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染技艺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2016-12-02 03:19霍康张毅
服装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扎染印染纺织品

霍康, 张毅

(1.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1;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传统印染技艺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霍康1, 张毅2

(1.广州美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1;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解析了传统印染技艺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审美价值与局限,以期证明以传统手工制作为特征的传统印染从设计观念的创新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在现代时尚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中融入传统印染技艺,传统印染面料在时尚纺织品中仍然会继续占据独特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传统印染;创新设计;时尚;纺织品面料;民间艺术

从北非图阿雷格人服饰的奔放扎染图案到东亚日本和服的精湛 “友禅染”纹样,世界各地的传统印染中,蜡染与扎染两种典型的物理防染传统技艺最为常见和知名。中国同样有着非常成熟和完美的蜡染和扎染技艺,并且在日本平安时代还远涉重洋为大和民族学习和掌握;同时还有深烙中国文化印记,民族特色鲜明的以蓝印花布为代表的型染、夹染、画缋、凸版捺印等传统印染技艺。

“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传统印染技术”[1],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以纺织品印花为目的的传统印染技术现已演化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如何使已经登上“艺术圣殿”的传统印染走入时尚,几乎是当代时尚纺织品设计师永恒的话题。

1 中国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的工艺特色

“现存材料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应数甘肃敦煌和新疆发现的纺织品,以及日本正仓院部分藏品。从这些材料分析中可以发现,唐代至少已有3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即蜡缬、夹缬和绞缬”[2]。唐宋以来,型染印花成为传统印染业的主流印染方式,在国内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型染传统作坊。除此之外,尚有画缋和凸版捺印等传统印染技巧。就染色技艺而言,这些传统印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工艺特色。

扎染又称绞染、绞缬、扎缬,“唐代《一切经音义》云:‘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3],是以线缝缀、捆扎纺织品的物理方法进行防染的染花技巧,“通常包括用捆扎、折叠、缠绕、缝线、打结等方法,使织物产生防染作用,通过染色,织物上显示出花纹,这些方法往往统称为扎染”[4]。扎染纹样美的灵魂在于纹样边缘染料自然渗化而偶然产生的“晕染”效果,擅长表现色彩灵动的几何与抽象纹样。

蜡染是以蜡为防染剂,用笔或蜡刀等绘图器材在布上绘制防染纹样,再进行染色的染花技巧,蜡染可以染出规则完整的具像纹样,创作者能够得到与预想中非常接近的纹样,而不会像扎染在染色中出现那样多的“偶然”,因而蜡染较容易“控制”纹样。

夹染古称夹缬,“还有一种是用木板刻成带浅漕与暗沟的型板,让染料的色液从暗沟中通过再流到浅漕中染到布面的工艺,堪称一绝,这就是夹染工艺”[5]。夹缬工艺繁复,是以若干相同纹样的雕花木版,按一定纹样规则夹紧布料以达到防染印花的目的。夹染作品纹样精美细致,有类似版画作品一样的画面效果。

型染在古代有多种类似的工艺与不同的名称:浆水缬,药斑布、浇花布、徭斑布,其染花原理相同。“蓝印花布是在宋元“药斑布”、明代“浇花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是型染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传统染花技巧,“南北朝时期,各种蓝底白花的花色织物,已经成为民间无分贵贱的常用服饰”[7],其优点是纹样清晰便于复制,缺点是单一的靛蓝几乎没有办法套色。

“画缋”其实就是古代人民在纺织品上描画花纹的技艺”[8],即今天的“手绘”,“古代的礼服,下裳用刺绣装饰,上衣则用绘画装饰,称之为“画”、“会”或“缋”[9],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等纺织品实物,可以清晰地看到精美的手绘纹样。手绘在今天的高级时尚纺织品领域仍然有相当大的价值。

凸版捺印是以单独纹样印模蘸色后在纺织品上,以一定规则印花的传统印染技巧。“周代以后继起秦汉,以凸版捺印为代表的印花工艺开始出现,这是一种利用凸纹的模型印版,蘸取具有粘合性的颜料于凸纹正面,再以钤盖图章的方式,通过压力直接将印版上的色彩转移到织物表面”[3],这是一种古代应用相当广泛的印染技艺。

