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驱邪之术:镜剑符咒走江湖

2016-11-28 07:48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33期
关键词:神力桃木道士

神奇的驱邪之术:镜剑符咒走江湖

人类自己创造出鬼怪妖精,在传说中它们都有着不小的神通且总是作祟人间,人们担忧自己被它们骚扰、威胁,于是又创造出一系列驱避它们的方法,这也就是驱邪术,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掌握这些神奇法术最多的人,传说是道士。

如今仍有人请道士做法

镜子、宝剑与符咒

1731年,紫禁城养心殿前筑起了一个道坛,道士娄近垣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在道坛上踏起罡步,他在主持一场礼斗驱邪的法事。随着仪式的进行,紫禁城的主人雍正帝渐渐舒展了眉头。据《雍正起居注》记载,前几日,雍正因言语不快,斩了一位北京白云观的道士贾士芳,事后雍正感到贾道士阴魂缠着自己,总是“龙体欠安”,无奈之下,他又延请了江西龙虎山的道士来为自己驱邪。当最后一碗符水饮下,雍正感到身体恢复了活力,大喜之下,他直接加封娄近垣为四品提点。这场驱邪法事给娄近垣带来了官运,给雍正带来了安心。

在这场拜斗驱邪法事中娄近垣用了多种法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件法宝:剑、镜、符,这三者在道教的宗教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要驱邪,先要识邪。传说中的鬼怪妖邪会幻化出人的模样,混迹于人群中不被发现,而照妖镜是识别它们的第一法宝。行走江湖的道士一般都会背着一面镜子在身后,以此辨识隐藏自己真实面貌的鬼怪们。

对于古人来说,镜子对光的反射现象非常有趣,他们认为镜子具有明辨万物、释放光明的能力,而道士的照妖镜通常是在铜镜上面镶嵌了各式各样的道教神仙的花纹和咒语,这样的镜子就更有了神力,所照之处,妖怪无所遁形。中国民间受此影响,也慢慢产生了放置镜子避邪的传统。

有些强大的妖怪,被识破真身后可能还不束手就擒,这时候就要请出道长们的第一神器——法剑。一把小小的剑,何以成为斩妖驱魔的利器?

在上古时期,频繁的战争使胜出的幸运者认为,自己的武器受到了神力的庇佑,具有超越武器自身的力量。而至少从西周时期开始,剑就是战争中的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成了最具神力的武器。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剑渐渐的退出了战场,但是它的神性却增加了:汉高祖刘邦提剑斩白蛇起义,这把斩蛇的剑,是上天给予庇佑的证物,成了汉代国家权力的象征。而道教的一些派别也有样学样,将法剑作为掌门信物代代相传。

如果说剑是道士驱邪的“刚性宝物”,那符咒则是道教最常见的“柔性法宝”。据《山海经》记载,黄帝是最早使用咒语的人(神)。

符咒在祛妖界以“广、准、稳”著称。道符笔画屈曲多变,其中还常有各种象形符号,似字非字,这是因为符文乃是道士对甲骨文、金文等古字体天马行空的改造而成,符的样式多种多样,功能齐全,咒语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覆盖所有魑魅魍魉,甚至人们相信,一些对人类有威胁的生物,符咒也能有效,如当人遭遇到蛇的危害,道士就会念专门治蛇的咒语:“天蛇蛇,地蛇蛇,腾青地扁乌梢蛇,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进,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然后蛇就得逃遁此地。

近在身边的“法宝”

除了镜剑符这样的专业法宝外,为了“方便群众”,道家仙长们还提供了一系列在身边就可获得的法宝。

桃木,可以说是道家常见法宝中历史最悠久的明星产品,他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等优势,桃木符、桃木制品甚至桃枝都是有效的驱邪神器,老一辈人都知道这个法宝,平日在家中都会非常虔诚的放上桃木制品来保平安。

传说中,桃木避邪的历史甚至比《山海经》还久远,传说中追日的大神夸父,临死前将手中拄杖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从此英雄的光环将桃木带上了避邪的神坛。而桃本身自己也很争气,一是桃树有极强的生命力,枝繁叶茂,实多味美;二桃木为五行之精,性味辛,焚烧或佩饰可以化腥;三是传说中神力无比,连鬼中之鬼羿都被杖杀,其他鬼就更不用说了;四是“桃”者谐音为“逃”,鬼看到便逃。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鸡是黑暗和鬼魅的克星。因为鬼魅怕太阳,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夜间,而“雄鸡一唱天下白”,古人将鸡鸣与日出看做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奠定了鸡为避邪神物的基础。

