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沙”海域大竹蛏(Solengrandis)增殖效果评估

2016-11-28 02:15董建波程建新陈爱华吴杨平杨士杰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竹贝类站位

董建波,程建新,陈 栋,陈爱华,吴杨平,杨士杰

(1.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南通 226006; 2.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 226006;3.江苏省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如东 226400)



江苏“两沙”海域大竹蛏(Solengrandis)增殖效果评估

董建波1,程建新1,陈 栋1,陈爱华2,吴杨平2,杨士杰3

(1.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南通 226006; 2.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 226006;3.江苏省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如东 226400)

大竹蛏(Solengrandis)是江苏沿海重要的增殖放流品种之一,2007~2014年间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共计在“两沙”海域累计放流大竹蛏稚贝6.26×108枚。本研究综合运用资源调查评估、社会调查和微量元素“指纹”技术,评估了大竹蛏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持续的增殖放流,大竹蛏资源量明显增加,2014年资源量约是放流前(2007年)同期资源量的19~255倍;另外,增殖放流后专业钩蛏人员的数量和月均捕捞量也显著增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约85.2%野外采集的大竹蛏成体来自于增殖放流的苗种。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大竹蛏的增殖力度、优化增殖策略并加强渔业管理,达到大竹蛏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大竹蛏;增殖放流;“两沙”海域;元素指纹;辐射沙洲;渔业资源

江苏省蒋家沙和竹根沙海域(以下简称“两沙”)是江苏沿海70多个大小不同的沙脊洲的一部分,总海域面积约594 km2,位于南通、盐城两市交界处,毗邻两市三县,即盐城市的东台县(市)和南通市的如东县、海安县。“两沙”海域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十分丰富的基础饵料使其成为吕泗渔场多种水产经济生物的繁育场所,持续不断地为近海渔业资源补充新生个体。“两沙”海域具有丰富的底栖贝类资源,在江苏海洋渔业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经济贝类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青蛤(Cyclinasinensis)、泥螺(Bullactaexarata)、西施舌(Mactraantiquata)、大竹蛏(Solengrandis)和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等。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环境污染、海洋开发及海藻养殖使“两沙”海域天然贝类资源量呈现衰退及自然分布区萎缩趋势。

增殖放流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增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普遍应用于当前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海洋双壳贝类生物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滤水、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修复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因此通常作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常见的双壳贝类增殖物种有缢蛏、四角蛤蜊、青蛤、文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和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等。实践证实,贝类增殖放流提高了放流海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增殖了当地的自然生物种群,而且也显著改善了海域生态系统。

大竹蛏(Solengrandis)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在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常栖息于潮间带至-20 m 深的浅海,是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2007 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竹蛏大规模生产性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从2007至2014年,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在“两沙”海域组织开展了大竹蛏苗种增殖放流工作。本文综合运用资源量调查评估、社会调查和微量元素“指纹”技术分析“两沙”海域大竹蛏增殖放流效果,为优化大竹蛏增殖放流策略、恢复自然种群和修复近岸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竹蛏增殖放流情况

江苏省大竹蛏增殖放流始于2007年,截至2014年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在“两沙”海域累计放流大竹蛏稚贝6.26×108枚。增殖放流苗种均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贝类室人工培育的5 mm以上的优质稚贝。苗种放流前均通过检验检疫,确保放流苗种健康。2007~2009年的放流区域为121°10′500″E~ 121°11′500″E,32°41′00″N ~32°41′500″N,2010~2014年放流区域为 121°06′000″E~121°08′000″E,32°40′00″N~ 32°40′500″N,放流区域的总面积为1.4 km2。

图1 2007~2014年江苏“两沙”海域大竹蛏增殖放流数量Fig.1 Total number of hatchery-released Solen grandis in the study sites during 2007-2014

1.2 本底调查

在增殖放流工作开展前,2007年5月在“两沙”海域开展了大竹蛏资源量的本底调查。野外调查设置了四个站位(表1)。调查方法为吊钩法,由项目组聘请2名当地长期从事钩蛏作业的农民作为调查人员。每次调查于大潮汛期进行,待潮水退去滩面露出后,在每个站位区域内2名调查人员沿滩面固定方向移动开展钩蛏作业,将每站位采捕的大竹蛏冰鲜保存带回实验室分析。在室内,记录每个站位大竹蛏的采捕数量,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大竹蛏的壳长。

表1 本底调查的站点位置

1.3 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与评估

1.3.1 资源量调查评估

分别于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对大竹蛏增殖放流后的资源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与评估,调查站位及方法与本底调查相同。

1.3.2 社会调查

为了掌握大竹蛏增殖放流的效果,同时开展了社会调查。从2009年起,一方面统计如东县钩蛏专业人员的数量。同时,在采捕旺季,选择5位专业钩蛏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月统计人均采捕量。

