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昆明总医院西藏扶贫医疗队员的日记

2016-11-28 07:02
青年与社会 2016年31期
关键词:乙肝院长医生

2016.7.8 星期五 地点:岗巴县人民医院 龙海

为了响应中央五部委的号召,也为了能尽快帮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我们医疗帮扶小组一行奉命千里迢迢来到西藏岗巴县,虽然很累却满怀激情,累是因为高原反应,充满激情是因为我们可以把内地的新医疗技术带到边疆,为少数民族解决病痛。

于是我们克服了缺氧困难,为岗巴县藏族同胞免费义诊,其中一位藏族老大爷让我记忆深刻。据说,他是本县的首富,年迈体弱,头戴毡帽,满脸白胡,黝黑脸庞,脏破藏服……他对于抽血化验很是害怕,可是对于我的超声波检查却很配合。在藏族医生的翻译下,我给他做了检查,原来他因为肝脏包虫病做过一次手术,之后再也没有复查过。起初他很紧张,后来我检查没有发现过多问题。慢慢的老大爷紧张的情绪舒缓了,他起身摘下帽子,笑着和我说了一大堆话。我虽然一个字没听懂,但是我能感觉到是在谢谢我。翻译告诉我,老大爷在感谢你,还说要请我去家里做客呢!我连忙请翻译告诉他,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扶贫政策,如果没有解放军的医疗服务,凭我一个人是没办法来到这给您带来健康和快乐的!要谢啊,就一定要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吧!不要相信什么国外的月亮好圆,其实只有中国才是最好的!于是,我们都开怀大笑了起来!

2016.7.11 星期一 地点:岗巴县人民医院 金涛

今天是抵达海拔4800米岗巴县的第三天,参加完西藏最高哨所——查果拉哨所巡诊任务以后,高反引起的头痛和心率加快,让自己不得不早早窝进被子。

叮铃铃,手机铃声响起,眯瞪瞪地接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个陌生的声音:老师,你好!我是普布桑珠,岗巴县医院的外科医生,我们刚接诊了一个车祸患者,由于我们没有创伤患者处理经验,您能过来帮我们看看吗?虽然还没做好立即开展工作的准备,但是多年来在昆总骨科的工作经历,让我条件反射地立即进入急诊状态。

“好的,我马上到。”抬手看表,22:35。穿着好,带着显微器械出门,高海拔地区的夜晚温度很低,寒风嗖嗖,从宾馆到县医院仅仅几百米,却已是瑟瑟发抖。医院门口普布桑珠医生已经站在那里,边走边介绍病情。进入简陋的急诊室,一位藏民右上臂包扎一块纱布,血已经沁透了。

通过普布桑珠医生的翻译,我得知患者在四小时前骑车摔伤右前臂,流血不止,在乡卫生所就诊无法处理,转至县医院。我在检查伤口和查体后,判断患者为皮肤裂伤、右侧伸肌腱撕脱,未伤及骨质和血管、神经。由于县医院缺乏麻醉医生,向患者沟通是否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清创和缝合。伤者坚定地对我说到:我们藏民最相信的就是解放军,没事的我受得住。局麻、清创、探查、冲洗、缝合,手术顺利完成。“谢谢!”不太标准的汉语,满满的都是真诚。

普布桑珠医生一直送我回酒店,一路上对这个病人的处理提了好多问题,面对渴望学习的眼神,我们一路慢走,将问题一一解答,酒店门口仍不忍话别。这一次紧急会诊,记忆犹深。

2016.7.3 星期日 地点:岗巴县昌龙乡 天气:晴 马世武

“为民来支边,为军上宗山。巡诊加急诊,忙碌一整天。”

今天虽然是周末,医疗队员都起了个大早,按原计划前往岗巴营宗山哨所巡诊。张营长和何教导员已经在营门附近等候。我们说明了去宗山哨所巡诊的意向,因为营干部们要开会,让一个班长给我们带路。