2 传统手工印染纺织品的审美价值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10],传统印染作为一种有近两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扎染(绞缬)与蜡缬,夹缬等中国古代三缬与型染、画缋、凸版捺印等传统印染技艺受到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历代文人墨客对染缬亦多有溢美之辞和具体描述。“李适‘细缬全披画阁梅’;苏舜钦‘神迷耳热眼生缬’;白居易‘黄夹缬林寒有叶’……陶毂《清异录》称:‘显德中创尊重缬,淡墨体,花深黄。二部郎陈昌达,好缘饰,家贫,货琴剑作缬帐一具’”[11],可见染缬制品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作为实用传统印染艺术,染缬与中国的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与同是平面艺术的中国画相比较,传统印染艺术也“师法自然”追求“以形写神”,如扎染中所谓“鱼子缬”、“鹿胎缬”、“菊花纹”、“柳叶纹”无一不是从自然中获取的具体形象,通过绞缬的纹样处理均获得荆浩主张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美学境界。由于传统印染具有染色较难控制的特点,传统印染通过染色更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这是其有别于其他平面艺术的长处,当然控制失误则另当别论。

目前,传统印染作为一种传统制作艺术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社会中从城市到乡村,大到窗帘、床上用品、服装,小到丝巾、手帕、领带、皮具、饰品,仍可见到一些传统印染的身影,这其中固然有传统印染制品外在形式美的因素,亦有其内在的原因。

2.1 传统印染纺织品切合当代强调自我的个性化消费与审美心理需求

一些传统印染技艺如扎染、蜡染等制作工艺简单易学,无需复杂专业设备,原辅材料价廉易购,家庭操作实用性强。因此自传统印染技艺诞生,便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成为劳动人民自己的染缬技艺。就此意义而言,传统印染技艺是真正的“劳动创造美”的典范。传统印染技艺在服装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服饰作为个人身份地位、个性修养、审美志趣的标志,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自己。传统印染制品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产品,其纹样独特,制作简便灵活,可根据消费者个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花型设计,既能独创出新,又可体现服饰的个性化特色。同时由于大部分传统印染染色具有不容易完全复制的特点,决定了几乎每件传统印染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因而传统印染纺织品符合现代人的强调自我与个性追求。在充分应用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设计方面,欧美国家的设计师有许多作品值得借鉴和学习。图1为意大利时装品牌Blumarine在2010年发布的春季新品,由名模Doutzen Kroes性感演绎,以扎染、印花、渐变色彩,把波希米亚的幻彩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整个春天渗透着浪漫的意大利情怀。

2.2 传统印染纺织品迎合当代“回归自然” 的审美心理需求

现代化的进程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飞快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秩序的约束,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人们也付出了紧张工作的代价。这使现代人更加怀念陶渊明式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体现在审美心理上,人们更加追求美的“回归自然”。“当传统业和民间艺术被现代物质文明荡涤一空之后,面对着高科技的机器产品,又感到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产生一种文化‘复归’的念头。因为田园诗般的生活虽然不会再来,但是那些蕴含着纯真感情的质朴艺术品,却是暖人心脾的,永远不会过时”[12],纯传统制作的传统印染制品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 的审美心理。不同于大工业机器化生产的印染产品过于理性规整,传统印染艺术感性十足,设计者与生产者的情感与智慧流露在经纬之间。图2为广州美术学院染织专业研究生吴柳媚“香云纱染整工艺创新实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课题在传统香云纱染整工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蜡染、扎染、冲积、手绘、拓印、流彩等传统技艺反复实验,充分发挥河泥和薯莨液天然染料染色特性,获得了大量自然朴素、天趣盎然的实验成果。这是传统印染技艺在现代纺织品设计应用方面很有意义的探究。

