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自制凹型小盖被的效果观察

2016-12-01 01:03朱玉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棉被移位气管

朱玉珍 付 红



ICU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自制凹型小盖被的效果观察

朱玉珍 付 红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自制凹型小盖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8月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棉被下加用自制凹型小盖被;对照组使用传统棉被。比较两组患者盖被移位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与使用传统棉被相比,加用自制凹型小盖被明显减少盖被移位次数,盖被遮盖气管切口发生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凹型小盖被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能有效减少盖被移位发生率,减少气道堵塞、呼吸道感染等潜在风险,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凹型盖被;气管切开;满意度;效果

气管切开用于解除ICU危重患者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是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呼吸衰竭问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临床上,护理人员在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时往往忽视了患者使用常规盖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患者气管切开后,体质虚弱,经常因为暴露患者切口,造成患者上半身受凉引起呼吸道感染,从而加重病情。(2)家属探视时,为了患者肩部保暖而将盖被上拉导致气管切口被遮盖,引起通气不畅,发生窒息危及生命。(3)医护人员给患者查体、治疗、护理时,易使盖被松动,躯体遮盖不严,使患者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同时易暴露患者隐私[2]。ICU护理工作量大,频繁的整理患者盖被,增加了护士护理工作量。通过本科自制凹型小盖被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满意,解决了上述出现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神经内

科ICU气管切开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8~87岁。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棉被,观察组采用自制小盖被加传统棉被,具体如下:

1.2.1 凹型盖被的制作 采用柔软的纯棉布制作成100×80 cm长方形,将小被套窄侧的一端裁剪出宽20 cm,深35 cm的“U”型缺口,将其作为被子头端,然后将气孔棉均匀填充成毛毯厚度,并用缝线将被套和气孔棉固定在一起。小盖被略宽于肩部,上端两侧能盖住患者肩部以上,下端能盖至大腿中部。

1.2.2 使用方法与分组 向气管切开患者家属及清醒患者解释使用凹型小盖被的目的、方法,取得配合。将小盖被凹型端置于患者胸前,开口距气管切开处5~10 cm,双侧盖住患者肩部,再将普通棉被盖至患者腋下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采用自制表格,由当班护士观察两组患者盖被移位次数、盖被并发气道堵塞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1)盖被移位次数。指盖被移位没有覆盖到患者的躯体部位(主要指肩部至大腿部)的次数对照组观察23 d,对照组观察26天。(2)观察两种方法盖被遮盖气管切口情况。(3)家属满意度。调查患者家属对两组方法的满意程度。从患者家属对患者肩部暴露受凉担心程度,查体、治疗、护理时方便程度,患者隐私暴露及发生盖被不良后果情况等,自制调查表问卷,比较两种方法的满意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盖被移位次数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盖被移位次数比较(次,±s)

2.2 两组患者盖被遮盖气管切口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盖被遮盖气管切口发生情况比较(例)

3.3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3.1 盖被移位 传统盖被采用棉布制作成被套,将同等大小的棉胎放入被套内,覆盖于患者身上。而患者在卧床期间,因翻身、活动等导致盖被部分或完全偏移,导致患者躯体暴露,引发着凉、腹痛、腹泻等不适[2]。何惠仪[2],陈静等[3]采用在盖被头部裁剪成凹型的方法制成的凹型棉被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甘晓琴等[4]介绍了U型棉被在手术室的应用,使用简单方便,效果好。但神经内科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易躁动,U型棉被针对此类患者效果不佳,尤其是患者夜间躁动蹬被,夜间护士相对较少,频繁帮患者整理盖被,加大了护理工作量。自制凹型小盖被是加用在传统的盖被下覆盖于患者身体,其优点:(1)自制凹型小盖被比较服帖,相对固定,患者活动时不易造成内盖被移位。(2)自制凹型小盖被,长度能盖住患者大腿中部,小盖被不易被蹬,减少了患者躯体暴露、着凉等情况。

3.2 盖被并发症,减少潜在危险 使用传统盖被,患者家属探视时,担心患者肩部暴露在外,发生肩部受凉,经常会将盖被向上拉,引发气管切口遮盖,引起气道堵塞、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潜在危险。表2显示,对照组发生气管切口遮盖9例,而观察组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制凹型小盖被能够有效减少盖被遮盖气管切口的发生。

3.3 保护患者隐私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查体、治疗、翻身以及患者外出检查时,造成盖被移离躯体现象,自制凹型小盖被能更好地遮盖患者隐私部位,维护了患者的尊严。万菲菲等[5]设计的肩部保暖被在防止盖被移位、盖被引起的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对于隐私保护性效果欠佳。

3.4 经济实用、方便操作 自制凹型棉被制作简单,占地空间小;此外,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居多,下肢循环较差,这种凹型棉被较为轻薄,适合加盖于患者下肢起到保暖作用。

3.5 提高患者家属及医护的满意度 使用自制凹型小盖被可以有效防止盖被移位、躯体暴露、盖被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护士可以不用频繁地为患者整理盖被,更方便护士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等操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自制凹型小盖被制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经济实用,满足了气管切开患者的需要,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传统盖被易将气管切口处覆盖引起气道堵塞、窒息和气切口感染等潜在危险,深受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好评。

[1] 赵士静,董立亭,张秀运,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2] 何惠仪.凹型棉被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56.

[3] 陈 静,彭春莲,李春霞,等.多功能医用被服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78.

[4] 甘晓琴,刘小玲,文娜娜,等.U型棉被在手术室的制作与使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9.

[5] 万菲菲,刘孟丽,杨喜霞,等.气管切开肩部保暖被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277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230032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

朱玉珍:女,本科,护师

2015-12-0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10

猜你喜欢
棉被移位气管
半条棉被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牛奶奶晒棉被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棉被里的爱
一床棉被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