看上去很近的山路,对我们几个真是寸步难行,没走几步就会喘。带路的小程班长照顾着我们,并不急着赶路,让我们慢慢爬,还不停地介绍着路上稀落的爬在地上的植物和镶在大石块上的海螺化石,还不住地讲解当年英军入侵时留下的炮火痕迹。后来,提到他们的何教导员是一等功臣,他讲的就更兴奋。有人问“在和平时期怎么立的一等功?”小程班长用手指着东边的雪山说“那边就是边境线,距我们这里22公里,外军一直设哨监视我们这边的一举一动。以前,他们经常有越境蚕食我们领土的行为。有一次,现任教导员在当时还是排长,带队巡逻发现了外军的企图,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与外军英勇对峙,在没有发生激烈争端的情况下,逼退了外军,所以荣立一等功。”别看岗巴县平均4700米多的海拔,几乎成为“生命禁区”,但是作为国家领土当是寸土必争,不容觊觎。我们边防军人付出超极限的代价,正是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

医疗队员经过坡度约35度的山路,步行40分钟,攀登200多米高度来到哨所。走到半山腰,哨长小韩已经迎着我们走下来,哨所的官兵列队给我们热烈地欢迎。我介绍了每个队员的专业、特长,并询问每个驻哨所人员是否有身体不适。龙海医生对战士们的血氧,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了测量和登记,发现一名战士心率偏快,血氧正常,给予倍他乐克,并嘱来院检查心电图。哨位的生活环境,虽然已经较以前大幅改善,但现实的条件还是令我们吃惊,几块木板拼起来就是床。在一小时的巡诊过程中,医疗队员给战士们提出了一些保健建议,发现了卫生隐患数个,赠送了抗感冒、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等应对寒冷和训练伤的药物。

在巡诊即将结束时,医疗队员金涛医生的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县医院巴顿医生的来电,“金老师,医院里来了个岗巴营战士,好像是足部骨折,您能来看看吗?”病情就是命令,医疗队马上告别宗山哨所,立即下山。在回县医院路上正好遇到连队指导员带着右踝扭伤两周还未得到治疗的战士刘冬冬求助。金涛医生非常仔细地查看X片后,明确指出战士小刘是右足舟骨骨折,鉴于骨折并未移位,建议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因为所在部队没有相关条件,医疗队立即联系县医院准备各种材料,计划在县医院为小刘进行石膏固定。县医院值班医生土次是普外科医生,还不太了解骨科技术,很热心地过来帮忙和学习金涛医生的固定手法。中山医的几位援藏专家也来到急诊,见到我和龙海医生都在熟练地配合金涛医生打石膏,惊奇地说“你们是不是都会包扎、固定?”我解释说“我们都在医院野战医疗所训练过这些技术,即使不是骨科医生也基本知道这些常识。”中山医的谢医生赞叹地说“你们解放军强!”

最后,战士小刘的患足被石膏固定至中立位,金涛医生反复叮嘱他用双拐行走,不要负重,固定8周,有问题随时来县医院找我们医疗队员。走出诊室,高原的阳光如此明媚。姓军为兵又为民,身上的迷彩,令我们骄傲!

2016.7.15 星期五 地点:岗巴县人民医院 马世武

今天是到岗巴的第八天。最难忘的是体验4700米高海拔讲一堂课所消耗的体力。记得2014年在100多公里之外的亚东县,给边防六团卫生员上课时还那么轻松。

今天照例组织全院人员开交接班会,将昆明总医院核心制度中关于交接班内容进行了介绍。今天全院住院患者已经升至10名。在内科查房过程中,我对5名住院内科患者的诊断和医嘱进行了梳理,特别针对一例带状疱疹患者,以教学查房的形式,为6名随行医护进行了讲解,对医嘱中忽视的药物使用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查房后还应邀到放射科、内儿科和外科门诊进行会诊,解决当班医生在3例患者诊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值班医生开始满有信心地收治乙肝患者,因为我已成为他们的后盾。

