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在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30 12:00李世颉闫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微媒体应用研究

李世颉 闫霏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已显得尤为重要。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过于繁杂,培训对象学习和实践相脱离,培训应用能力转化效果差等。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广泛普及,它们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积极影响作用正逐渐显现。微媒体在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中,能够将信息素养实践嵌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促使教育者以简洁、明了方式展示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并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可以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培育、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针对学生的耐心指导等具体策略,实现微媒体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微媒体;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应用研究

一、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与微媒体

信息素养是社会信息化要求人们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素养,由信息的辨识能力、信息的检索能力、信息的使用能力、信息的采集能力等组成。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是人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能力是人们各种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国外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从高中到大学的长期教育过程。而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关系。上述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未能涉及。这也是导致徐盼盼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对于青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任务大多后压到大学生高等教育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素养教育,素养教育的核心是技能,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而是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辨别日常信息的真伪。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能够使用前述信息组织科研研究,整理科学资料等素养和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需要高校、专业课教师、图书馆员共同努力,将学习实践过程嵌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教育课程。可见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一门“嵌入式”课程,也是一门素养教育课程。所以信息素养教育通常也称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微媒体主要指的是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媒体手段和数字化载体,这些新媒体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方式,也推动着信息教育的发展。

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经过数年来的实践,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①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高校、专业课教师,图书馆员充分参与了信息素养教教学过程。但也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繁杂。②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灌注式,演讲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为了能够通过考核,很少自己进行实践。③教师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大学教师往往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而在一些学校,科研任务完成情况是决定教师职称晋升的关键。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处于盲目状态。进而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微媒体对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作用

1.载体的“微”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嵌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微媒体时代,传播载体逐渐呈现出小巧,方便携带的特点。例如一部手机的尺寸普遍在4.7英寸左右,一台笔记本电脑则从10英寸到17英寸不等。而一台电视机则从19到55英寸不等。手机正是凭借最易于携带,轻便等特点成为微媒体的主要载体。通过手机,教师在各类微媒体上,随时随地的发布,查找信息素养的相关教育信息,设置新的教育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随时开展学习。信息素养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素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借助微媒体载体微的特性,学生完全可以在遇到信息素养问题时,去查找相应的知识点,或者询问老师,这样就有效的将具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例如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辨别真伪的招聘信息,教育培训信息,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微媒体,发布甄别信息真伪的小常识,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2.信息的“微”促使教育者以简洁、明了方式展示信息素养教学内容

传播载体的“微”导致人们大量碎片化时间得以运用,信息的大量涌现。这些新特点促使信息变得“微”。例如①载体的“微”能够使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在“碎片化”时间内,简短有趣的信息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过于冗长的信息不但引不起人们的关注,甚至有时候让人反感。因此在微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必须变的简短。②而信息的大量涌现,促使人们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在传播时,除了尽量简短以外,还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阅读者把握信息的核心观点。这些对信息“微”的要求。必然促使教育者以简洁、明了方式展示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简短,明晰,使信息素养教学呈现出更多灵活性。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理解。

3.交流互动的“微”增强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

交流互动的“微”主要指的是图书管理员、专业课教师等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人员在微信、微博等媒体上,与学生展开的交流互动。这种互动与面对面的交流不同之处在于,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需要约好时间、地点。而“微”交流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甚至可以不需要交流双方同时在线。例如学生就信息素养相关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选择合适时间解答问题。老师也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解答一一罗列在微信、微博上。学生根据自身在素养教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上述媒介中寻找相对应的答案。此类“微”交流将增加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进而在实践教学中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差异性的教育策略,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在信息素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

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策略

1.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培育

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培育是信息素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素养环境的,信息素养教育必然难以获得较好的成效。

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搭建,首先在全体学生中要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使用信息素养相关知识,进而培养自己的信息能力。许多学生认为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只是考试时背诵一下,自己很少主动去实习实践。

其次,针对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的教育者,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员。要明确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性信息素养教育很难开展,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也很难向专业性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特别是数据素养教育演进。

最后,学院和学校的支持也很重要。多数学校并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列入公共基础课范畴,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计算机基础。上述课程仅仅只是培训学生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这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小的差距。学校和各个学院需要在课程设计上重新认识。①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与信息搜索、信息使用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信息素养教育并不等同与计算机教育。建议在未来课程安排中,我们能够把信息素养教育列入公共课范畴。

2.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

专业课教师、图书馆员可以通过知乎、贴吧等方式同学生进行交互。但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首先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是信息资源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在这里作为信息平台的载体。在这里并不需要,很高的技巧。例如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在适当的沟通后,可以根据微信的附加功能,申请一个微信公共账号,学生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也可以通过搜索公众账号加入该微信公共账号,加入微信公共账号后。学生即可以通过PC端网址登入等传统方式登入到网络中,也可以通过有移动互联网或wifi信号的地方登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以及相关案例。实现学生在平台开展大量的开放式,自主性学习和交流。

3.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日趋丰富且形态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但与之对应的是,相关信息的良莠不齐,层次高低不一。需要教师的甄别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网络信息素养知识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类工作,建立统一化的检索平台,设置信息素养知识的展示、搜索、导航、咨询等接口,便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终端进行知识检索。其次,信息素养教育是能力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大量实践,同学们在不同场景下,发现问题,老师根据这些问题作出的解答,将有利于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因此,与之相伴的案例库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同样非常重要。信息素养教育者所建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中,如果能够对。最后,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层次教育。图书馆员和专业课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各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建设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数据库。

4.针对学生的耐心指导

在学生群体中,每个学生信息素养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面对当前学生日趋多样的学习需要。信息素养培育的教育培育者,需要大学生积极利用微媒体的交互优势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对此图书馆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加强合作。积极利用微媒体的交互优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提供定向化、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学习指导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案例的采集,按照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划,定期向学生发布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评价。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借助QQ群,微信群的辅助功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举办信息道德,信息检索和使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指导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唐秀群,李金庆.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专业课程的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6(7).

[2]景红涛.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

[3]高淑芳,赵世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2008(03).

[4]徐晓琳.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5]薛丰年.微媒体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6]李友诚.浅谈新信息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J].焦作大学学报,2008(4).

[7]郑丽娟.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8(6).

[8]王晓力.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

[9]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06).

[10]范瑞英,李冰.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研究_范瑞英[J].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2015(4).

[11]张妍妍.嵌入课堂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述评[J].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2015(4).

作者简介:

李世颉(1983.7.20~),性别:男,民族:回族,籍贯:湖北武汉。

注: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媒体视域下的嵌入式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微媒体应用研究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