鸡在十二干支中属酉,酉在阴阳五行中为阳,故古人将鸡与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鸡血因为作为鸡的附属,且其颜色鲜红,好像骄阳似火,这足以让邪祟闻风丧胆。道教经典《春秋运斗枢》称:“玉衡星散为鸡。”北斗七星之一下凡变成了鸡,于是道教承认了这种家禽所具备的超强的驱邪能力,而它的血更是镇恶驱妖的神奇法宝。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道士在避邪时常常在用鸡血念符画咒后,将鸡毛粘在符咒上,加强驱邪的法力。在一些地区,人们还将鸡毛插入扫帚之中,认为可将鬼扫地出门。

还有一样完全不要成本的驱邪法宝——柴灰。

在战国时代,灶神就被列为“五祀”之一,灶中的神灵是和天地社稷大神一样神通的,在后来的道教神仙体系中,灶神虽然地位不高,但毕竟是与人最为亲近的神灵,看家护院的责任还是有的,所以灶中产生的灰烬也是有一些仙气,拿来避一下邪还是可以的。

民间有“灶灰眯鬼眼”的说法,考其原因,这是人们想象沾有灶王爷法力的灰尘,可以阻挡恶灵的侵犯。在中国北方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不时的往院子的角落里撒上灶灰,让灶王爷时时刻刻保卫整个院落。一些少数民族也吸收了道教这一驱鬼法门,彝族里的巫师在为病人驱走身上恶鬼时,就让病者头顶一个竹簸箕坐在门口,打鼓念经,巫师大声疾呼:“把害人的鬼捉住,快捉住他!”然后立即蹿出一人,将一盆灰倒在病人头上,将恶鬼困于灰烬之下。

以“攻心计”捉鬼

捉鬼以技,不如捉鬼以计。驱邪的技法其实都是人创造的,如果掌握了创造这些法宝和方式的窍门,那可以用来驱邪的方式也就无穷尽了,那古人和道士们是如何创造这些驱邪术的呢?

说来,创造驱邪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窍门,是换位思考的“攻心计”。古人认为,人怕的东西,鬼也会害怕的,将人害怕的东西放大、变形、夸张甚至直接使用,鬼看到了也会逃之夭夭。利用这种“攻心计”的策略,古人创造了一系列有趣的驱邪“法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当时陕西的一种风俗:陕西人在做驱鬼法事的时候,往往会在门前挂一只螃蟹,而百姓平日为了保平安,也会在门口挂螃蟹。原来宋代陕西人很少见过螃蟹,看到螃蟹张牙舞爪的样子,陕西人多有畏惧,于是陕西人认为陕西鬼也怕螃蟹,于是家家户户就请“螃蟹大神”来驱邪。据沈括说,此法还甚是灵验。

也有普适性的法宝——人烦鬼怕的唾液。

古人认为唾液具有毒性,《论衡》中提到,唾液之毒来源于太阳,故而说:“夫毒,阳气也。”鬼为阴,唾液为阳,阳制阴,阴惧阳,所以人不喜欢碰到别人的唾液,以防“中毒”,但鬼对唾液就不止是烦,而是畏惧了。晋代的捉鬼第一人宋定伯,就是用唾液对付鬼的。宋定伯用唾液将可能作祟的鬼变成了羊,并把它捉到了市场上出售得利,这大概是史上唾液第一次发挥“神力”。

南宋法医著作《洗冤录》中有这样一段话:“魇死,不得用灯火照,不得近前急唤,多杀人。但痛咬其足根及足拇指畔及唾其面必活。”民间所谓“九魔一魇”,具有强大杀伤力的“魇”如果附到人身上,也只要用唾沫吓一下就跑了,可见唾液对邪祟杀伤力之强。

甚至一些鬼怕的东西,不但人会用,“神”也会用,民间传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jian)”,人怕鬼,鬼自然怕聻。于是为了驱鬼,唐朝开始,百姓就喜欢在家门头上写上一个“聻”字,希望见到此字的鬼怪都能望风而逃,以保一家平安,此法想来灵验,道教就将这个字吸收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中,成了道教大神紫微大帝的专用法宝,又被称作“紫微讳”,俨然成了道教正统神咒。

猜你喜欢
神力桃木道士
报恩陶家村
A New Way of Dao
筷子的神力
筷子的神力
王婆酿酒
《道士下山》
筷子的神力
纸片的神力
卧佛
巧取桃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