下午,按照帮扶计划,由我代表医院帮扶医疗队进行到岗巴后的第一次学术讲座。我以到岗巴后近一周疾病谱调研的初步结果为基础,以倍受关注的岗巴县“高乙肝流行现象”为切入点,以参加国家卫计委“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项目讲师班”的内容为范本,融合岗巴县医院的医务人员背景,精心准备了一套系列讲座内容。今日授课内容是第一讲“乙型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全院除了值班医护,都来会议室听讲座,大家聚精会神,认真笔记。因我还没有完全适应高海拔缺氧和风干物燥,白桑院长怕我太累让我坐着讲,可我已习惯站着讲。讲课过程中不免是带着气喘,还不断地用水润喉。我时间把握得很好,说好就是一个小时,讲座准时结束,其实讲长了我也真受不了。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提问,特别是索朗医生和桑珠医生不断地发问,问题很好,非常有普遍性,我对每个人的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和例证,问答过程持续了40多分钟。白桑副院长最后总结是“在岗巴县能听到这么高水平的报告非常感动,参会全体人员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在食堂就餐时,我将讲座的内容向一起就餐的县领导进行了汇报,县领导都很满意,贺书记希望医疗队能带好县医院的医生,提高他们的水平。

2016.7.16 星期六 地点:岗巴县龙中乡和孔玛乡 马世武

到岗巴第九天。感冒没有好,嘴唇更紫,视频一下差点吓坏了儿子。

按计划今日下乡去调研。岗巴县辖4乡1镇,今日跟随白桑副院长调研的首站是距县城20公里的龙中乡卫生院。这里是前两天昆总医疗队开展过义诊的乡,所以卫生院工作人员对我更加热情。龙中是岗巴人口最多的乡,有8个自然村,人口2444,乡卫生院年门诊量7000多人次,新生儿50名左右。我们调研是因为在县医院分析疾病谱时发现门诊和住院的藏族群众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20%以上,而2012年时我国普通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已下降到7.18%。作为一名感染病学专家,我知道最近WHO第六十九届大会上全球发展战略目标是“到 2030 年,消除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而对比岗巴的乙肝感染现状,是非常令人担扰的。所以本次下乡调研目的是了解老乡们乙肝感染率如何,以及乡卫生院在感染控制和乙肝防控方面的举措如何。

岗巴的藏族群众主要是农牧民,虽然每年政府提供免费体检,但大家仍然是不太情愿,更不愿意采血进行化验,这为疾病谱分析增加了难度。我和白桑副院长,还有乡医院的老藏医,3人翻查2400多份体检报告,筛选出采血做过乙肝血清标物检测的体检报告,并逐一进行摘记。如我们所料,这个乡的乙肝感染率非常高,这可能是我们昆总医疗队精准帮扶的重要切入点。摘记完成后,我与乡医院副院长和几名医生进行了交流,特别把初步分析结果通报给他们,并询问他们孕妇生产和乙肝防治方面的细节,并把昨日给县医院医生授课的内容重点介绍了一下。乡医院的医生希望我能来他们乡讲一下课,白桑院长告诉他们说,他会通过卫生局统一邀请各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里集中听我授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终于完成了龙中乡的调研,考虑到还有时间,为了不走回头路,决定去离县城更远的孔玛乡去调研。

