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与西蒙的行政组织理论之比较

2016-11-30 11:04叶念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蒙

摘 要: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行政学进入了批评与转变时期,两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其一是为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行政组织学说的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巴纳德;其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决策理论体系的美国行为主义行政学家西蒙。本文主要从两位行政学家对于组织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组织概念、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决策、组织平衡、权威和组织领导职能界定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其理论的异同,以便我们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其组织理论。

关键词:巴纳德;西蒙;行政组织理论

在1958年西蒙、马奇合著的《组织》一书中,西蒙将二十世纪以来的组织理论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古典理论阶段、人群关系理论阶段和决策理论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是二十世纪开头的25年,该阶段的主要范式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制;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的第二个25年,主要代表范式是巴纳德的组织系统的范式;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决策理论的反思主要是以西蒙决策理论为主的范式。可见巴纳德和西蒙的组织理论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地位如此重要。

一、巴纳德与西蒙行政组织理论的相似之处

(一)理论形成的背景方面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放弃了传统庸俗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干预。与此相适应,各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官僚体制、行政权力、行政职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统行政学的理论原则面对社会的改革显得苍白无力。理论上的困境和实践上的挑战也使广大的行政学研究者正视现实、深入实践,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巴纳德和西蒙的行政主张和观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组织平衡方面

巴纳德认为,组织平衡可以分为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两个方面。从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上看,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这个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二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组织平衡的关键在于要使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和满足的平衡。所谓组织平衡就是贡献和诱因的平衡。贡献是指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或所付出的代价。组织提供必要的“诱因”以满足组织成员的因素,包括经济诱因和非经济诱因。经济诱因是指工作、奖金、物品以及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报酬;而非经济诱因是指晋升、荣誉、威信、权利、理想的满足、社会一致性、参与感、团结互助力等因素。对外平衡是指一个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实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巴纳德还指出了打破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二是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是在缓慢地提高。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来增加组织所掌握的诱因。

关于组织平衡问题,西蒙同巴纳德一样,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组织的存在有赖于确保贡献和满足的平衡。西蒙还详细讨论了诸如贡献与诱因的含义、组织参与者的类型、作为诱因的组织目标以及组织平衡与效率等组织平衡中的基本问题。在西蒙看来,“贡献”包括组织所需要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组员;“诱因”包括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比如组织目标本身也是诱因。组织的“参与者”不只是组织机构的内部成员,还包括该组织的上级机关、相互合作的其他机关、服务对象团体或者个人。西蒙和巴纳德关于组织平衡的观点相同,只是西蒙在巴纳德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组织权威关系方面

与建立在某种等级序列或组织地位上之上的权威相比,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轮是最不寻常和最具特色的。巴纳德给权威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权威概念。巴纳德认为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方面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按权威的定义来说,一个命令是否有权威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是取决于权威者或发命令的人。巴纳德指出应当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去看待权威。巴纳德还提出了权威发生作用必备的四个条件:一是人们能够明确的所传达的命令;二是人们认为这个命令是同组织目标一致的;三是人们认为这个命令是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四是人们在精力上和体力上允许接受这个命令。此外,巴纳德还提出了管理者有效利用权威的方法,比如激励组织成员、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以组织目标为准做出决策、建立和改善信息交流渠道以及把职权和才能、威信结合起来。巴纳德还将领导者和下级人员之间的权威关系分为职位权威和领导权威。职位权威是由管理职位和等级制本身所决定的;领导权威是由领导人的才能、知识水平和威信所决定的。

西蒙对权威的定义为“只要一个下级人员将自己的行为置于上级决策的指导之下,不对该觉的是非曲直进行自主审查,我们就说下级人员接受了权威”。西蒙将权威分为法定的权威和心理的权威两种类型。西蒙认为,权威的运用对组织的作用在于是运用权威者负责任、让专家做决策以及组织活动的协调。可见,西蒙关于组织的定义和分类明显地继承了巴纳德关于组织权威的观点,均认为权威的运行路径是自下而上的。

二、巴纳德与西蒙行政组织理论的相异之处

尽管西蒙继承了巴纳德关于组织理论的许多观点,但是仔细比较起来,两者关于组织的研究方法、对人性的假设、组织决策等方面的观点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

(一)组织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方面

巴纳德采取生态方法论和系统方法论来研究组织的运行。他把组织视为一种由相互关联的人员组成的“开放系统”,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组织和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寻求取得平衡即稳定状态的系统。他认为组织要与社会系统保持平衡,要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目标。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实际上是开放系统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

西蒙运用了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西蒙认为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应该追溯他们个人的行为,个人态度和行为才是社会科学理论的真正来源。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个人,就是把社会看成由无数的个人活动组成的,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组织机构和重大的事件都应该追溯到个人决策的结果,因此个人主义方法论在逻辑分析上具有优先性。对组织的科学描述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作为组织成员个人所做的决定,以及他们在做这些决定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论指导他研究组织行为过程的切入点就是研究个人决策过程,认为决策是组织所有管理要素中最重要的环节。

