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力感与高三学生英语学习

2016-11-29 07:46杨雪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得性高三家长

高三阶段学生学习紧张,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根据赛格里曼实验理论提出的习得性乐观解释法,可以帮助学生重获自信,并提出实用解决办法。

习得性无力感高三英语学习习得性乐观获取信心一、理论基础和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通过研究狗的一项经典实验提出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 lessness) 。他开始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因为逃避不了,只能忍受。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狗就立刻趴在地上,也不试图逃跑了。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没等电击它,狗就倒地作痛苦不堪状了。它本来可以逃掉的,但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后来,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后来即使老鼠可以逃避,但他们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会产生习得性无力感的心理状态,这种无力感会使学习者反应性降低等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行为。习得性无力感产生后,学生常常出现几种学习状态:学习动机降低,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表现出消极被动,情绪抵触等现象。

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高三学生很多陷入焦虑紧张,甚至焦虑过度后就完全陷入放弃的状态。具体表现有:(1)成绩长时间段内持平。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以及基本技能运用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系统性,短时间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2)有厌学心理。即使在学但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应付老师和家长。高考临近,时间紧迫,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耐力和毅力,认为自己短时间内也提高不上去,表现出明显的厌学。(3)重理轻文现象严重。尤其是理科生认为英语是文科,不够重视,在学科时间分配上给予英语的时间很少,经常觉得学与不学都是差不多的分数,所以会出现甚至上英语课也有做理化题的现象。(4)思维不敏捷。有太多的学生一到复习阶段反应很是迟钝,以前学过的经常忘记,遗忘现象过于严重,甚至最基本的单词也会记混。基于上面情况,学生明显对英语的学习表现为无助,最后就像塞利格曼(Seligman)实验中的结果一样,学生甚至连挣扎一下都没有了。

高三的大考小考,随堂小测试确实也让学生不断的陷入对考试的成绩的担心中,越是害怕失败,有的却越是失败。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没有对外语学习重视起来,到高三阶段非常努力的背单词,短语,语法,做了大量的高考模拟题、真题,但还是提高缓慢,这种结果导致高三这部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挫败感加大,最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继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普遍的学习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旦产生就会直接影响后期的英语学习与高考成绩。

二、高三学生产生英语习得性无力感的分析

习得性无力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他学习、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理偏差。而实际上学生的英语成绩除了与自身的能力与语言天赋相关外还与学习者的动机紧密相联,不管你的语言天赋或者天资多么高,如果缺乏努力动机不会成功,足够的动机可以弥补能力或者天资上的不足。

当然,学生习得无力感产生的原因很明显,高三阶段各种考试非常频繁,当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不理想,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习得性无力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理偏差现象,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的这些并非是智力因素问题,而属于非智力因素。近些年来,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帮助人们调整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建立合理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Ellis)在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此疗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建立合理认知改变非理性观念目的是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此方法目前广泛受到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关注和应用。该疗法被称之为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可以防止产生习得性无力感。此疗法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上产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各种对自己和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抱怨,消除学生产生的意志不坚定,没有信心或者缺乏忍耐力等多种情绪的困扰。

三、解决办法与建议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刚入学时一般是充满热情的去学,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者教师的评价方式或者来自于学生、家长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学习兴趣动机大大降低,时间一久就会有情绪和心理上的困扰。所以,合理地分析学习无力感产生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具体方法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家长等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尽量多样化。很多高三学生是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就会强化了这一趋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拿分数为准的评价方式,看到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找到学生的骄傲点,适时地表扬,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会愿意学,只有乐意学了,他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教师多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英语演讲,辩论,表演,百词竞赛,作文竞赛,书法竞赛等,让学生多参与,多方面评价;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随堂小测验里及时找到学生值得表扬的地方,让他们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

(2)学生个人更应该树立信心。学生要有远大的目标,把远大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在自己界定的时间里,注意突破每个阶段的小目标,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学习英语要坚持,有耐心,耐力,每天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多看英文节目,读英文报纸,要具有跨文化思维。

(3)家长要起到引导协助作用。并不是要求每个家长懂英语,但是作为家长必须引导孩子重视英语,有些学生对英语缺乏重视,家长也认为语言就是工具,将来自己孩子不出国,不搞语言工作,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孩子也有这种想法,家长不但要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更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家庭当中要有方便孩子播放英文的音像设备,购买适合高三孩子学习的英文影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尤其与英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等。多多鼓励孩子参与适合自己英语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孩子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恰当地使用强化方式,在强化得到一定的成功后要给予一定的奖赏,尽量慎用惩罚方式,多采用激励,鼓舞方式。消除高三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在孩子学习英语的初期就应该养成习得性乐观精神,而不至于到高三最为紧张阶段失去了信心。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家长,个人都会起到影响作用,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建立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Seligman,M.E.P.Learnd Optim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8.

[2]周国韬.习得性无力感再析[J].心理科学,1994,(06).

[3]杨雪峰.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习得性高三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家长请吃药Ⅱ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我把高三写成诗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