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推介课课堂实施策略例谈

2016-11-29 06:44张艺楠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虫子课外阅读图书

张艺楠

作品推介课是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选择、指引方向的一种常见课型。它连接课堂内外,旨在通过课堂交流与分享活动引起全体学生对某一作品的积极关注,同时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读书方法,以便更好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该课型的实施要领,首先在于如何用作品中的亮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才是教给学生适当的读书方法。下面笔者以一节四年级《虫子旁》作品推介课就该课型的实施策略展开叙述。

《虫子旁》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一本儿童读物,是作者朱赢椿的一本“观虫日记”。朱赢椿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艺术总监,他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加上大胆奇特的想象和拟人化的处理,将观察到的虫子描写得极具情趣,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虫子的世界。这本图书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都充满了创意。

一、教学准备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内容都是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素材很多,截取作品中的哪些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才更具针对性,才更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需求,这是需要斟酌的。因此,课前了解学情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笔者通过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读书习惯以及与本书内容相关的观虫习惯,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素材的甄选、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前调查问卷包括对昆虫的印象和熟悉程度,阅读习惯和水平以及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做些什么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很喜欢”昆虫,21%的学生曾经近距离观察过昆虫,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身边的小昆虫缺乏观察和了解;另外,虽然学生平时玩平板电脑或手机的频率非常高,但仅有16%的学生会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读书。鉴于此,笔者希望以《虫子旁》这本书为媒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尝试推荐一些好的电子阅读平台给学生,引发他们对于无纸化阅读的兴趣。

作品推介课的学情调查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如了解学生普遍喜欢哪一类作品,不太关注哪一类作品等。如果教师推介的作品是小说类的,还可以了解一下有没有学生读过这部小说,顺便采访一下阅读心得,这样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灵感。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运用浏览式阅读法

作品推介课吸引学生关注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设置悬念,而环环相扣的悬念可以将学生引入无尽的猜想,进而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本环节教学,笔者决定从作者的身份入手,以环环相扣的悬念,引发学生对作者和这本“奇怪”的书的特别关切和强烈兴趣,并在阅读实践不知不觉地用上浏览式阅读方法。

【片段实录】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它的名字叫《虫子旁》。它的作者更有意思,叫朱赢椿。(课件翻阅作者照片)为什么说他有意思呢?因为他并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位书籍设计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吗?

生:是设计书籍版面的人!

生:是设计书中插图的。

师:他就是这样一位书籍设计师。而他设计的书,得过“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好多大奖!(出示作者设计的图书封面,生发出惊叹声)你们想知道他给自己写的书设计了怎样的封面吗?看,这就是他给自己的书设计的封面!(课件出示《虫子旁》封面)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怎么没有图片呀?有点奇奇怪怪的。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一片空白……

师:请你把“空白”写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空白的封面呢?

师:是啊,我跟你们有一样的疑惑。

生: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太单调了!

师:哦,请你把“单调”写到黑板上。

师:其实呀,这个封面可不简单,它“暗藏玄机”呢。(出示封面立体边沿)你看到了什么?

生:很多的虫子。

师:嗯,你觉得它——

生:很奇怪。

生:很有趣。

生:有点恐怖。

生:很好玩。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咱们继续看,这是什么?(出示图书插图,见右图)

生:蝴蝶卵。

师: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我猜是和昆虫有关的。

师:嗯,他很会推理。答对了吗?先画个问号。

生:我觉得是装酒的酒缸。

师:很有生活!

生:我觉得有点像小蛋糕。

师:你是一个小吃货。(生笑)同学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那它究竟是什么呢?咱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的。不过,你们只有10秒钟的时间,准备好了吗?(生应答)好,开始!(课件自动翻页,倒计时10秒钟后,文字消失)找到了吗?

生:这是酱缸。

师:酱缸。同意吗?

生:是虫卵。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是怎么在这段话里找答案的?