来岗巴时我们路过孔玛乡,这里离县城40公里远。白桑副院长预测孔玛的乙肝感染更严重。我们一到孔玛乡卫生院,白玛院长已经在等候。当听说我们的来意,特意找来负责产妇接生的医生和另外两名女医生来帮忙查阅老乡的体检报告。大家热情很高,白玛院长还不停的唱着歌,1400多份体检报告很快就筛选出来。我和白桑副院长摘记采血检测的报告,并进行初步的分析,果不出所料,孔玛乡的乙肝感染率高出龙中8个百分点。我将结果介绍给白玛院长和医生们时,她们惊叹不已。我同样介绍了昨日给县医院授课重点,也告诉她们关于产妇和新生儿如何防治乙肝,以及如何应对职业暴露的风险。特别对一名医生说,以前接生完小孩,脱下手套拍拍就去吃饭,想想就害怕。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经过两个乡的走访,发现的主要问题:1.岗巴县群众健康意识不强,不愿意进行细致的体检,特别抵触采血化验,尽管政府提供了免费检测他们有时还是心不甘情不愿。2. 目前乡卫生院这一层,都没有采血化验服务,虽然政策上已经让产妇到乡医院生孩子,也给新生儿进行疫苗注射,但对于孕妇是否患乙肝,以及如何防护乙肝母婴感染了解的很不够。这可能是岗巴县地理偏僻,环境极端,给百姓就医和乡医拓展知识带来不便所致。我也非常希望能在接下来的2个多月时间里,为降低岗巴乙肝感染率,特别是阻断新生儿感染乙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016.7.17 星期日 地点:岗巴县直克乡和岗巴镇 马世武

为了完成医疗扶贫计划,尽快掌握岗巴县疾病谱,虽然是周末,我今天继续约白桑副院长下乡调研。我们先到的是直克乡。听卫生院老医生巴桑介绍,全乡3个村,1300多人口,每年这里会有20名左右新生儿。当巴桑老医生知道我们的来调查乡亲中乙肝流行的情况,他显出极大的热情。他说他知道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医生从头到尾一直陪同我们查阅了全乡1000多份体检档案。在完成查阅后,我说想洗一下手,巴桑老医生很为难地说刚刚没有水了。与我们同行的县医院巴顿医生解释说,直克乡用水困难,他下乡时到直克卫生院,用水一直都是自己去河边背。我说算了不洗了,反正也只是翻阅资料,但我所担心的是卫生院都用水这么困难,老乡家里可能更糟糕,重要的是卫生院要保证无菌操作和防治交叉感染也应该挺难的。平时我们医生护士在操作前后都是要认真洗手,每天几十遍的用流动水洗手,而在这里取一盆水洗手也是奢侈的。

告别直克乡,我们回县城方向走,本想去先前我处置“红眼病”的昌龙乡,但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去昌龙乡的路是全县唯一的土路,大雨导致去那里很困难,所以只有明天抽时间去。今天再去一下离县城最近的岗巴镇。岗巴镇很漂亮,镇周围是大片的湿地,外围是油菜花地接着广阔的牧场,一直绵延到雪山脚下。岗巴镇卫生院也是四个调研的卫生院最干净整洁的。吾金罗布院长带我们到他们的资料室,整齐的档案摆在资料柜中,非常清爽。吾金院长是刚毕业5年的大学生,年轻有干劲。他介绍说,他们镇共8个村,居民2400多,每年有40多新生儿,是仅次于龙中乡的。他所提供的资料档案有2000多份资料,我们6个人,整理了2个多小时。他们镇接受采血的人数超过了前三个乡的总和,这足见他们做了很过的工作,否则很难动员这么多百姓。

经过这两个乡镇的走访,初步分析结果与我们的预计是一致的。就此我与南方医科大学的侯金林教授进行了交流,因为他是我的老师,也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同时也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理事长,希望就岗巴县的特点能给出扶贫方面的建议和支持。他表达了一些兴趣,但最不利的是这里海拔太高,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习服和亲临现场,表示等待我的最终分析结果再讨论。

