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核心成员 台湾《远望》杂志90后编辑 从盲目感性“台独”到理性支持两岸统一 我是中国人,我就在台湾,我是张玮珊!

2016-12-01 12:30章涟漪
台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台独南海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核心成员 台湾《远望》杂志90后编辑 从盲目感性“台独”到理性支持两岸统一 我是中国人,我就在台湾,我是张玮珊!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简历

1991年出生

台湾云林人

2009年至2013年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

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 台“行政院”新媒体组

现任:

台湾中华琉球研究学会 秘书长

台湾远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秘书长

台湾《远望》杂志 编辑

台湾杯具 制作人之一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又一次把中国南海问题国际化。就在7月12日所谓的仲裁庭其所谓的“仲裁决定”出台前,一条由台湾青年发布的视频短片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这条名为《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的短片长约7分钟,制作团队自称“台湾杯具”。片中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两岸同属一中、应共同捍卫南海主权的观点,引发大陆网友“怒赞”。

而今天我们走近的就是这个视频制作团队之一、台湾《远望》杂志编辑张玮珊,一个外表萌萌的,内心却很强大的台湾90后女生。

从“台独”到支持两岸统一

1991年出生的张玮珊,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李登辉当局主导下,台湾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去中国化”。张玮珊说,她是“教改”后第二届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台湾对立于中国”。直到考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张玮珊才开始重读中国历史,并逐渐了解并坚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大中国”思想。

“转变是大学以后的事了,因为那时准备考研,与一些同学组读书会,请当时大一的班导石佳音老师带我们。如果要说最主要是什么转变了我,大概可以分两方面,而这两方面是我在过去教育里面完全学不到的。”张玮珊说,在读大学以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台湾人,觉得中国人是“敌人”,他们一直想并吞我们。那时的教育让我非常仇视中国,却很崇拜日本。可以说,大学前我基本上算是一个“台独”分子。大一的时候,当老师问大家,觉得台湾怎么样,或者觉得中国怎么样的时候。我就会公开地举手说,台湾就应该“独立”,而且陈水扁怎么会有罪呢?我会很公开地宣扬我自以为对的东西。但我当时的男友并不支持“台独”,他会质疑我的一些主张。可是当我面对他质疑的时候,我回答不出来。现在回头看,会觉得那是一个很无知的状态,而且还很自以为是,不假思索地觉得自己是对的。之后,我们在石佳音老师带领下,一开始,念的是政治学和英文语法的书籍,后来石老师建议我们念一些与中国历史有关的书。因为我过去是念自然组的,对历史很反感,觉得那些中国历史关我什么事,干嘛要念这些。可是石老师说,这些历史有助于你理解一些政治问题,那我就念了。

当时,石老师推荐给张玮珊看的第一本书是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通过阅读,张玮珊渐渐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事情意义又是什么。而那些过去她并不看重的历史,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她开始觉得,原来可以这么看待中国历史,历史应该要这样解读。之后,她又看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对于两岸关系的演变渐渐有了脉络。这时候的张玮珊对“台独”有一点点动摇,开始会去想,究竟为什么会这么深信“台独”这个东西?而她所深信的“台独”似乎说不出道理来。“但从质疑‘台独’到最终转化成认同中国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在情绪上,我曾经那么讨厌‘中国’,要怎么去喜欢它?甚至让它成为我自己?”张玮珊说,这得益于一本重要的书籍——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台湾《远望》杂志封面

过去台湾的教育,使得张玮珊等台湾青年都认为中国大陆的传统思想很守旧、很糟,它没有自由、人权,而西方的“普世价值”是最崇高的东西。可是当放下习以为常的西化成见,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时代和处境, 从他们的问题意识来看他们所发展出来的思想, 会发现,原来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不但不是一文不值,而且往往比西方的思想还要深刻、高明。通过《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张玮珊迎来了人生转折点,从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到转变成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需要知道究竟“中国人”可以意味着什么,原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这么的了不起!

“在读书的漫长过程中,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处处与台湾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我看到中华文化高明之处,中国所谈的核心价值比西方还更崇高、更具普世价值的意义,我会认为我就是中国人,我能成为这样一个伟大文化的传承者,我为什么不要做中国人?那些‘台独’分子,他们从来不懂什么是‘中国人’真正的样子。这大概是我转变的过程。”

要将中华文化推广至世界

说到真正“中国人”的样子,那什么能代表中国人呢?在张玮珊看来,是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她表示,从我转变的过程来看,我之所以认同中国,不仅仅是因为今天中国经济繁荣或者将来可以抗衡美国。会让我根深蒂固地认同我是中国人,并且觉得生生世世都希望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就是儒家文化中道德的价值。

现在一些人对于儒家有误解,会觉得“你为什么抱着老古董不放”。可是,张玮珊认为,儒家文化是最有价值的,他教我们如何作为一个“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以德”等等,我们应该去全力宣介这个价值,告诉世界“我是中国人”代表的是什么样的崇高价值。所以,我写给那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就是“回首自家无尽藏,何需持钵效贫儿”,意思是回首看看我们自己家里珍藏的这无尽的财宝,何必去效仿持着碗乞讨的贫儿,叫别人施舍给你。明明我们自己家里面,就有这么多文化的宝藏,你不去发扬它,这样不是很可惜吗?