1.3.3 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属性判别

本研究采用微量元素“指纹”技术来区分大竹蛏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15个增殖大竹蛏采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吕四增养殖中心,平均壳长约5 mm;27个大竹蛏成体于2014年8月采自“两沙”海域,壳长大于5 cm。在室内,将大竹蛏样品去除软组织后将外壳洗净阴干。野外采集的成体大竹蛏样品沿贝壳生长线,从铰合部到外壳边缘区分为两个生长阶段(幼体期和成体期),分别摘取不同生长阶段的贝壳片段用沙轮磨掉最外面的壳皮层, 再用研钵将贝壳样品磨成细粉待测。定量称取贝壳粉(精确至0.000 1 g),加1mol/L的HNO3(分析纯)硝化,待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蒸馏水定容待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大竹蛏增殖群体和野外采集成体贝壳(区分幼体期和成体期)中1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再基于测定结果,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确定野外采集的成体大竹蛏是否属于增殖群体,从而准确判别大竹蛏群体的归属。

2 结果

图2为2007~2014年4个调查站位大竹蛏资源的变动情况。结果显示,增殖放流后大竹蛏单位采捕量明显高于增殖放流前,而且大竹蛏单位采捕量逐年增多。从各站位的增殖效果来看,1号和3号站位的增殖效果高于2号和4号位,至2014年1号和3号站位大竹蛏采捕量分别达到208个和255个,是增殖放流前(2007年)采捕量的100多倍。

图2 增殖放流前后大竹蛏资源量的变动Fig.2 Changes in resource density of the bivalve Solen grandis during 2007-2014

图3显示了大竹蛏捕捞量和捕捞人员数量的社会调查结果。月均采捕量由增殖放流前(2007年)的7.5 kg/人增加至2011~2012年度的45 kg/人,至2013~2014年度时月均采捕量达到140 kg/人,2007~2014年间月均采捕量提高了17.6倍。同样,随着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如东县专业钩蛏队伍不断壮大,增殖放流前每年捕捞人口仅为10人,2011~2012年度专业钩蛏人员增加至140人,至2013~2014年度时捕捞人口数上升至500人。社会调查资料充分说明,近年来江苏省组织在蒋家沙、竹根沙海域实施的大竹蛏增殖放流效果明显,大竹蛏已经给渔民带来了收益。

图3 增殖放流前后大竹蛏采捕量及专业捕捞人数的变化Fig.3 Changes in landing and fishing efforts of the bivalve Solen grandis during 2007-2014

表2显示了大竹蛏增殖幼体和野外采集成体贝壳中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由表2可以看出,养殖大竹蛏贝壳中的Sr(2 274 ppm)、Ba(21.1 ppm)和Mg(204 ppm)与野外采集成体大竹蛏幼体期贝壳中的Sr(2 235 ppm)、Ba(21.5 ppm)和Mg(199 ppm)比较相近,而远高于成体时期贝壳中的Sr(1 794 ppm)、Ba(15.1 ppm)和Mg(152 ppm)。为了进一步证明这点,利用Sr、Ba和Mg元素对野外采集的成体大竹蛏开展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7个野外采集的成体大竹蛏中,有23个(85.2%)来自人工增殖群体,而另外4个(占14.8%)来自野生自然群体。

表2 大竹蛏贝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ppm)

3 讨论

3.1 大竹蛏的增殖效果

大竹蛏作为江苏沿岸常见的经济贝类,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量严重衰退。在“两沙”海域开展大竹蛏增殖放流,恢复其自然种群,从种类选择上是合理的。本研究结合资源量调查评估和社会调查结果,均佐证了大竹蛏增殖放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增殖放流前相比,其资源密度提高了10多倍甚至上百倍,并成为当地渔民的重要采捕对象。

微量元素“指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生活史重建、水产品的产地溯源、生物种群判别。本研究首次将其应用于贝类增殖放流中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属性判别,结果证实绝大部分野外采集到的大竹蛏成体来自于人工增殖苗种,为大竹蛏增殖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3.2 对大竹蛏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3.2.1 优化增殖放流策略

为做好大竹蛏的增殖放流工作,提高大竹蛏的增殖效果,必须从苗种培育、运输与放流等技术环节入手,优化大竹蛏增殖策略。第一,应首选本地海域的优质大竹蛏种贝开展苗种繁育工作,增殖苗种规格以壳长5 mm以上的稚贝为宜。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人工繁育的苗种,颜色好、规格适中、个体整齐、活力强,符合增殖放流的苗种要求。第二,苗种的运输环节是影响苗种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这几年运输环节得以不断改进,目前采用的3号运输方法能有效保证苗种的成活率。