回来的路上我们路过岗巴湿地,上面开了一个林卡。白桑副院长说我们中午饭都没有吃一直在干活,去林卡里面休息一下。很巧的是前两天被我们抢救的心肌缺血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乡干部也在那里,他状态很好,还热情地拿来新鲜的水果招待我们。坐了一会儿,因为金涛医生打电话来,说岗巴营的张营长从边防回来了要见我们,主要是因为昆总医疗队慰问岗巴营时他不在,所以想找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我和白桑副院长很快结束林卡,赶回县城。张营长很远见到我们就热情地招手,因为一见面我就马上想起他来。他是我2014年代职的西藏边防六团的副参谋长,曾多次在团里见面。我们互致问候,没想到在岗巴还能见面,真是不容易,并且他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岗巴营长,非常了不起。因为到过西藏的军人几乎都知道岗巴营的艰苦,那是在“生命禁区驻守的钢铁部队”,更知道1990年江总书记视察西藏时,接见了这个营的26名官兵代表,并欣然题词:“雪山红旗永放光彩”。前几天,我们去查果拉哨所巡诊时,亲见了印上山腰上的提词。真为成为岗巴兄弟而自豪,向岗巴营的战友们致敬。

2016.7.18 星期一 地点:岗巴县昌龙乡 马世武

白桑副院长对于下乡调研的兴趣增加很多,因为全县四乡一镇我们已经走访完4个,结果已经说明乙肝是压在岗巴县9000多农牧民头上的“一座大山”,加上长期饮酒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白桑深知县医院一直没有从事肝病专业的医生,每次转到日喀则的肝病患者拿着少则1万或几万的账单去找县里签字,领导们都很生气。白桑说他自己的亲戚不久前也因肝硬化、肝癌去世,在日喀则花了不少钱治疗,也就3个月就没了。我跟他说“别灰心,通过我们的调研就是找出病根,如果早预防,早治疗,乙肝对人们的影响会减少很多,不致于因病致贫。我们这是为县里和百姓做有意义的事,也算是精准扶贫。”

这次去昌龙乡调研比我们预想的忙碌,因为这个乡医院在体检时动员了非常多的老乡采血化验,真是不容易。两位女医生不仅非常热情的帮我们整理资料,晚饭时还让我们品尝了她们做的意大利面条。我吃了一大碗,还加了半碗。我的记性有点差,可能是高原缺氧的影响,老是记不住她们的名字。当我问她们 “放血疗法”、“母婴阻断”等问题时,她们都一一回答我;而当我说这些都跟乙肝有关时,她们吃惊不已。因为她们乡是我们最后一个走访的乡,乙肝感染率排名第二,她们还用手机拍了我的初步分析结果。乡里负责防疫的专员也赶来,听到调查结果他还很不好意思,白桑更是不住的开这位负责传染病预防医生的玩笑。

我们还遇到一位年轻医生,他说他也患有乙肝,我问他“你担心不担心以后娶媳妇?”。他说“当然担心了”。我告诉他不用担心,把目前乙肝防治指南中的一些要点讲给他听,他放松了很多,还不住的为我加水。两位女医生像大姐姐一样,在一边不住地笑他。他说前几天在学校处置“红眼病”疫情时就见过我。我问他共有多少学生感染,他说差不多50个,很多都好了,再隔离两天就都可以上学了。

卫生局罗布次仁副局长在这个乡驻村工作,在乡里也遇到了我们,一见面就反复对白桑说“专家是来帮你们造血的,不光是帮你们输血的。”局长应该是看我周末几天都辛苦下乡才这么讲。但这句话也确是军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会议中首长反复强调的,看来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和领悟中央“扶贫工作”的精神。

2016.7.19 星期二 地点:岗巴县人民医院 金涛

经过两周的驻点,已经和县医院的医生、护士逐渐熟悉,每一次称呼自己“老师”,都让自己觉得应该把自己所想到的,倾囊相授。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是旦增院长,白桑副院长均认真帮助解决,整个外科已经基本可以运行。在一例例实际的临床操作中,我能感受到藏族医生的认真好学以及点点滴滴的进步。