(二)组织研究中对人的假设方面

巴纳德对人的假设是以组织为本的“机器人”到以人为本的“社会人”。在古典理论阶段,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还是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还是韦伯的官僚制无一不强调实现组织的效率和组织的一般原则。这些理论均是以提高组织效率作为起点,组织成为他们研究的着眼点,而将组织中的人看成是提高组织效率的十分理性的机器。但是巴纳德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组织只是实现团体目标或个人目标的一种手段或方式,组织仅仅是人们协调合作的一个纽带和媒介。将组织中的人作为研究的核心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思想。

西蒙组织理论中人性的假设是客观理性的“经济人”到有限理性的“行政人”。西蒙认为由于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客观理性”,也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非理性”,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因此,西蒙主张用“行政人”来取代“经济人”,而“行政人”的基础便是“有限理性”。行政人宁愿“满意”而不愿做作最大限度的追求,满意于从眼前可供选择的办法中选择最佳的办法。

(三)组织内涵方面

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这样他就通过使组织的概念抽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物质因素。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基本特点有:一是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巴纳德的组织概念所探讨的不是组织的形式,而是组织的实质即人的行为;二是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三是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四是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子系统,但起着核心的作用。这个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五是组织的“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巴纳德认为组织包含着协作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种基本的要素。

西蒙从理性系统的视角将组织定义为一群人彼此沟通和彼此关系的模式。西蒙将组织理解为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功能就是实现某种目的。西蒙构建了操作定义和概念工具,并探讨了组织问题。他认为,组织在任何实践活动中包含两方面:决策和实施决策,管理不仅应被视为行为的过程,同样也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实际上做决策成了西蒙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西蒙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组织决策过程来理解组织,在此基础上组织问题的到深刻剖析。巴纳德关于组织的定义主要是强调组织内部人员的整合与协作,而西蒙更加强调组织本身作为一个系统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四)组织决策方面

巴纳德认为,组织理论不是要研究组织成员的操作活动,而是要研究决策活动——做出决策的过程。决策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本质特征,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决策。组织中的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前者是出于个人人格的决策,后者是出于组织意图的非人格的决策。巴纳德认为组织决策有两个客观要素:一是目标,二是环境。决策的作用就是通过反复注意目标和环境,使两者越来越具体,最后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他认为决策的艺术在于“对现在还不适当的问题不作决策,时机不成熟时不作决策,对不能有效地实行的事不作决策,对应该由别人决定的事不作决策。”巴纳德认为决策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管理者的决策思维包括两种基本的思维过程:其一是“逻辑过程”,其二是“非逻辑过程”。巴纳德并没有分析决策过程本身,他重在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决策。他对于决策只是抽象意义上的以及原则上的描述,忽略了决策过程中人性的个性的内容,对具体决策的指导作用不大。

西蒙把巴纳德的决策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他将组织决策制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西蒙对决策行为过程的研究克服了巴纳德对于决策过程的那种抽象化、一般化的研究和描述。对于实际决策活动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西蒙还进行了有限理性决策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决策体系。

(五)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方面

与组织的三要素相对应,巴纳德提出了组织中管理人员的三种职能:一是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二是促成组织成员协作提供必要地服务;三是规定组织的目标。

西蒙认为应该把组织的整体结构设计成层级结构,一般包括三个组织层级,即上层组织机构、中层组织结构和基层组织结构。上层组织机构是非程序化决策层,主要负责整个组织系统的设计工作,为其确定目标并且监督目标的实施。可见,西蒙认为组织管理人员的只能应该根据等级来进行划分,使得管理人员的职能在层级上更加明确。

(六)组织形态方面

巴纳德非常关注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他将非正式组织定义为“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无正式的组织结构、无自觉的共同目标,知识具有一定的通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因素等。非正式组织有两类后果:一是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态度、理解、风俗、习惯、习俗;二是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非正式组织具备三项基本功能:一是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二是可以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而维持组织的团结;三是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西蒙则比较关注组织形态的设计方面的内容。在组织设计问题上,西蒙主张:一是应当把组织的整体结构设计成层级结构;二是必须注意组织结构纵横两个方面的专业分工,认真设计有关的信息沟通网络;应用“控制注意力的原则”,有效利用组织的“注意力资源”,把管理者亲自处理的决策任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四是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三、结语

巴纳德和西蒙的行政组织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西蒙的行政组织理论受到了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广泛影响,基本上是在继承巴纳德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通过比较两者的理论,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组织理论,对两者的组织理论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巴纳德和西蒙的行政组织理论对于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他们的权威接受论、管理人员的职能、组织平衡论等。因此,只有在清楚地了解两者的理论的前提下,才能有选择地因地制宜地加以借鉴和吸收。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

[2]巴纳德著,孙耀军等译.经理人员的职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西蒙著,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1.

[4]王文吉.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比较研究:基于巴纳德与西蒙组织理论之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3(3).

[5]张新平,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2).

[6]李长武,巴纳德管理思想述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1985(1).

[7]严昌武,作为行政科学的公共行政学:西蒙行政思想述评[J].公共管理研究,2009.

作者简介:

叶念(1991~ ),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西蒙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完美谋杀
充分检查
2017美国西蒙合作伙伴大会召开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排队
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