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2016-11-30 11:08王灿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体白内障

王灿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7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7例未出现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6%、8.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可改善患者视力, 但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视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47

通常情况下, 一旦患者血液中缺乏必要的胰岛素存储, 会提升其血糖水平, 引发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1]。而且, 糖尿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 白内障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57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57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白内障, 将其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本院收治的57例未出现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 男34例, 女23例;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35.0±11.4)岁。

对照组中, 男35例, 女22例;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35.2±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手术实施前30 min, 以苯巴比妥进行注射, 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入瞳孔, 做散瞳处理。实验组患者术前实施充分的降糖处理,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 剪开患者结膜, 清理渗血现象, 并做好充分的止血处理。将一5 mm切口作于患者右上方巩膜逆眉性隧道处, 将粘弹剂均匀注入, 以截囊针进行开罐式截囊处理。随后实施水分离, 促使核进一步脱入前房, 将粘弹剂注射到核下, 以晶体圈匙把晶体核托出。彻底清除皮质, 将人工晶体置入, 不缝合切口。针对存在水密不良症状的患者, 可对其实施间断缝合。完成手术后, 按照患者具体情况, 对其实施针对性处理, 包括以滴眼液进行消炎、3次/d检测实验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等。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6%、8.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眼科疾病, 会增加患者临床治疗难度, 且预后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单纯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可对患者视力进行改善。但是,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6%、8.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2]结果相符。由此可知,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引起高度关注。

有研究认为, 手术实施前, 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是提升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作者认为, 这主要是指, 术前采取积极措施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 mmol/L。针对病程较长的患者, 可以按照其具体情况, 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3 mmol/L。而且, 手术完成后, 仍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作者还发现, 受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机体往往存在血糖水平升高现象。而且, 手术时间、机体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着术后血糖的提升程度, 结果呈正相关[4]。

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可改善患者视力, 但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引起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冯淑杰.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124.

[2] 时磊.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9):45.

[3] 方艳红.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当代医学, 2014, 20(2):97.

[4] 于凯兴.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3A):147.

[收稿日期:2016-08-08]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体白内障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白内障常见4误区
过多晒太阳有害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显微摄影呈现晶体梦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