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野马南山地区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原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2016-11-29 02:34赵吉昌张立涛杨镇熙
甘肃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角闪岩原岩斜长

赵吉昌,张立涛,杨镇熙

(甘肃地矿局第四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甘肃野马南山地区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原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赵吉昌,张立涛,杨镇熙

(甘肃地矿局第四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野马南山地区位于中祁连西段,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由于变质程度较深,原岩特征难以识别。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系及原岩进行研究,其中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原岩为酸性火山岩。该套火山岩整体缺少SiO253%~66%之间的中性火山岩部分,基性火山岩来源为幔源部分融入的玄武岩,上升过程中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酸性火山岩来自壳源熔融,整体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类似于大陆裂谷火山岩组合,可能为原始壳幔形成初期陆核—陆块转变过程的产物。

中祁连;野马南山;北大河岩群;变质岩;双峰式火山岩

甘肃中祁连西段野马南山地区广泛分布古元古界北大河岩群,是一套裂谷—岛弧—残留海盆构造环境中形成的火山岩—碎屑岩的岩石组合;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整体为有层无序或无层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造山带的结晶基底[1,2]。本文采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3],对该区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系进行研究,浅析其原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1 地质背景

野马南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祁连中间地块,其北部与北祁连早古生代褶皱带南缘断裂相接,西部被巨大具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所截,南侧与南祁连早古生代褶皱带相接(图1A)[2,4,5,6]。研究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主要分布在野马河以南长虫沟、南东草沟、羊门沟一带。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变质特征、沉积环境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一、二、三岩组(图1B),其中一岩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一、二两个岩段(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一岩段岩性主要由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互层组成,局部夹有薄层二云石英片岩;二岩段岩性组合主要有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等。该套地层整体呈北西走向,受构造运动影响,各岩组间呈断层接触,或者沿岩组界线,被加里东晚期的岩体所破坏。

2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岩石学特征

野马南山地区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岩性有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等。其中片麻岩类: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片麻岩在成分上变化较大,局部钾长石含量较多,局部斜长石含量较多。花岗片麻岩变形强烈,具塑性变形特征,片状矿物呈半定型围绕粒状矿物分布。岩石内部有压扁拉长的浅色条带,呈眼球状、条带状分布,内部斜长石多连续排列,呈“S”状或“δ”状分布。

斜长角闪岩:粒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25%±、角闪石70%±、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角闪石、斜长石粒度较大者具片麻状构造,略具片麻岩特征。

石榴二云石英片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主要由黑云母18%±、白云母11%±、石英47%±、斜长石20%±、石榴石6%±组成。岩石中穿插有较多的长英质脉,脉体宽5~50mm不等,呈透镜状,个别呈δ状,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与围岩呈渐变关系,推测为压溶作用所致,如图1所示。

3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原岩恢复

3.1 岩石化学特征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中采集样品主要有两类,即斜长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分类对岩石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A)及地质简图(B)

3.1.1 斜长角闪岩类

从表1可以看出,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介于47.86%~50.12%间,属基性岩类[7]。Na2O含量1.72%~2.81%,K2O含量0.39%~1.14%,K2O/Na2O平均比值33.6%,岩石富钠贫钾。TiO2含量1.28%~1.68%,平均1.54%;Al2O3含量12.7%~14.54%,平均13.33%;MnO含量0.2%~0.24%;CaO含量9.33%~10.94%,平均10.08%;MgO含量5.74%~7.62%,平均6.53%;P2O5含量0.11%~0.16%,平均0.14%。

3.1.2 片麻岩类

在该类岩石中采集2件样品(表1)。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66.8%、76.36%,属酸性岩类[7]。Na2O含量2.12%、3.24%,K2O含量5.47%、4.39%,Na2O/K2O平均比值56.3%,岩石富钾贫钠。TiO2含量 0.78、0.073%;Al2O3含量 13.19%、11.91%;MnO含量0.097%、0.042%;CaO含量2.74%、1.06%;MgO含量0.91%、0.14%。

