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屏山村宗祠与村落空间结构研究

2016-11-29 05:11娟,黄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屏山宗祠宗族

陈 娟,黄 成

(1.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黟县屏山村宗祠与村落空间结构研究

陈 娟1,黄 成2

(1.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重要建筑类型,它是聚落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对徽州传统村落的规划和空间形态结构影响深远。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黟县屏山村祠堂规划选址、平面形制、构成元素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屏山村祠堂与村落、民宅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特征与功能,总结出屏山村祠堂特有的空间组织结构及承载着尊重自然、凝聚宗族、突出伦理的精神内涵。

黟县屏山;宗祠;村落空间;组织结构

0 引 言

祠堂是伴随我国宗族制度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场所,是家族共同建造的祭祀祖先、议决、执法的空间。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宗庙的作用,宋代朱熹《家礼》确立了祠堂制度,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1]作为公共性建筑的祠堂,是联系血缘群体内部情感的纽带。徽州人常说“举宗大事,莫大于祠”。从明清时期制度来看,朝廷对国家的管理只到县级,这样宗族自然成为管理族民的基本组织,在徽州这样的山区,甚至有评说宗祠的执法是“家法大于国法”。因此,祠堂在此社会环境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以致该时期徽州境内形成祠堂林立、祠宇相望的现象,素有“千祠”之称。而屏山村这个近千人的村落在鼎盛时期有祠堂多达18座,在徽州地区亦属罕见。

屏山村落地处黟县县城东北约4公里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因村北有屏风山,状如屏风而得名(图1),以舒姓聚族而居,唐朝末年由安徽庐江迁居此地。屏山村舒氏宗祠中有楹联一副:“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得以见证屏山村一千年来“庐江南来,逢长则至”的建村历史。舒氏家族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刻意营造自己家园,在清代中期村落发展到鼎盛时期,据记载有12街、60巷、民居400余幢及相当规模的庙宇、水口园林、桥亭、书院及10多座祠堂。村内目前保存有200多幢明清古民居、村头水口与红庙,华佗井等古迹以及七座气势宏伟的祠堂。保存较为完好的有舒光裕堂、舒庆余堂、御前侍卫祠堂、咸宜堂、道光堂等5座宗祠,其中的舒庆余堂是徽州地区少有的明代宗族祠堂。

图1 屏山村鸟瞰

1 祠堂与村落的“村中型”空间组织结构

屏山宗祠选址在村落的盆地中心,南为水口,西北为气口,皆具备古人村落营建活动时所形成的自然观、宇宙观、环境观。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就根据该村落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选址,对自己居住环境选择的谨慎和对环境改造的热衷。祠堂作为聚落中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对徽州传统村落的“规划”和空间形态结构影响深远,归纳徽州祠堂与村落关系,有边缘型、村外型、村中型三种类型。屏山祠堂选址的布局属于村中型,整个屏山村落布局以祠堂为先,将祠堂置于村落的中心地带,这样祠堂自然成为村落的重要空间节点,形成以宗祠为中心的实体核心,也是村落中的精神核心所在。

徽州自古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祠堂建筑与该地区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屏山村落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决定祠堂背北朝南,靠山依水的走势,在风水学上具有明显优越性,满足徽州人以山为靠的思想理念。祠堂群分布在村中的中轴线上,位于沿溪商业水街与后街之间的主体街巷上,既足以容众,且无水患。其中舒氏总祠光裕堂在主轴线的中心位置,突显总祠的重要性,其他祠堂基本沿主街巷依次排开,相距数十米,显得主次有序(图2),祠堂的前广场也构成村落的重要的变通枢纽和集会中心场所。祠堂群东端吉阳溪所流经的地段也是环境较好的商业水街,被称为前街,西边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商业后街,前后街之间有多条途经祠堂的巷弄相连,形成以各个祠堂为中心分割村落,并向外围发散。这样祠堂群的形态组合与民居、社屋、水系、街巷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街道与水系的蜿蜒曲折,村落中祠堂与民居街巷形成动与静,放与收,刚与柔的对比,既对立统一且相互依存,构成以整个祠堂群为中心的多层次的等级空间结构。

图2 屏山村历史建筑分部图

祠堂对宗族来说,强化它的中心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从宗祠到祖屋多层次的空间布局决定了在整个聚落形态,首先是强调宗祠位置的布局。古籍中规定:“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整个村落的布局便习惯地以宗祠为中心展开,在平面形态上形成一种由内向外自然生长的村落格局。[2]

2 祠堂与民居的向心内聚空间组织结构

随着家族的繁衍发展,明中叶以后出现了独立于居室之外的大规模祠堂,在纯农业村落没有商业街道及商业中心时期,民居住宅以一座座的房派宗祠为核心形成团块,再有这些团块组成整个村落。屏山建村开始是独立存在的祠堂,村落以宗祠为中心发展,不言而喻会对村落的民居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建筑以单栋形式存在时,其本身会形成强烈的雕塑感,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发散型的空间影响。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3]随着宗族人口的增加,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增强,祠堂逐渐被建设的民居包围起来,村子民居根据宗族不同的支派围绕支祠分为不同的组团,然后支祠的组团围绕总祠,这样宗祠成为村落中间的公共空间。祠堂再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以及相关宗族祭祀制度,以求收拢人心、融洽宗盟、增强宗族向心内聚的状态,在居住空间和心理上达到向心的统一性。

