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群众体育俱乐部的融合发展研究

2016-11-28 11:23王兆锋
体育师友 2016年5期

王兆锋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对钦州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和群众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两者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当地体育资源的共享,推动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校转型发展,提高体育科研的应用研究能力,促进当地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钦州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群众体育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31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终点又是社会体育的起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与社会体育接轨是我们高校教育应该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一种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及课外运动训练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群众体育俱乐部是社会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主力,通过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来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本文结合钦州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对两者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论述,以期为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已有二十年,现已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钦州市群众体育也得到蓬勃发展,每到晚上和周末,大街小巷及各类体育场馆爆满,各类群众体育俱乐部也应运而生,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健身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而钦州市群众体育专业人才的缺失,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向更高一级发展,钦州学院作为高级体育人才和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聚集地,理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随着2015年钦州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群众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和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的同时培养群众体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体质测试系统较为完善,能够为群众体育俱乐部人群提供科学的体质监测,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进一步推动钦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健康发展。

2 促进体育资源共享

2.1 人力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而且还是成绩优异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师专业广泛,几乎所有体育专业人员高校都具备。钦州学院现有专任体育教师三十余人,而且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均接受过社会指导员培训并获得国家社会指导员技术认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年培养体育教育学生近百人,他们大部分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和各级各类裁判员资格证书,具有指导群众体育的能力。目前,学校现开设二十六个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不仅涵盖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还设有毽球、气排球、珍珠球、武术、绣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涵盖了钦州市各类群众体育俱乐部项目,如果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与群众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完全可以满足钦州市群众体育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钦州市群众体育俱乐部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是基于共同的爱好、浓厚的感情与友谊,在体育实践的基础上, 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体育活动组织,彼此之间没有实质的约束力,而其能够发展完全体现了组织者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所缺的组织管理人才,而俱乐部成员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广泛的人脉资源,通过两者的融合,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创造学生会员社会实践的机会及促进其能力的提高。

高校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义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学校的需求,学校与社会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两者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

2.2 物质资源共享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就提出:“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的问题。”[1]在美国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从而来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资源的相互共享。我国群众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但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资源共享是必然趋势。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统计,截至 2013 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 169.46万个 ,其中教育系统占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占全国总数的53.01%。在教育系统中,高校的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水平是最高的。2015年钦州学院滨海校区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正在逐渐完善,场地质量和数量都得到显著提高,学校场馆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 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 且学校建筑极具东南亚风情, 空气清新, 环境幽雅, 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去处,而群众体育俱乐部成员一般是在公园、街头、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只有少数体育俱乐部群众能够偶尔在环境相对较好的收费场馆进行锻炼,受俱乐部经费制约,锻炼次数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在不影响校内教学的前提下, 有效利用学校教学俱乐部的体育设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机会,为学生毕业工作后走向社会参加群众体育活动提供缓冲区。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群众体育俱乐部的融合发展,能够整合高校和社会的体育资源,既缓解了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困难,又促进了高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2.3 文化资源共享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 具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它融合了少数民族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的精神,既包含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具有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群众体育俱乐部与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融合发展能够让群众进入学校参加体育活动时, 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既锻炼了身体, 又提高了文化知识和修养。学生和教师同时可以通过与社会这所大学的近距离接触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 既参与了社会实践也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社会文化知识, 从而有效实现文化资源整合。

3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学校转型发展

大学是学校体育的终点,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的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 要求大学教育阶段必须完成学生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特别是环境和心理状态的转换, 这样才能尽快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使学生运用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与群众体育俱乐部的融合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投身于群众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培养其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和把握,减少毕业后在社会中再成才的弯路。两者的融合发展,降低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区分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13年,钦州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并成为了全国产教融合五个试点高校之一。在此背景下,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进行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促进学校体育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育教学俱乐部和群众体育俱乐部的融合发展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学校转型新思路,符合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的目标。

4 促进高校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向应用型改革

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之内, 闭门造车,应来源于社会实践,急社会之所需,为社会服务,进行有益于社会的体育科研[2]。一直以来, 高校体育科研在群众体育的研究一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进行,没有融入到群众体育中,没有使自己成为群众体育的一份子,两者融合发展可以使高校成为群众体育的一份子,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群众体育的需求,有利于高校体育科研的发展。

长久以来,高校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教学, 而忽视了其根本的娱乐健身功能以及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以适应社会、 服务社会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启动, 要使这项改革深入开展, 就必须使高校走向社会,深入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的需要。作为社区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群众体育俱乐部与大学体育的融合发展,可以使高校近距离了解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5 小结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和群众体育俱乐部的融合发展是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有效尝试,两者的融合可以促进高校和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独立运行的局面,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海银.对我国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2] 朱国有.谈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 (3):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