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6-11-29 04:02王肖婧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大学生

王肖婧(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王肖婧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710000)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自身成才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入手,通过社会、经济、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

(一)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轻理想。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理想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且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在专业选择上,就业去向好、工资收入高成为他们追逐的热点;在学习中,呈现出轻基础理论重实用技术的倾向。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所得, 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排名前三位依次是:经济收入高、工作轻松稳定、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方面考虑较少,而把实现理想等要素排在次要位置,责任意识的淡漠十分明显。

(二)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错位,崇尚自我价值取向成为当今大学生的重要特征。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个体过于强调自身的利益,当集体与个体发生冲突时,首先强调个体,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可以认为,相当部分大学生的利益观念已日益向个人倾斜,以个人为本位的合理利己主义,已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三)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但却对集体利益变的淡漠。在部分大学生中,学习的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他们没有把在校学习作为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实践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的难得机会,因而失去了学习的持久动力。现实中种种不负责任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个体对自己姑息迁就,不负责任所造成的。一个对自身都缺乏责任意识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负责态度的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

(一)从社会方面看。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否定存在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就不承认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加之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的过分溺爱,缺乏生活的磨炼,使之显得意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

(二)从经济角度看。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人们产生这样三种观念:第一,个体本位观念。第二,为己观念。第三,金钱万能观念。在这三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这些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于是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一旦利益、愿望有差距或实现不了,就会简单偏激地批判这个社会,发泄不满情绪,甚至不负责任地否定这个社会。

(三)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我们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和失范,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很好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大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自己负责。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一些形式主义的要求往往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以承担的根本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真空状态。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当今中国的多元社会里,人们在精神上困惑、迷惘,其精神家园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这种情况决定了改变精神价值观点是使现代社会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同时,高等教育对于禁止什么、提倡什么要有明确的态度,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应当表明反对的态度,让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反对消极腐败现象是每个社会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建立教育责任机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建立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受到责任意识的支配。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则难以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因为教师是社会的代理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来。

参考文献:

[1]陈建华,高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

[2]许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余瑞祥.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4]夏春雨.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新论[J].2010(1)

本文是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培养机制研究》阶段性文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42-01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