表1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主量元素分析数据

3.2 微量、稀土元素

本次工作共采集微量元素4件,其中斜长角闪岩中3件,片麻岩中1件(见表2)。斜长角闪岩微量元素标准化模式图中(图2),K20、Rb、Th相对富集,Sr、Ba元素相对亏损,左端不相容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可能系上升过程中混染了壳源物质,也指出玄武岩产于大陆环境。其中 Ta/Hf≈0.17>0.1,Th/ Hf≈0.54>0.2,均不同于典型洋中脊N-MORB。

图2 斜长角闪岩微量元素标准化模式图

采集稀土样品4件(表3),采用Boynton(1984)球粒陨石标准值进行分析[8-10]。斜长角闪岩中稀土含量不高,∑REE为124.32×10-6~181.53-6,∑LREE/∑ HREE=4.03~6.01,La/Sm=7.75~15.06,La/Yb=10.79~23.22,表明其分馏明显,δEu=0.8~1.12,其中两件样品具弱Eu富集,一件样品具弱Eu亏损,可能是由于斜长石的结晶程度不同引起。总体来说,斜长角闪岩的稀土曲线略具倾斜(如图3所示),轻稀土富集,其曲线类似于近大陆侧的碱性玄武岩(深源),反应其熔融程度相对低。

花岗片麻岩中稀土含量较高,∑REE为374.31× 10-6,∑LREE/∑HREE=6.07,La/Sm=1.48,La/Yb= 2.36,表明其分馏明显,δEu=0.48。花岗片麻岩的稀土曲线整体右倾(如图4所示),LREE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表面其来源为壳源。

图2 斜长角闪岩微量元素标准化模式图

表3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稀土元素分析数据

图3 斜长角闪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图4 花岗片麻岩稀土配分模式图

3.3 原岩恢复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中所采集的5件样品,通过(al+fm)—(c+alk)—Si图解(如图5所示),其中4件样品(3件斜长角闪岩,1件花岗片麻岩)投入了火成岩区域,说明其原岩多为火山岩,原岩建造以火山岩夹碎屑岩为主。3件斜长角闪岩样品通过绿片岩原岩恢复图解 (如图6所示)均投入玄武岩区;两件片麻岩样品,分别投入了纯泥质岩区和中性—酸性火山岩区(如图7所示)。

图5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原岩恢复图解

图6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图

图7 北大河岩群一岩组片麻岩原岩恢复图解

4 结论

1)通过原岩恢复,古元古界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原岩具火山—沉积组合特征。其中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岩,SiO2含量为47.86%~50.12%;花岗片麻岩原岩为酸性火山岩,SiO2含量为66.8%。该套火山岩整体缺少SiO253%~66%之间的中性火山岩部分,基性火山岩来源为幔源的玄武岩,酸性火山岩来自壳源熔融,整体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

2)基性火山岩具有弱的LREE富集现象,地幔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可能与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过程中有较多壳源物质混染有关。该套双峰式火山岩可能是原始壳幔形成初期陆核—陆块转变过程的产物。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甘肃省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 张新虎等.甘肃省区域成矿与找矿[M].地质出版社,2013.

[3] 贾志磊等.甘肃南祁连余石山地区变粒岩原岩恢复[J].甘肃地质,2016,25(2):9-13.

[4] 赵茹石等.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及其构造演化[J].中国区域地质,1994.

[5] 冯益民,何世平等.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M].地质出版社,1996.

[6] 潘桂堂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2009.

[7] 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8] 赵振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9] 李昌年.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北京),1992.

[10]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P588.37

猜你喜欢
角闪岩原岩斜长
岩石力学实验在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
哀牢山-大象山变质杂岩带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南部日喀则蛇绿岩中角闪岩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高海拔超深井原岩温度变化分析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大河口一带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吉林省桦甸县老金厂太古宙麻粒岩中的斜长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随枣北部桐柏杂岩表壳岩特征、成因及时代探讨
兴城
张集煤矿北区原岩应力实测与分析
弓长岭何家采区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