代的制造业》,从超级计算机、移动通信、电子制造等产业分析中国制造业正在追赶或是部分超越了西方国家,且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实际上,讨论与关注的背后是中国正在兴起的制造业转型和升级浪潮。看清中国制造的现状,集社会之智探讨中国智造的可行路径是目前中国企业最重要的课题。

如何走出中国制造“坏”时代?

最近几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呈现加速之势。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媒体、专家对外资撤离的讨论有很多,对其原因的探讨不外乎经济增速下行、人力成本提高、政策福利减少、社保缴费负担增重等。但从另一视角看,外资撤离只是制造业转移的结构性调整。对此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指出,外资撤离的主要是低端生产业务,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减少过剩产能的大趋势。

中国制造业想要在全球市场上拿到话语权,就要勇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从过去更多地依赖传统优势转变为新的优势,技术优势、科技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以及整个社会的综合配套优势。

同时,流入中国的资金也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方兴未艾的机器人市场为例,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瑞士ABB、德国库卡、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等国际机器人巨头都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及合资公司,不断强化布局优势。

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实现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就要克服产能过剩和技术落后两大主要障碍。同时,中国制造业也正面临以智能制造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业革命的激烈竞争。因为国际上智能技术正在取得重大突破,引起各行各业的划时代变革。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虽然目前智能制造只是刚刚起步,但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未来制造业变革离不开服务与数据

在消费者而非产品成为稀缺资源的现代社会,权力正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创新和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价值核心。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随着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工业大数据将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为提高制造业服务化创造了条件,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并开展各类增值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意味着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服务创新有利于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获取竞争优势是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首要动力。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打造出独特的、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提升产品差异化,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顶级的制造企业中,服务化及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如苹果、施乐、米其林等通过战略变革,纷纷成功实现了由“产品导向型”到“服务导向型”的转变。但仅仅增强技术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企业失败并不在于技术创新的滞后,而在于突破性技术的商业化和营销停滞不前。赢得成功不仅需要新技术,更需要基于新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为新技术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驱动力。在传统制造业当中,大数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数据变革。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以及中国的物联网都以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为核心,目的是打造新一代制造业:利用数据来降低成本,其途径是下一代销售和经营规划、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供应链和销售优化以及新型售后服务。数据驱动制造将成为推动高效的响应式生产系统的下一股力量。

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以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为核心,加快服务创新,在这段征途上,企业管理者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所有企业管理层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资本驱动智能升级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并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包含建立中德两国间“工业4.0”的对话与合作。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并披露到2025年实现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的目标,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国制造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传统竞争优势在不断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确立。在中国制造的一端,中国制造业大部分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另一端,中国制造面临巨大的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要求。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来说,智能制造是其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三大困难,中国制造业一是缺乏核心和关键技术,急需将技术边界向外推移,以完成技术升级过程;二是需形成行业整体共性技术进步的机制,例如产业联盟等;三是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的同时,新的竞争优势尚未确立,这一竞争优势的确立应基于知识资本,并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网路化的技术转向。

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并购海外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品牌,来构建自主主导的价值链。通过对人口结构的分析,以及坚持走高端品牌路线。同时,中国制造企业应了解国际市场上的最新需求。目前,国际消费趋势逐渐从拥有转变为感受。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每年体验消费的价值为2万亿美元,这是可待挖掘的重要市场。相关权威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国外企业通过服务创收占产品利润的50%,这一比例在中国约为10%。

接下来,驱动智能升级需要资本助力,今年4月20日,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升级添加动力。但这些显然还不够,我国目前的产业资本大部分集中在交易端和流通过程,还比较少的关注到技术端和制造端。

因此,对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下的制造业,银行应主动学习,加深行业了解,主动融入这个趋势,才会敢于投资,才能更好地对中国的制造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竞争升级优势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矮的优势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画与话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