“我觉得中国大陆当然有很多事都得做,可是最根本的是要告诉大家,‘我是中国人’代表的是什么价值,什么意义,我觉得是‘以德服人’,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张玮珊说,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以利合者,必以利分”。如果你今天靠船坚炮利或者是经济来收买人心的话,也只是一时的,因为只要有一天别人超过你了,那你就没有价值了。而这恰恰是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所以,我们中国应该要把中国文化的“根”深植人心,让大家知道作为中国人的价值在哪里,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中国人为了这个价值而努力,才会认同中国这个地方、这个社会、这个“天下”,进而产生使命感、责任感,最终才会“以天下为己任”。现在,现实是,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有一部分人想要说,这里好糟,我想要赶快逃去美国,因为美国很好。对于这些人来讲,他就是看哪个地方好,他就往哪个地方跑。因为他不了解真正的祖国。

说话间,张玮珊举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她前一阵子遇到一个朋友,是“台独”分子,非常排斥中国大陆,他说中国大陆有多糟多糟,所以他不想“亲中”,他觉得台湾已经快被统一了,所以想要赶快到美国去。“当时我就想,就算你说你爱台湾,那你怎么没想过要为台湾多做些事帮助它?你只想到,要赶快逃离。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身为这个社会共同体的一员,你应该要去想怎样才能把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想着我要逃离这里,到其他地方去。换句话说,即便你去做美国梦的时候,那也是人家美国前人努力后才获得的,你这样去不是坐享其成吗?所以,我认为,你今天应该要想的是,我要如何编织出中国梦,然后让大家共享这个中国梦。这才是当代青年应该做的事和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最后,我见他已经没有救了,只好对他说,我祝福你的美国梦跟你想的一样完美,但是在我努力编织中国梦过程中,也欢迎有一天可以让你回来一起共筑这个中国梦。”

张玮珊

面对现在台湾的一些情况,有些人会对张玮珊说,你做的这些“促统”的事都于事无补。可是她认为,做这些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情究竟该不该做,如果它是该做的,就不管它的结果如何,我都觉得我应该要做。“我要让我自己符合中国传统价值和道德,我觉得这样可以感染人。如果你跟我接触,你会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而我会告诉你我之所以是这样子的人,是因为这样子就是中国人,我会去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尽最大努力地去符合道德,做一个中国的‘君子’。这是中国文化教我的,我要去实践它,也期待人人能成为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在台湾。而中国所代表的这种价值才可以让社会赖以存续、赖以和平。将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告诉世人,一个国家的富强是可以与全世界共存共荣的。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张玮珊接受东南卫视采访

南海视频成型始末

这些对中华文化的研读,促使了张玮珊对“一个中国”的坚信,并一直为之不懈努力。其实早在《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视频发布前,“台湾杯具”还制作了3条短片,均与政治议题相关。最早的一条发布于今年1月,在当时的自我介绍里,“台湾杯具”写道:“反洗脑,自己先把自己的脑洗干净。”

“台湾杯具”的成员,即张玮珊和她的同伴,其实来自一本创立近30年、旨在“促统反独”的岛内统派杂志《远望》。去年2月,张玮珊等人开始试编《远望》时,曾作出期许:一本好的统运杂志,应发展统一理论,对大众宣扬统一理念,并提供两岸精确民情、政情。

谈及为什么想到制作解读南海主权的短片?张玮珊表示,《远望》团队一直以来都关心公共议题,南海仲裁的事情国际上“炒”很久了,但在台湾媒体上完全看不到相关话题。连“口袋里掉出200块”这样的事都有媒体报道,南海这么重大的议题,却好像很少有人去关注!学者写的文章又很“硬”,没有深入研究过的人很难看懂。我们做这则短片,希望可以为台湾的年轻人做些科普。当然,除了科普以外,张玮珊觉得,更重要的当然是希望台湾人知道,在这个议题上,我们应该选择站在正确的一边:与对岸联手共同捍卫“祖”权,而不是联合根本不在南海边上的美日,为虎作伥、认贼作父,断送祖先基业、背弃手足同胞。