增殖地点和增殖时间也对大竹蛏的增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建议选择地形平坦、沙泥质、沙体稳定、水温与盐度、饵料生物适宜的海域为好。同时为提高增殖苗种的成活率,应该选择气温较低的阴天或傍晚退潮时播苗最为适宜,避免高温、干燥的天气。播苗方法的正确与否对放养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大潮汛时,利用船只放流播苗,虽然能省时省力,但对播苗区域、播苗密度难以掌控,较难保证成活率。要提高播苗成效,应在退潮时滩面水深20~30 cm时播苗,采用人工后退泼散法,可较准确地掌控播苗密度,有效提高成活率。

表3 大竹蛏苗种运输方法的比较

大竹蛏的增殖放流在宏观上虽已初显成效,但从微观角度而言,放流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因此,针对苗种规格、运输方法、投放时间、投放海域、播苗方法等具体环节,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最佳放流效果。

3.2.2 强化放流区域管理

通过增殖放流,目前在蒋家沙约三分之一的海域已形成了大竹蛏的可捕区域。但较之增殖放流的远景目标——形成大竹蛏天然附苗场,显然无法让人满意。合理控制捕捞强度仍然是保护大竹蛏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大竹蛏放流区域,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可以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引导渔民控制捕捞规模,保护稚贝资源,更大程度上促进资源量的可持续增加。

大竹蛏虽然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但与洄游性鱼类相比其迁移性不强,因此出于保护大竹蛏资源的目的,可以考虑在放流区域附近,根据大竹蛏的生活习性规划一定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并规定适宜的禁渔期、禁渔区等相关制度。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渔政管理力度,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尤其是对大竹蛏的滥采酷捕行为,从而使大竹蛏自然资源能够在保护区内充分修养生息。

[1] 江苏省908专项办公室. 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总报告[R].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2] 陈爱华, 姚国兴, 吴杨平, 等. 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的繁育与生长[J]. 海洋渔业, 2012, 34(3): 277-284.

[3] 仲霞铭, 姚国兴, 程滨. 江苏海洋底栖贝类资源状况及人工放流适宜性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27(3): 53-59.

[4] 沈新强, 周永东.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J]. 渔业现代化, 2007, 34(4): 54-57.

[5] 牛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事业[J].中国水产,2008(12):4-5.

[6] 於志华, 董建波, 龚海静. 文蛤天然附苗场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J]. 海洋渔业, 2003, 25(1):40-41.

[7] 张良. 江苏省管“两沙”海域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 27(8): 61-64.

[8] 付自东, 谢天明, 宋昭彬. 鱼类耳石元素指纹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2): 278 -283.

[9] 杨奎真, 郑康, 郑永军, 等. 乳山湾牡蛎无机元素的测定与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 2013, 32(2): 41-46.

[10] 何健, 龚海静. 浅谈江苏省“两沙”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有效管理[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S2): 73-74.

[11] 陈爱华, 吴杨平, 姚国兴, 等. 底质和温度对大竹蛏苗种生长存活的复合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5): 208-210.

Assessment of restocking effect forSolengrandisin the Jiangjia and Zhugen shoals of Jiangsu Province

DONG Jian-bo1, CHENG Jian-xin1, CHEN Dong1, CHEN Ai-hua2, WU Yang-ping2, YANG Shi-jie3

(1.MarineFisheryServiceofJiangsuProvince,Nantong226006,China; 2.MarineFisheryResearchInstituteofJiangsuProvince,Nantong226006,China; 3.MarineandFisheryBureauofRudongCounty,Rudong226400,China)

Solengrandisis an important species for restocking in the coasts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07-2014, a total of 626 millions ofSolengrandiswere released into the Jiangjia and Zhugen shoals by Jiangsu Marine Fishery Headquarters.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stocking effect of the species through fishery resource investigation, social survey and trace elemental fingerprint analysis. The resource densities of the bivalveSolengrandisin 2014 were 19-255 times that before stocking enhancement (in 2007). Additionally, the fishing efforts and landing of the species by local fisher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stocking enhancement. The results from elemental fingerpri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85.2%of adultSolengrandiscollect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recognized as hatchery-reared spat. In the future, increasing stocking enhancement, optimizing releasing strategy and reinforcing fishery management should be essential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species.

Solengrandis; restocking; Jiangjia and Zhugen shoals; elemental fingerprint; radial sand ridge; fishery resources

2095-3666(2016)01-0059-06

10.13233/j.cnki.fishis.2016.01.010

2016-12-17

2016-01-18

农业部渔业资源保护项目(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项目);江苏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

董建波(196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渔业资源增殖、生态修复及健康养殖研究。

E-mail: 1055154579@qq.com

S 937.3

A

猜你喜欢
大竹贝类站位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建党百年说“站位”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以从严要求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大竹农商行向贫困村捐赠图书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不要轻易辜负曾真心对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