生:直接看最后一行。

师:前面的描写为什么不看?

生:因为我直接在最后一行看到了“虫卵”两个字,就觉得前面的介绍已经不重要了。

师:所以你把前面没用的给——

生:跳过去了。

师:略过了。你还怎么读,才发现了它是虫卵的?

生:飞快地看。

师:太棒了,飞快地,一目十行。同学们,像你们这样快速地读书,叫浏览。

本环节教学,从图书作者的职业导入,围绕书籍的封面和插图设计展开。将书籍封面设计之貌似“简单”与作者设计图书名气之“大”形成鲜明对比,设置悬念,再层层“剥笋”,用“猜—读”的方式以疑激趣,引导学生去猜读封面中的折沿以及书中的插图,进而提高学生对整本书奇特设计和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并限定时间寻找问题“答案”,“浏览”式阅读方法被学生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实践,方法指导水到渠成。

二、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和心得,推荐掌握略读和精读的课外阅读方法

作品推介课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课内阅读精彩文段,可以让学生掌握读书的策略、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继而迁移于课外阅读实践。这也是作品推介课的一个重要使命。而作品推介课上的精彩文段阅读又与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的阅读有所不同,两种课型在策略上虽然都会采用略读与精读的阅读方法,但传统阅读课重在了解文章内容、体悟文章情感、学习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和运用,而作品推介课里的阅读,不需要对有关文段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赏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掌握读书方法。

【片段实录】

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这又是什么?(出示图书插图广翅蜡蝉幼虫的图片,见右图)

生:这是蒲公英。

生:我觉得是蜘蛛网。

师:其实它是一种昆虫,广翅蜡蝉的幼虫。那么,作者是怎么发现这只幼虫的呢?我们走进文章去看看吧!咱们四年级的学生读书要有一定的速度哦。老师在课件上设定了翻页的时间,时间一到它就会自动翻到下一页,你一定要?

生:仔细看!

生:快速看!

师:嗯,还有一个任务,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敢挑战吗?

生快速略读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是怎样发现这只半透明的小虫的。

生:这段话还讲了广翅蜡蝉幼虫的外形。

生:作者还介绍了他是在走廊上发现这只虫子的。

生:还介绍了它是怎样躲避天敌的。

师:嗯,每个人都说出了文章的一部分内容,都不太完整,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作者发现广翅蜡蝉幼虫的经过,还介绍了虫子的外形和它如何躲避天敌。

师:非常全面!像咱们刚才这样,通过快速阅读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就叫——略读。(板书“略读”二字)

师:书中还有更多精彩图片。(出示螳螂和椿象的图片,如下图)同学们先猜猜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好吗?然后咱们再走进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这一回,咱们需要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出来,或者圈一圈作者用得好的词语,特别吸引你的地方还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读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标注一个问号。好了,打开阅读纸——它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开始阅读吧!

学生读完后开始交流最吸引自己的句子。

生:(朗读)“瓜子壳一样的身体,还镶了红边,样子很滑稽。我正想给椿象拍照,两个细长的触须从椿象身后探出来,倒三角形的脑袋,一双翠绿色的大眼睛,竟然是一只螳螂。这只螳螂不算很大,但挥舞着两只如大刀般的前肢,显得气势汹汹。”

师:你关注到了描写,真棒!能再气势汹汹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吗?(生读)读的真好,这里应该有——(生鼓掌)请你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这段话吸引了你?

生:因为这段话描写了椿象和螳螂的外貌。

师:具体哪里写到了?你觉得哪些描写很有趣?

生:“倒三角形的脑袋、挥舞着两只如大刀般的前肢,显得气势汹汹。”

师:是啊,你看,他抓住了有趣的外貌描写,真棒!

生:“看着螳螂逃跑的身影,椿象当然没有再去追赶,而是转过身用一副得胜者的姿态看着我。”我觉得一只小虫也能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很有趣。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椿象?