虽然在《远望》团队里有历史专业的学者,但是主要参与制作“台湾杯具”的人并不是历史专业的,为了在7月12日所谓“仲裁”结果公布之前把影片发出来,张玮珊和小伙伴们加班加点,迅速找到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材料,进行一一研读,写完脚本之后还会再询问一些专业领域的老师。

如何让两岸特别是台湾青年能够有兴趣且愿意看完呢?“台湾杯具”可是下了“狠”工夫,采用了漫画、特效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既表达观点,又保持有趣。这可累坏了这帮孩子。张玮珊说:“我们是边做边学,刚开始上手也非常吃力,有时候为了赶在好的时机点发布,真是做到没日没夜。确定议题、搜集资料都需要时间,写脚本花的时间最长。不过我们都是年轻人,平常也都在网络上看东西,还比较清楚年轻人喜欢什么。”

尽管短片的浏览量在一天内暴增10万,“台湾杯具”并没有觉得他们火了。“朋友对我说,你火了;我说,啊?谁火了?”张玮珊笑称,团队的工作太忙,对于网络的反馈经常后知后觉。

这群年轻人把“促统反独”当做值得奋斗的事业,也意识到这一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二·二八事件”纪念时,他们发布了与岛内主流意见不一致的短片,因遭到网友大量举报而被封禁。张玮珊说,不管怎样,团队都会继续坚持。

我在台湾,就是在中国

最近,蔡英文首度清楚回应“九二共识”,称接受大陆所设的期限可能性不大。在回答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时,她还声称,对于在台湾的人而言,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对此,张玮珊说,蔡英文已经摆明了她就是不会答这份试卷,要北京收回去,台湾也没有人相信真的会地动山摇。接下来就要看北京下一步怎么做了。

“中国大陆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世界上还有很多‘豺狼虎豹’,虎视眈眈地想分食这块大饼,不愿中国大陆站起来走向复兴。而这时候台湾本该与大陆站在一起,但却是事与愿违,做出了许多不利于手足同胞之事。身在这样的环境,我觉得真的挺悲哀的。”张玮珊说,尽管当前情势挺让人悲观,不过我想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情势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就我们团队而言,尽力扮演、发挥在台湾“反独促统”的角色,希望在统一的过程里面,能减少统一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在统一以后,让台湾能够长治久安。“不信人心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我相信,坚持,总会看到希望的。

面对近期“洪素珠事件”,张玮珊认为,这做法实际上只是“诚实”地执行了蔡英文的口号而已。“我是台湾人,我是蔡英文”,这是蔡英文参与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时的第一个广告口号。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人不是“台湾人”。在不提政见的情况下,要所有选民依据“认同”问题选边站,看似“理性温和”,不过是把洪素珠这种霸道粗鲁的野蛮行为披上外衣,其撕裂社会、煽动仇恨、挑起对立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张玮珊表示,“台独”向来懂得分工,一边利用基本教义派做打手,并以其极端路线凸显自己的相对“理性”及“温和”,另一边利用“独台”之空壳借壳上市,以蒙骗中国大陆。“洪素珠事件”,即展现了此一绝佳的分工技巧。蔡英文一方面与洪素珠切割,利用洪素珠来反衬自己的“温和理性”;另一方面,她更直接转贴洪秀柱对此事的发言,模糊她与洪秀柱之间的根本差异,将“主动与敌友分工以推进‘台独’”的技巧运用到炉火纯青,不愧是岩里政男(李登辉的日本名)的衣钵传人。“听其言、观其行”,蔡英文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人我不一,绝不止这一桩。“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正是蔡英文最拿手的。

张玮珊指出,洪素珠的言论代表着大多数“台独”分子的心声,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人事物都应该“滚回中国”,就算我是一个土生土长、世世代代在台湾生长的台湾人,都可以只因为认同中国就要被“斩立决”(2015年9月2日,凤凰历史频道推出片中受访嘉宾张玮珊的访谈全文《我如何从感性“台独”变为理性统派》。因为在文中表示自己认同中国文化、支持两岸统一,张玮珊遭受了绿营媒体的狂轰滥炸、网民的谩骂攻击,被《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三立新闻台等台湾媒体抨击为“媚中”“媚共”,并有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王世坚受访时公开称应该将她“斩立决”)。而煽动这些仇恨及对立的人们,正是现在透过煽动仇恨及对立而取得政权的“台独”政客!他们的“和解”,是要逼迫所有人认同他们的想法,哪有“和解”可言?

“对那些总是要我‘滚回中国’的人,请听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在台湾,就是在中国!该滚的是不认同中国的你们!”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就在台湾,我是张玮珊!

视频《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画面

猜你喜欢
台独南海
南海超级巨无霸——“深海一号”
斥“台独”狂人
南海明珠
忍不住想打扰你
北海北、南海南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