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陈风》里的爱情

2016-11-29 11:49魏树林
河南电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陈国淮阳东门

文_张 岩 图_魏树林

邂逅《陈风》里的爱情

文_张 岩 图_魏树林

爱情是人类生存繁衍中最奇妙、最诱人、最容易让人欣喜亦是最容易让人悲伤的存在。

有一本书中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一句简单的话也会反复咏叹,却朴实、热烈、直白、率真,动人心魄。它来自《诗经》,是三千年前华夏先民们在轻吟低唱、恣意高歌下原始的感情留存。在周南,一位男子对着和鸣的雎鸠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秦地,苦闷的情人只能对着苍苍蒹葭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郑国,一次偶遇让年轻的小伙欣喜不已,“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在陈国,浪漫开放的民风让爱情总是不期而遇,宛丘之上、东城门口、菖蒲湖畔都成了男女懵懂爱情的见证。

沧海桑田,曾为一方诸侯的陈国在岁月的倾轧下已不复存在。这片传承着始祖文化、陈楚文化的土地,在朝代的更迭中,建制数度更易,或国、或郡、或州、或府,如今是一座小小县城——淮阳。

淮阳远古时又名“宛丘”,《竹书记年》记载:“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宛丘。”灿烂的东夷文化也由此而来。其后,周武王封虞舜后裔妫满于陈,周朝陈国始建。孔子厄于陈,陈胜都于陈,包拯放粮于陈……历史总是沉闷而厚重,幸而有《陈风》,里面的青年男女用爱情在岁月斑驳的墙上添加了一抹抹瑰丽的色彩,让一代代的痴儿女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忍不住去探索它的存在、它的风貌。

《陈风》创作跨度450余年,《诗经》中却只收录了10首,其中情诗多达半数。这些诗歌在歌颂男女爱恋的同时还绘就了一幅幅民俗画卷。开篇《宛丘》描写的就是对一位巫舞女子的爱慕之情。陈地好巫,始于东夷风俗的沿袭和权贵们的偏好。《汉书》有言:“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再加上周边郑、宋、楚三国民风的影响,奉祀和巫术在陈地盛行。《东门之枌》中青年男女闹市相聚,婆娑起舞,就是民俗对巫者歌舞通神的化而为之。据淮阳当地人介绍,及至今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昊陵前就会聚着十里八乡的歌者舞者,随唱随舞走一段担经挑。据考证,这正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流传下来的一种遗俗。

读《陈风》中的情诗,不能不提到东门,那里实在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东门旁边的白榆树下,子仲家的女儿舞姿翩翩,吸引着小伙挑选吉日相会于南方之原;它旁边的大白杨下,焦急的男子心中惶惶,等待着还未赴约的恋人;它旁边的水塘里,有位勤劳又美丽的姑娘,可以对歌可以笑谈;那令女子辗转寤寐、思念情郎的菖蒲湖畔,可能也在东门旁边。

淮阳的城墙已在上世纪50年代拆除,古时的东城门处,现在变成了车水马龙的旅游村——东关村,而县里的老人还会称这里一声“东门儿口”。社会的变革遗失了古迹,记忆却在众口相传中保留下来。沿着原来的城墙根儿,修建着一条方砖铺就的绕城小道,道旁遍植国槐,绿荫遮地,曲径通幽,即使没了高大城墙的遮掩,一样成为恋人约会的圣地。

《东门之枌》中,男女约会时“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有甜言蜜语和心爱礼物;《东门之杨》中,情人相见会“昏以为期,明星煌煌”,等到月上柳梢头,才能人约黄昏后;《东门之池》中,“可与晤歌”“可与晤言”,小伙来到姑娘沤麻的池畔向她倾诉衷肠。现今的林荫小道上,一对对相爱的恋人和数千年前的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期待欣喜,一样的焦急等待,一样的喁喁互语,是每天都会不期而遇的甜蜜风景。

和《陈风》中的情歌不同的是,现在的东门口处,每日清晨还会有一对对相伴晨练的老人,不必言语和动作,一个相互的眼神就达成了彼此的默契,这是每天都会感念于心的浪漫回忆。东门口的绕城小径临湖,径旁建有人家,推门涉阶而下,可见“彼泽之陂”,那里“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波光粼粼中,夏荷袅娜,菖蒲茂密,千年景致依旧,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取景地。沿着小径向北,可看到一户门上盘有凌霄的人家,里面住着一对相伴56年的老夫妻。爷爷身体康健,奶奶美丽如昔,他们生于解放前,相识于解放后,在80岁的高龄还打趣着彼此的一见钟情……

(作者单位:周口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陈国淮阳东门
淮阳方言中的时间词汇
东门渔村渔文化的构成及其传播路径策略分析
十四国诸侯云集戚城意欲何为?
东门老街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我要吃冰淇淋
楚庄王伐陈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
东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