生:一只勇敢的椿象。

师:是啊,它反败为胜了,厉害吧?老师想问问大家,小螳螂和小椿象,你更喜欢哪个?

生:我更喜欢椿象,因为它很勇敢,也很聪明。

师:勇敢和聪明,你很会总结。我们细细地品味,精心地阅读,你就会发现(课件出示以下文字,生读)——

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朱赢椿

本环节教学,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笔者选择了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略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教学中习得的精读法迁移运用于课外,先体验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具体怎样读”才是充分而精细的,为学生的高效课外阅读铺平了道路。

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展开阅读,与作品产生更多情感共鸣

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学生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成功的作品推介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找到学生与作品的共鸣点,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片段实录】

师:孩子们,你也曾走进过虫子的世界,发现过这样的精彩吗?回忆一下你有过哪些发现?

生:我小时候经常趴在草地上看蚂蚁搬运东西到草丛里。

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那时候就已经发现蚂蚁可以搬起比它自己身体还重的物体了。

师:掌声啊——看来这是一个和作者一样善于观察的人。

生:我发现过有一只虫子利用自己身体和身边的障碍物躲避了鸟儿的捕捉。

师:恭喜你发现了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伪装。

生:我有一次看到蚂蚁有一半的腿瘸了,但还是靠着自己的毅力坚持往前爬,我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师:你不但进行了观察,还得出了重要的启示,这里也应该有——(生鼓掌)太棒了!最后一个机会,请一个没说过的。

生:我小时候就发现我婆婆(奶奶)家的山庄里有一只变色龙,有一次我想去捉它,它躲到了草丛里,还变成了绿色。

师:哇,这是变色龙变色对吗?我就没有亲眼看到过,好遗憾。她这样的发现,预示着以后她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小小的法布尔。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咱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更多的共鸣。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描写,想看吗?

在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聊聊自己与昆虫打交道的类似经历,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和书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拉近学生和书中文字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同理心”,进一步激发阅读欲望。

四、带领学生发现图书立体阅读的乐趣,使图书阅读更有弹性

通过搜寻、展示书中更多奇妙之处,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在尝到快乐阅读之“冰山一角”之后更加渴望遇见“整座冰山”。

【片段实录】

师:走进《虫子旁》,你会遇到《骑金龟子的蜗牛》和《会织字的蜘蛛》,还会邂逅一只怀揣梦想《想看日出的小蜗牛》……(出示书中“花叶”和“萤火虫”等插图)咦,这张叶子怎么这么多洞洞呀,那些洞洞处的叶片去哪了?切叶峰妈妈拿它去做了什么?这是什么呀?作者把它想象成什么啦?还有……(滚动出示图书中的目录)小眼睛溜溜转,你还想读哪个故事?

生:《骑金龟子的蜗牛》。

生:我想读《小蜥蜴的尾巴》。

师:那么,课后咱们就去好好读读这本书吧!现在张老师有一个重要发现要跟同学们分享呢。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里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你听到了什么?

生:虫子的叫声。

师:是啊,各种各样虫子的叫声!有趣吧?张老师是怎么发现这些的?

生:仔细观察。

师:“在你忽略的地方——”

生:“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师:仔细阅读,你还会看到这个二维码,它是作者的微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生活中的一些微信公众号,也有值得我们阅读的内容,记住——

生:“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师:孩子们,走近《虫子旁》,我们发现了什么?从最开始的——(生读板书)空白、单调,到渐渐变得——(生应答)有趣、精彩、奇怪,你还邂逅了一只——(生应答)椿象,还发现这是一本——(生应答)有想象力的书,记录了——(生应答)各种昆虫。同学们,阅读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精彩的过程!那么,书中还有哪些精彩内容(板书问号)等待你去发现呢?

这一环节让阅读变得立体、新奇而充满趣味。扫描二维码,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阅读方式,这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也让课外阅读的天地更加广阔。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虫子课外阅读图书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图书推荐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