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灵魂

2016-11-29 11:49寇宝刚
河南电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明民族文化

文_寇宝刚

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灵魂

文_寇宝刚

五叔会泥瓦活,也会木活,在泥瓦匠和木匠里都很有名。五叔干活从不去太远的地方,凡是超过目力所及之外的村子里来人请,他都拒绝。人都说,五叔架子大。他这一辈子的活动半径不过十来里远,也就是在家门口很显他的技能。五叔不是摆谱的人,我曾问过他为啥老不顾人家的面子,宁可闲着也不肯去帮忙的缘由。五叔说,咱不识字,没文化,人家光笑话。因为没有文化,五叔就很不自信,成为心理上的一大障碍。我很是佩服五叔,佩服他对文化的敬畏。其实,泥瓦匠、木匠的技艺谁能说不是文化呢。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维系社会要以文教化,以化成天下的道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文化自信加以特别的阐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深远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从内涵上可分三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信念,从发展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前景;三是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合理的扬弃。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文化自信的建立使理论自信更富有引导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力、制度自信更有保障性。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文化是茫无边际的海。吸纳万川,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我们的历史之船已经驶入“地球村”的广阔海洋,文化交融成为必然和必须。一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以中国文化丰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不拒众流、扬帆出海,这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多元的文化体系共存的现状,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把握时代需求,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辨识与把握,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的扬弃,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近百年来上下求索,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支撑。

寇宝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国网许昌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文明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对不文明说“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