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分析

2016-11-30 15:15洪燕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洪燕

【摘 要】剧本和剧诗是构成歌剧、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对于作品的艺术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取材于《梁祝》的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来说,其在剧本和剧诗方面,既遵循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同时又表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本土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15-02

音乐剧《中国蝴蝶》根据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古代民间爱情故事改编。按照故事发展巧妙构思剧情,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两人从相爱、抗婚到化蝶的故事。全剧是抒情悲喜音乐剧,分为《春之舞》《夏之梦》《秋之歌》《冬之殇》四幕,以春、夏、秋、冬四季暗喻梁祝爱情的发展。

一、本土音乐剧《中国蝴蝶》剧本和剧诗创新特点

《中国蝴蝶》虽然取材于民间传说,但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又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突出了“一见钟情”,并且强调梁祝爱情深化的历程

“一见钟情,情久弥坚”这是公认的理想爱情境界。在原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初次相见时,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因此,从梁山伯的角度来说,没能表现出“男女相爱,一见钟情”的情愫。但是,《中国蝴蝶》的编剧居其宏先生却巧妙地利用两段唱词《他是谁》,表面上是男人对男人的赞扬,但字里行间却表现了对异性的赞赏。祝英台是这样唱的:“他是谁?他是谁?眉宇间写满了罕见的朴实,眼睛里敞开了坦荡荡的心扉。他是谁?他是谁?刚直中交织几多温情,真诚里透出别样的智慧。”梁山伯是这样唱的:“他是谁?他是谁?眉宇间闪耀不凡的气息,眼睛里涌动清粼粼的泉水。他是谁?他是谁?娇弱中交织几多大胆,阳刚掩不住动人的妩媚。”紧接着在后面二人的重唱中,剧作者干脆就让他们唱出“啊——他是谁?她是谁?仿佛神交多年的知己,又像曾在哪里相会。”二人各自的内心独白,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对对方“一见钟情”的“爱恋”。一般来说,由于戏剧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男女之间“一见钟情”尚属不易,表现“情久弥坚”就更难。尤其对不知情的梁山伯来说,他的表现无疑更是难上加难,像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基本上就没有这方面的描绘。但是《中国蝴蝶》却别出心裁,构思了一段梁山伯向祝英台说梦的情节。

在剧本第二幕《夏之梦》中,祝英台故意问梁山伯:“想必梁兄早有意中人了吧?”梁山伯则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哪里?不过…最近十多天来,夜里经常梦见一窈窕淑女,那身段模样、音容笑貌……竟与九弟一般无二!”接下来,梁山伯唱出一段《梦里佳人》:“望水光月色,朦胧清秋,凭谁问,佳人何处,梦里苦待梳妆楼?”随着二人日久相处,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爱愈加浓烈、深沉,已经发展到了“长夜苦短,情思难收”的地步。梁山伯尚且如此,更何况知情的祝英台呢?《中国蝴蝶》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梁祝二人爱情深化的历程与轨迹。

(二)增添书童爱情,更好烘托梁祝的爱情

在传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并没有表现梁山伯书童四九与祝英台的丫鬟银心之间的爱情。《中国蝴蝶》却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四九与银心产生爱情的基础和经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蝴蝶》加入四九与银心的爱情描写,是颇能表现剧作者的匠心的。其一,四九与银心的爱情描写,是对梁祝爱情描写的一个很好烘托,形成具有鲜明对比的主仆两条爱情故事主线,以小人物的欢喜衬托大人物的悲哀,这是该剧的一个亮点。其二,如果就梁祝爱情表现的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青年相恋,那么,四九与银心的相爱,就强调了他们俩“门当户对”的爱情。四九与银心在《枯藤与苦瓜》中是这样唱的:“一颗苦豆豆,两块苦疙瘩,苦滩上生根,苦地里发芽,苦水里浇灌,苦风中开花,一根苦藤上,两个苦皮苦肉,苦心苦瓤的小苦瓜。”四九和银心这两个出身贫苦人家的青年从相怜、相亲到相爱,应该说是更顺理成章的。剧本加进了四九和银心的这段爱情,不仅拓宽了作为爱情基础的种类,也使得整个剧情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活情趣。

(三)强化了梁祝在反抗不合理的礼教行为,彰显对爱情的坚贞不移

传统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里,主要是通过“英台抗婚”和“英台投坟”两场戏来表现其反抗不合理的礼教行为的。而表现梁山伯反抗行为的戏则几乎没有。《中国蝴蝶》则在不影响剧情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了梁山伯对不合理的礼教的反抗。面对祝父的施暴,梁山伯斩钉截铁地说:“山伯出身贫寒,无钱无势,但与九妹相爱至深,此生非九妹不娶。”紧接着,祝英台斩钉截铁地对父母说:“此生非梁兄不嫁。”针对祝父历数他们的“四宗罪”,梁祝二人一一予以批驳,最后一齐高声呼喊出:“这不讲理的天理,这灭人性的人伦!”将反抗的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礼教所标榜的天理、人伦!在祝父祝母高压逼迫下,祝英台在与梁山伯分手时,将一方蝴蝶罗帕和蝶双飞环佩相赠,并坚定地对梁山伯说:“物即我,我即此物,愿伴梁兄左右,永不分离!”梁山伯则回唱到:“蝴蝶罗帕蝴蝶佩,方寸之地是我们整个天空。用殷红的血和晶莹的泪,伴随你我飞遍东西南北中!”他们在反抗不合理的礼教中,同时又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移!《中国蝴蝶》剧本的这些改动,其一是深化和升华了爱情的主题;其二对现代人的爱情观有了更进一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中国蝴蝶》的剧诗创新特点分析