记得一次普桑医生呼叫我查看一个手外伤的患者,在仔细清创完毕以后,我觉得患者的撕脱软组织仍有部分活力,于是就予以原位缝合固定,一旁的普桑医生,立即向我提问,软组织是否会坏死?一起做截指短缩以后是不是更稳妥?我明白他其实的出发点是减少操作次数,一次性稳妥处理完毕。而我认为人的肢体,一旦丢失,不可再生,医生应该尽最大努力保留,哪怕冒些风险。

手术结束了,我们俩蹲着观察了半小时软组织的血运循环,发现颜色较之前改善,才让患者返回。普桑医生直言不讳地向我道歉,说他一直以来都是短缩以后缝合,今天的操作让他明白医生必须和患者一起,为了取得最好疗效而担当风险。每当这时候,总觉得自己在这“生命禁区”里的工作是那样的有意义。

2016.7.19 星期二 地点:岗巴县人民医院 马世武

今天组织全院医护人员交班,最后我给护士和护士长提了个问题,说“我们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消毒物品时与内地相比是否有差别?”大家不说话,只有索朗德吉护士长说“那天你讲课时提到乙肝病毒要煮沸灭活10分钟,但高原沸点低,是不是这个事”,我说“是的,请大家记住,现在咱们护士少,你们要身兼多职,轮到消毒物品一定认真。这几天我和白桑副院长下乡调查发现岗巴县确实是乙肝特高发区,大于20%的感染率已经差不多3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家要知道2020年我国要降到3%以下,2030年要消除病毒性肝炎,岗巴县要拖后腿了,我们医务人员可不能再制造更多乙肝出来。”大家哈哈大笑。

查完房,曲旺医生说大厅有个病人找我看,说是我们昆明总医院医疗队到龙中乡义诊时看过的。我一见到她确实有印象,曲旺医生翻译后,我知道是一个肝病患者,为她简单查体后,安排相关几项检查,嘱咐她拿到检查结果后再来找我。这时一边的两位藏族大妈也不停比划着,要找我看病,曲旺医生劝她们去门诊看,她们非要让我看,可能觉得我是“外来和尚会念经”,我只好指导曲旺为她们诊病开单。

中午还睡着觉,就接到尼玛扎西的电话。我能记起小伙子曾是昆明陆军学院藏族班的学员,在我们科住过院,并多次到门诊找我。快毕业时,她妈妈担心他病情影响分配,还专门跑到昆明找我,后来恢复的很好没受影响,定向回西藏部队工作了。我在西藏亚东代职时还与他通过一次电话。今天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亲戚因“乙肝、肝硬化、腹水”在拉萨住院,想咨询一下。我将治疗的基本原则告诉他,最后他告诉我他在日喀则工作,我告诉他我也在日喀则,不过这次是在岗巴,他惊异不已“你又来日喀则了?下来一定找我”。我笑笑说一定,心里想难怪岗巴人都爱说“我下去了”,因为中国也没有几个地方比岗巴更高了。

2016.7.22 星期五 地点:岗巴县昌龙乡 天气:晴 马世武

今天组织完早交班,我带领内儿科的曲旺和次穷医生查房。现在内科的病人已经上升到6名,其中有3个肝病,1个结核,还有2个肺感染,基本都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好比一个小传染科,所以能很轻松安排教学查房。藏医科格桑主任一有空就跟我查房,并且总是认真笔记。今天正查着病人,防疫站长扎顿急冲冲地跑进病房,“angla,angla,你有没有时间?”,我奇怪他的举动,但知道他是防疫站长,我说“我在查房,有什么事?”,站长说“你能不能陪我去一下昌龙看看那些孩子?”我说”前两天我去昌龙做调研,还问过乡医达娃医生,孩子们不是很好吗?“,站长说“最后还有10个孩子在隔离,特别是重的那几个。”我想想说“好吧,等我查完房,十一点左右,跟白桑院长说一下就出发。”本来我还约了龙医生,可是防疫站的车里还要挤3个去昌龙乡的女老师,所以龙医生去不成了。

