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2016-11-29 06:52刘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诗汉字情境

刘波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精神,那就是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够提高国民的意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到利用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汉字文化,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的分为,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同时,应该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保证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语文教学文化传承途径方法中国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利用悠久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把古代的文明发扬至今。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文明的丰富多姿是其重要的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学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为仁爱,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使这些基础文化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时,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在学习《游子吟》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诗内容的体会和理解。根据古诗的内容,仿佛可以看见一位母亲在灯下为将要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裳,并且时刻叮嘱出门在外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从这首诗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母爱,体会母亲的辛劳。通过这样的内容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素质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了人们比较崇尚道德,注重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而青少年阶段正是思想意识和文化积累的重要时期,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抗日战争,然后带领学生从课文中的内容理解红军战士的骁勇。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许多人奉献生命换来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能够通过对于红军战士的英勇进行介绍,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激励。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人文观念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内涵和修养的储备阶段,学习各种语文知识都是学生逐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的过程,能够为学生以后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熏陶,让学生受到清新优美意境的美化作用。例如,古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优美。通过这些古诗中的强大人格力量,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富有内涵的文化内容,能够为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人文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个人的文化底蕴。

二、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1.注重对教材中的汉字文化进行挖掘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标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和博大,更加有效地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汉字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一每一个汉字都会包含一个故事,会代表一首诗。所以,带领学生挖掘汉字文化的背景也是逐渐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情感,让学生喜欢上汉字,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把某一个汉字的甲骨文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字?让学生带有好奇心去学习汉字知识,更好地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2.开展有效的古诗文情境解读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通过古诗词,许多文人骚客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了自己的希望。所以,教师在利用语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于古诗文情境的解读开展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了《出塞》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懂诗意,然后使学生开展与诗人之间的“对话”,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和平的向往,希望能够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通过这种对话,增强学生对于使用古诗表达情感的理解,使学生理解诗人为国为民考虑的伟大情怀。

三、创新教学情境,传承传统文化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使用一种途径进行传承,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到良好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空间教学情境,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或者墙壁上张贴一些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其代表作,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接受有效的熏陶。同时,还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在学习《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听一下王菲的同名歌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唯美的意境中学习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教师还可以创设一种影像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四、模拟真实情境,活学活用传统文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进行文化的传承。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诗中的儿童在垂钓,然后一边做着诗中的动作,一边念着古诗。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中的意境。同时让学生思考,从孩童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那些精神。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于古诗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可以认识到聚精会神和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从而起到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需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注重对于教材中的汉字文化进行挖掘,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古诗文情境的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活学活用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0,(08):76-78.

[2]郭子峰,邓江祁,匡代军.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6):84-87.

[3]冯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2):35-37.

[4]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06):142-144.

[5]邢颖.反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J].湘潮,2007,(11):92-93.

猜你喜欢
古诗汉字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