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6-12-01 13:44陈传起陈湘辉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陈传起+陈湘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价值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应该牢牢把握机遇,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新营销方式和策略,推动农村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自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便迅速成为民众、行业、企业、媒体和舆论等关注的焦点,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形成的新市场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航线。“互联网+”不仅是一场激发社会和市场潜力的科技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乏力、产能过剩、消费低迷和就业岗位少的状况,拉动经济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且是一场为公平提供保障的社会变革,给每位公民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给小微企业提供开放公平的互联网平台,倒逼政府依法透明行政和简政放权,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融合与创新。

一、“互联网+”模式的社会大背景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它是在多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一)目前中国外贸市场需求在持续下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环境的依存度很高,在2008年,我国的对外依存度是72%,也就是说每100元的GDP 中有72元是对外贸易创造的,而同时期的美国对外依存度是24%,这说明当时美国大部分的国产产品在本国内都销售完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到了2015年我国的对外依存度是56%,下降的原因不是本国消费需求的上升,而是外贸需求不足,这种高度依靠国际市场来拉动我国国内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很难把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动权,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就会对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目前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015年我国新增的就业岗位是一千万个,但是需要就业的人数是三千万,这其中大学毕业生七百四十九万,农村劳动力转移五百万,城镇新增劳动力一千五百万,加上中专、职高、复员军人、海归等合计是三千万人,在2015年将近有两千万人无法就业。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外需下降、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困境的状况下,应该寻找的出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入:

首先是转移。可以将某个区域内的过剩产能转移到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外去,因为这种过剩在全球范围内不一定过剩。对东南亚、东欧和非洲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过剩是一种财富,外国政府和企业如果没有资金购买,亚洲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还可以为其提供融资和贷款,这样的产能转移,不管是对输出国和输入国来说,都是双赢的战略。

其次是复兴。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通过这一战略推动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促进外贸发展,实现贸易平衡。

最后是创新与创业。我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和“互联网+”计划的实施,国家拿出四百亿元支持和引导新兴产业进行创业活动,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助力,“互联网+”更是催生出很多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就业岗位、新的职业角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互联网+”,将其作为先进生产力来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和传统消费的对接,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产品、拓展市场,进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互联网+”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推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进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的互联网建设相对薄弱

首先就是农村的网络建设需要的工期相对较长、成本较高、工程难度较复杂;其次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现代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和意识不足;再次是低收入限制了互联网的普及,相对城镇居民来说,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对信息资源愿意投入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相对比较低,这也就限制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

(二)缺乏畅通的农村物流体系

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农村的物流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各个快递公司通常只能配送到市县一级,农村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买及销售的活动基本无法达到。农村的网民要想对接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就只能借助中间商,而中间商的加入不但使农民在经营活动中丧失了定价权与话语权,同时由也因为不能与销售平台直接对接导致了农产品的成本不断提高,这就无疑弱化了该种产品的竞争力。

三、“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将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充分结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充分把握和利用互联网快速发展这个有利契机,充分实现互联网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是要积极推进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在农村互联网建设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确保专项建设资金的前提下使资金尽快尽早到位;同时还应加大对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减免和信贷支持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农村互联网市场的投入力度,进而避免出现“城乡网络二元结构”。

其次是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大市场、小生产”和“流通领域瓶颈”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各级政府应该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积极推进城乡范围的快递全覆盖,协调好物流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和流通体系建设,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特色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

最后是提高农村特色产品的质量,加大明星产品的保护意识。应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加大对生产包装盒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务必要销售老百姓信得过的农产品;还应该重视对明星农产品的保护,重点打击对明星农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通过这些特色产品的发展来树立信心。

四、结束语

随着农村在“互联网+”应用研究的深入,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经济高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必将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产品生产销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和人民利益的三赢,并为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和经验。

【参考文献】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光明日报》2015 年 6 月 9 日,第14版。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ww.cnnic.net.cn,2015 年。

[3]贾跃亭:《跨界创新是中国产业互联网化的历史性机遇》,《环球网财经》,finance.Huanqiu.com,2015 年。

[4]《农产品白皮书》,《阿里研究院》,www.aliresearch.com,2014 年。[5]罗文丽:《宝供启动新战略》,《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年第 24 期。

[6]吴志攀:《“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