去昌龙乡的路是岗巴最后的县-乡间土路,司机把车开的又快又颠又摇,我想他可能是有意的。我都快晕了,可是3个老师和站长被颠得嘻嘻哈哈的,又叫又唱,因为说的都是藏语,我一句都听不懂,每当说到“angla”,她们不是大笑,就是在我面前递一些东西,“肉饼”或着“西藏神水”。我都快吐了,哪能吃肉饼,我只好接过“神水”小口小口地抿着。

到了昌龙乡学校,发现院子比上次来空了很多,应该是放假了。老师和乡医带着可怜的10个孩子排着队等着我们,都显得很着急。其中一个穿绿色衣服的小姑娘一直嘟着嘴死死盯着我。我记得她是结膜炎比较严重的一个,还让索朗医生为她冲洗了眼睛。我先检查了绿衣小姑娘,了解她已经隔离了17天,目前已经没有症状,而且眼结膜也不红了,我跟大家说“她不用隔离了”,站长在旁边急忙补充了一句“她能回家了?”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决定关系到这些孩子们的“自由”。我郑重地强调了一下关于结膜炎解除隔离的基本原则,乡医达娃插话说“那他们都达到了。”我仔细检查了其他9个孩子的眼睛,确实都好了,然后说“可以了”。几个大孩子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开始用藏语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我听到他们说了“angla……”。最后我提议大家合个影,兴奋的孩子们都挤了过来,绿衣小姑娘挤到最前面,这回是笑着看着我,好像是说了句“……angla。”达娃医生说他不会拍照,我回来一看照片,果然给我拍了个“闭眼”。

下午我去医生办公室,除了值班医生和护士忙着,其他人都准备去会议室听我们昆明总医院医疗队骨科金涛医生讲座。曲旺医生问我昌龙乡学生们的事情,我介绍完经过,就问大家“angla是不是医生的意思?”,大家笑着说“是的”,我说“我还以为angla是指某个女孩子了,有个女明星不是叫anglababy吗?”憨厚的格玛医生一边问”谁是anglababy?”,大家一下都指向他,并笑他“老土”。后来,次琼医生和值班护士对我说“大家说你是可爱的angla”,原因是“你不凶”。

金医生的讲座准时结束,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内容远远超出了讲座的课件,特别几名援藏专家列举很多日常发现的医疗问题,白桑副院长很认真地记着,也很尴尬,因为不少问题跟人员配置和管理有关。我不断地插着大家的话,希望能安排好一些具体能解决的问题。我做了个提议,希望从下周开始县医院医生每周也像我们援藏专家一样,做个PPT,简单讲讲自己拿手的病例,让大家提提问题,其实最主要目的是我们昆明总医院要为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到时候需要县医院医生能介绍会诊病人病历,同时训练一下普通话。白桑副院长很支持我的想法,让大家自鉴作第一人。可能大家都没有上台经验,都不情愿,也不说话,最后竟然有人提意抽签和摇色子。因为利用远程会诊这种高科技信息方法解决疑难病例问题对于帮扶工作非常有意义,毕竟我们这些帮扶专家每年只在这里待三个月,所以我们昆明总医院首长非常重视这套系统的运行。如果我们只帮县医院建了平台,而大家却用不起来,那就等于浪费了。我想我必须点个名,毕竟我还是代职副院长,于是点名请藏医科格桑主任下周先讲,理由是他是藏医,不用担心面前坐着一大堆西医,讲错了可能大家也不一定听得出来,最主要的是能给大家带个头。这回大家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起附和着。格桑非常担心讲不好,白桑副院长和我都提出会帮他,这样他才勉强答应。接下来我又点了内科的曲旺医生,还让外科的了格玛和土次做准备,大家都没异议,会议结束了。我想这回我还是可爱的“angla”?

猜你喜欢
乙肝院长医生
最美医生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