剧诗,是音乐剧中歌曲唱词的特定称谓,因为与剧中的戏剧情节、人物情感、剧场冲突具有内在的联系,而有别于一般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它既要承担歌词表情达意的特点,又要符合剧情讲述的内容,甚至要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同时它还要遵循短小、易记、容易上口的特点。剧诗必须与剧情和剧中人物以及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充分表达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情感。正如居其宏在《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一书中说道:“歌词所面对的是词作家自己心灵的真实,而剧诗作家面对的则是剧中人心灵的真实。”①剧诗要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其特定环境中情感的真实。剧诗在音乐剧中的作用不外乎三种,即抒情、叙事、说理。音乐剧《中国蝴蝶》中共有22首剧诗,这22首剧诗大都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文字表达上。

(一)宋词的文字样式结合现代诗的文字样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诗特点

笔者认为,剧作者在设计和创作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剧诗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梁祝二人均为古代有文化的读书人,因此,他们的剧诗首先要考虑“典雅”二字。剧作者利用宋词文字高雅、其长短句便于抒情的特点,为梁山伯和祝英台“量身定制”了几首颇具宋词样式的剧诗。例如,梁山伯唱的《梦里佳人》:“望水光月色,朦胧清秋,凭谁问,佳人何处,梦里苦待梳妆楼?……你可知,梦醒十分,长夜苦短,情思难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剧作者虽然是将宋词的文字样式作为梁祝剧诗的基本样式,然而,剧作者在考虑剧诗要符合主人翁性格身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剧情人物抒情的实际需要。因为作为给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观看的音乐剧,纯宋词文字样式的剧诗,很难使之产生强烈共鸣,而现代文字样式的剧诗,也定适宜展开表达浓烈的情感。因此,剧作者在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诗时,往往根据剧情人物抒情的需要来调换其文字样式。

例如,梁山伯在临去世之前唱的那首《飞翔》就完全用的是现代诗词的样式:“这是你,悄悄张开五彩的翅膀,那是我,紧紧跟随你的身旁,躲过追捕的鹰雀,冲决漫天的罗网,振翼奔向那自由天国,做一回比翼鸟,形影双双,在长空里自由飞翔。”祝英台哭坟时唱的那首《与君共舞》,则是一首典型的先运用宋词的文字样式,随后改用现代诗歌的文字样式的剧诗:“那血写的爱字映红了天空,阴阳两界隔不断的生死恋,地狱之门关不住的绝世情。……哦,梁兄啊,梁兄!……快敞开你的臂膀你的胸膛展翅飞翔,让我与君共舞在百花丛中……”

(二)次要人物完全依据其身份地位来设计剧诗的文字样式

银心是祝英台的丫鬟,四九是梁山伯的书童,二人出身贫苦,因此,他们唱出的剧诗都比较浅白,四九由于在被梁山伯救回家之前还曾讨过饭,因此,他与银心相比较,其文化程度更逊一筹。所以,由他独唱的《两个秘密》,文字就显得更粗俗:“我有一张不是说就是叫,吵吵嚷嚷的大嘴巴,还有一颗左转转右转转,左转转右转转的小脑瓜。”

祝英台的父亲祝公远是一个富绅,作为剧中的反面人物,剧作者为他设计的剧诗,文字偏古却毫无高雅之美感。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历数梁祝二人“四宗罪”的那段剧诗:“四宗罪第一宗——求学不读孔孟,蝇营狗苟偷情!四宗罪第二宗——欺我女儿年幼,花言巧语骗情!四宗罪第三宗——违抗父母之命,胆敢私订终身!……”仅从他的剧诗,就可以听出他不仅是一名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且善于编造谎言,罗列罪名加害于人。剧诗中还有一首众秀才在书馆里唱的《读书歌》,虽然歌唱者也都是读书人,但其剧诗却极为浅白,剧作者如此设计,只想把众秀才作为梁祝的陪衬,即使从文采上也将他们与梁祝区分开。

(三)第三人称的剧诗都采用了易于烘托气氛的现代白话诗样式

除了剧中人物的剧诗外,剧作者还运用第三人称的剧诗来描写剧中的场景,叙述故事。这几首剧诗都采用了现代诗的特点,它们或通俗浅显,或优美抒情,或委婉悱恻,均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境的勾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剧《中国蝴蝶》诞生以来,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在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上均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被纳入“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2009年至今,音乐剧《中国蝴蝶》连续多年在河南省内各高校巡回演出。它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剧本和剧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既忠实于原著,又根据实际表现需要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在今后的音乐剧创作中,应加大对剧本和剧诗创作的重视,使之成为艺术精品。

注释:

①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76页。

参考文献:

[1]郑晖.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J].中国音乐学,2006(3).

[2]居其宏.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点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8).

[3]魏冉.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艺术魅力浅析[J].艺术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