屏山祠堂在建造布局上遵循了徽州建筑传统,和民居院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自身特有的特色。朱熹书载:“君子将营宫室,必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4]指出正寝之东"的祭祀场所,与民居并无分开,后来由于民间祠堂规制逐渐从居室之中演变出来,建成独立的家庙。祠堂采用多进院落式较灵活的内部布局方式,以天井为中心形成围合的多院落来组织祠堂内部空间,按祠堂功能性、地形地貌及规模灵活布置,不但在空间尺度上与普通民居保持适度的距离,而且祠堂所处位置、建筑规模,以及装饰工艺精美程度上,都是普通民居无法比拟的。屏山村祠堂通常开阔厚重,从周围民居中拔地而起,居高临下统领着整个村庄,族众民居沿祠堂二侧建造,或祠堂身后,依次有规则向四周延伸而建,在水平距离,一般正前方和民宅相隔一个广场,视野开阔,二侧各隔一条巷道,既保持了祠堂的威严,又与居民的生活空间有充分的互动。现存余庆堂、光裕堂、咸宜堂、御前侍卫堂(图3)周边的民居排列,均是如此类型。

图3 御前侍卫堂

人们自古以来就追求一种具有向心内聚状态的居住空间,村落围绕宗祠由内往外发向生长,其发展状态势必导致民宅围绕宗祠组团,形成具有向心内聚状态的居住空间,宗祠很自然形成凝聚族人的核心空间。

3 宗祠的选址设计上体现在尊重自然、凝聚族人的传统哲学观

在理学故里的徽州,人们十分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5]风水本身是徽州文化中朴素的自然意识,“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是徽州人乃至中国古代人对自然地理的环境一种朴素的理解和思考。宗祠的选址,是考虑家族兴旺发达的直接元素,九都《舒氏宗谱•续谱二》载:“地气之兴,虽由天定,亦可人为……顺天意更当遂人愿,投入力以求风水之美……”[6],古代风水学择地选址讲究“精气团聚,藏而不散,忌四面来风,有屈曲舒缓的流水”正是屏山村规划所实现的。屏山宗祠选在村落的盆地中心,整片土地北高南低,西北为气口,南为水口皆具备古人营建活动时所形成的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可以看出古九都舒村人自古以来就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选址,对自己居住环境选择的谨慎和对环境改造的热衷。宗祠作为宗祠权威性的纯粹性的物化象征,建祠和兴祠是徽州各个宗族强化认同感和向心的物化行为,祠堂和村落构建的空间结构也是宗族的社会等级结构的转化或映射。村落围绕宗祠由内往外发散生长,其发展状态势必导致民宅围绕宗祠组团,形成具有向心内聚状态的居住空间,宗祠很自然形成凝聚族人的核心空间,同时也制约其他房祠、支祠、分祠的规划分布。光裕堂、咸宜堂、御前侍卫祠堂等祠堂群构成村落的核心,并统领其他文庙、水口、书院等之类的建筑及文化景观,共同编制了覆盖于村落肌理的教化之网,体现儒家思想和道家八卦思想的糅合理念。

4  结 论

宗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是伴随我国宗族制度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场所,是家族共同建造的祭祀祖先、议决、执法的公共性建筑,作为宗族祭祀先祖而建的庙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研究屏山祠堂空间与村落自然地理、空间布局、宗族观念、人文环境等多方面之间的关联,对当今建设现代人居生态环境、挖掘和发展徽文化提供宝贵的实物研究资料,也为宗族传统和现代社会家族关系延续和重建架起时空的桥梁,为研究程朱理学对徽州村族演变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活化石。

[1]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178.

[2]须颖.《祠堂与居住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34.

[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朱文公家礼》.卷~.通礼第一.祠堂.转引自陈志华等著.《中国古村落——新叶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杜,2003:44.

[5]王帮虎.人与自然光辉结合的典范---论徽州古村落的生态价值[J].安徽史学,2008(1):118.

[6]舒氏宗谱•续谱二

Study on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Ancestral Hall and the Village of Pingshan Village in Yixian County

CHEN Juan1,HUANG Cheng2
(1.Arts and Communications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12; 2.School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01)

Ancestral ha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uilding types under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ystem. I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ublic building in the settlements. It has profoundinfluence upon the traditional Huizhou village planning and spatial structure form. Based onour field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organizes the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 flat shape, constitute elements of Pingshan ancestral temples in Yixian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spatial features and functions between the ancestral halls and villages, the ancestral halls and dwellings as well.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ecial spatial structure of ancestral temple in the Pingshan village and points out that Pingshan ancestral temple bears the essence of some very profound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respectingnature, tribal clans and highlighting the spirit of ethics.

Pingshan Yixian ; ancestral hall; village spac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B83

A

2095-8382(2016)05-025-04

10.11921/j.issn.2095-8382.20160505

2016-01-05

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6A0093)

陈娟(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屏山宗祠宗族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屏山银企共解融资难题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林泉山庄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罗博作品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慷慨宗祠祭先贤
四川屏山宋代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