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边村的筑梦人——记江西省外国专家局驻横峰县港边村第一书记翁贤杰

2016-12-01 03:27上官涛邵猷芬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6年13期
关键词:白莲产业基地红薯

□ 本刊记者 水 木 上官涛 邵猷芬 于龙广 文/图

港边村的筑梦人——记江西省外国专家局驻横峰县港边村第一书记翁贤杰

□ 本刊记者水木上官涛邵猷芬于龙广文/图

江西省外国专家局驻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翁贤杰

港边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东南,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贫困村,上饶市市级生态村。在这个风景如画的秀美小山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薄田种点水稻、红薯,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日子。但2015年8月,随着一位皮肤白皙、戴着黑框眼镜的“清华硕士”的到来,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他引领全村人筑起了致富梦,并在逐梦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就是江西省外国专家局驻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翁贤杰。

倾心筑梦

2015年8月28日,对港边村乡亲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村里来了省里的领导挂点,还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呢”,当一脸书生气的翁贤杰来到这个小山村时,着实引起了不小轰动。“他是来镀金的,过两天就走了。”“可不是,上面的领导大都这样。”面对各种猜测,翁贤杰不予理会。他暗下决心,要用心去聆听每一位乡亲的内心声音,要用脚去丈量这里的每一寸贫瘠的土地。翁贤杰拉开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序幕。

港边村红薯新品种育苗基地

在翁贤杰9月14日微信朋友圈中,详细记录了他作为驻村干部辛苦忙碌、马不停蹄的一天:早上8:30开乡村干部会,听任务,做对照;11:00—12:30开村两委会议,商讨扶贫对策;下午14:30处理邻里纠纷;15:30接待县局领导调研;16:30实地谋划新农村建设;18:30参与征地调解;20:30汇报新农村建设思路;21:30研讨精准扶贫方案;22:30散会,“海景房”睡觉。

每月22个工作日在港边村,“不是在港边村,就是在为港边村奔波的路上”。他用整整3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这个有着近5000人口(其中:贫困户226户、826人),24个村民小组,10平方公里的大村。

经过走访调研,翁贤杰很快把住了港边村致贫的脉搏,主要是:党员老龄化严重,产业缺乏龙头,基础设施薄弱,贫困户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现了症结以后,翁贤杰和村两委立即制定了港边村2015—2017年脱贫攻坚规划,在抓好党建和基础建设的同时,结合村里水田少旱地多、村民经营品种单一的实际,突出产业发展“一白一红”的两个方向:一是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白莲种植;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港边红薯种植传统产业。沉下心来,用心谋划的翁贤杰此刻卯足了劲,引领港边村的村民们构筑起了致富梦。

倾力筑梦

翁贤杰明白,光有梦想远远不够,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必须俯下身,使尽浑身解数踏踏实实地干。翁贤杰在带领村民逐梦的征程上,稳稳当当地迈开了“三部曲”。

一是启发思维,改变观念。在调研中,翁贤杰发现,很多村民脱贫愿望强烈,但囿于传统,思维僵化保守,如何开拓村民们的视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显得尤为重要。翁贤杰决定带乡亲们“走出去”,他带领村民们亲赴广昌县考察白莲种植,到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考察红薯新品种,这使村民们脑洞大开,对白莲、红薯这些平常物件刮目相看,原来它们还具有保健美容等多种功效,在国际市场上前景大好,这使村民们喜不胜收。

二是乘热打铁,学习技术。看到村民们热情高涨,翁贤杰一鼓作气请来了专家,举办了白莲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并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亲授秘籍,村民们很快掌握了白莲种植技术。

三是尝到甜头,树立信心。早在今年年初,翁贤杰就动员村支书用他的合作社带头搞产业,再通过“合作社+党员干部+贫困户”的模式,把干部携资打造的莲田、薯地分给贫困户,贫困户们不用出资,只需田间管理,就可以获得所分区域的全部收益。参与的贫困家庭户均将增收8000-10000元,加上基地务工收入1万多元,部分贫困户光靠在村产业就可以实现年收入2万多元。这使初尝甜头的贫困户们兴奋不已。

当记者一行来到产业基地时,200亩莲田里的荷花已经盛开,一派娇艳欲滴景象,个大饱满、清甜清香清心的莲蓬已进入盛产期,赏莲、采莲、买莲的人纷至沓来,“25元10个,50元20个以此类推,包邮哦!”随着翁贤杰在微信上的一声声吆喝声,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这项见效快、收益好的白色产业,有力地打造了村民们致富必胜的信心!

如何让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长更远更稳?这是翁贤杰着力思考的问题。经慎重考虑,翁贤杰决定在港边村的传统产业——红薯上大做文章。港边村有着悠久的红薯种植传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年产鲜红薯量在500万斤以上,是远近闻名的“淀粉之村”,但由于农户们经营分散,红薯的附加值很低,每亩红薯的产值只有1500元左右,基本上属于劳动力“储蓄”,无利润可言。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红薯的保健功效和广阔市场,翁贤杰决定带领贫困户把红薯产业做大做精做强,闯出一条致富路。打定主意后,翁贤杰通过国家外专局联系了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引进优质红薯品种7个,示范种植面积100亩,结合“无公害”、纯天然、保健养生等理念,发挥省外专局在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产业方面的政策及资金优势,集中打造高端鲜食红薯及其制品,预计每亩红薯产值在1万元以上。

如今,“心如”、“心意”、“心香”、“心浓”等红薯新产品已纷纷进入成熟期,这些外形优美、口感甜糯的红薯必将使港边村村民们的致富梦越来越清晰!

谈及红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打算,翁贤杰说:“我们要争取通过有机论证,申请一个注册商标……我们还要引进机器设备,机械化操作,对红薯进行深加工……要树立‘质量是最大竞争力’的意识,创新建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红薯外包装的二维码,就可以从网页客户端清楚地了解到红薯生长及加工的全过程……”。

“传承400年红薯记忆,做真正的健康有机食品。带动港边人民脱贫致富,让港边红薯成为世界的红薯,着力打造中国有机红薯第一村!”谈及红薯产业发展的目标,翁贤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说。

当记者一行来到红薯产业基地时,正是正午时分,翁贤杰迅速蹲下身,用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拂开茎叶,慢慢地从泥土中扒开一个红薯,忘情地大叫起来:“这颗好大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港边村郁郁葱葱的红薯产业基地

港边村白莲产业基地

看着远处“港边乡精准扶贫红薯白莲产业基地”几个红色大字,在炽热的阳光下不断闪动,记者心头热了起来。在翁贤杰的精心构筑、倾力帮扶下,这“一白一红”产业正使港边村乡亲们的致富梦照进了现实。

倾情筑梦

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翁贤杰深情地说:“我是地道的农家子弟,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谋生,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长大,得到乡亲们的很多恩惠,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回报生我养我的乡村。”对乡村一草一木的深沉的爱、厚重的情成为他一切工作的起点。

童年的艰难困苦、孤单寂寥是他终生难忘的记忆。为关爱村里贫困留守儿童,推动红薯深加工“一村一品”精准扶贫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翁贤杰策划发起了“薯不完的爱”大型亲子爱心活动暨首届港边红薯旅游文化节。2015年11月14日,该活动在港边村成功举行,征集了103个贫困留守儿童的微心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500余人参加,累计获得捐款捐物3万余元,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纷纷认领微心愿。活动还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网络点击量达数十万次,刮起了一阵港边“小风暴”。

“扶贫先扶智”,“知识改变命运”,当翁贤杰了解到港边中学的贫困留守儿童缺少课外书后,翁贤杰积极对接企业和社会力量,发起成立了“港边中学心灯读书室”,计划募捐图书10000册,目前已有3000余册……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翁贤杰心中无限慰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此刻,记者眼前交错出现的是:翁贤杰的那张依旧斯文却黝黑的脸庞,办公室的那台老旧的电脑,卧室里的那张简易硬板床和那双满是泥浆的高筒雨靴……还有产业基地里骄阳下那一朵朵风姿摇曳的荷花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红薯,而贴在简陋、狭窄、局促办公室墙上的“行胜于言”几个大字成了最有力的注角。

倾心、倾力、倾情,驻村一年的时间,翁贤杰为港边村的乡亲们构筑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致富梦。“我将不负众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翁贤杰正以他的一言一行实践着他当初踏上港边村这块热土时的铮铮誓言。

愿不忘初心,朝着梦想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白莲产业基地红薯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池上
我挖到了大红薯
白莲
蒸红薯,学一招
白莲
红薯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