2.3 具象与抽象形式相结合的审美心理需求

传统印染艺术的美更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美。传统印染制品色彩绚丽斑斓而不俗气,造型朴素自然又极富韵味,色彩与造型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13]。扎染、蜡染、手绘等传统印染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表面效果的偶然性,色彩的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偶然晕接,造型的完整与不完整之间的偶然离合,所有的一切似乎均出于信手拈来的偶然,任何一件作品都无法重新复制。因此,在普通欣赏者眼里传统印染技艺的制作技巧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与抽象绘画不同的是抽象绘画的人为“意匠”在先,而传统印染抽象形式美的形成是通过染色过程中的偶发因素(如扎染中纹样扎结的松紧,织物的折叠皱缩,染料的染色速率及扩散速率,染色时间等)产生的。传统印染的这种抽象形式美特征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赋予了传统印染艺术浓厚的时代气息,是古老的传统印染艺术在现代继续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审美因素。图3为广美染织专业学生利用手工染色和绗绣工艺设计的系列抱枕,作品巧妙地把具象和抽象的图形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美感又有很强的时尚气息和趣味。

3 传统印染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3.1 时代性设计与成本控制是传统印染纺织品市场化的关键

“从传统生产向大工业生产的突变,以及材料的革新,使原来的装饰手法出现危机”[14],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织传统印染工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印染技艺因其成本高、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印花工艺有较大局限性等缺点,逐渐走向衰落。因此,要想继承与弘扬传统印染工艺,需对印染工艺进行革新[15]。

在工业化时代之前传统印染技术是纺织品的实用印染技术,而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印染已经从物化的技术逐步演化为一种精神化的具有文化意义的技艺甚至是艺术,正因为如此研究并发现传统印染技艺与时尚纺织品的契合点,创造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印染时尚纺织品具有现实意义和商业价值。

传统印染技艺重新恢复其在时尚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活力,关键并非产品价格,而是产品市场定位。传统印染纺织品由于其基本上是完全的传统制作,应当定位为纺织品消费市场的高端产品,否则无法在激烈的商品经济中立足(如日本传统印染和服,是日本最昂贵的纺织品之一)。那么要使定位在高端的传统印染纺织品物有所值,并能在与其他时尚纺织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传统印染进行改进并创造新的传统印染形式:①赋予传统印染纺织品强烈的时代特征;②改进传统印染纺织品的制作技艺使其质量可靠,稳定成本降低。

3.2 系统性设计是传统印染纺织品创新的方向

就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纺织品生产技术水平与艺术设计能力相对较低,想进行传统印染的时尚化设计改进,然而时尚纺织品所涉及的设计元素多且复杂,只是在图案色彩上进行设计远远不够。

进行传统印染的设计创新首先应当更新设计观念,要有多学科融合的系统设计概念,同时将时代性与现代工艺技术及传统印染技艺相结合,才能在设计中融合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设计与现代工艺技术,才有可能设计出时尚的传统印染纺织品[16]。

4 结语

传统印染工艺作为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用性强、应用性广、时代气息浓郁,这在其他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是不多见的。正是由于传统印染艺术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外在形式美的完美和谐统一,加之人们对美不断的追求和向往,赋予传统印染艺术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更美的外在形式。

探讨传统印染技艺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审美价值与局限,就是要重新焕发传统印染技艺的艺术生命。虽然传统印染技艺在工业化时代几乎已经被现代印染技术所替代,传统印染技术也不再是纺织品印染的主流技术,但是纺织品面料发展的历程已经证明,传统印染技艺仍然充满着活力,以传统制作为特征的传统印染并不会过时。传统印染时尚面料设计注重设计观念的创新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应用,将传统印染技艺融入现代时尚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实践中,传统印染时尚面料在时尚纺织品中仍可继续占据独特的地位。

[1] 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2-15.

[2] 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109.

[3] 郑巨欣,朱淳.染缬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4] 叶智勇.实用服饰传统印染技法[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3:3.

[5] 许平.造物之门[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417.

[6] 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南通分会.南通蓝印花布纹样[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2.

[7] 周启澄,屠恒贤,程文红.纺织科技史导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94.

[8] 黄钦康.中国民间织绣印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64.

[9] Vanloon H W.人类的艺术[M].衣成信,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602.

[10]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7.

[11] 沈从文.谈染缬——蓝底白印花布的历史发展[J].文物参考资料,1958(9):47.

SHEN Congwen.Talking to dye: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blue and white print[J].Cultural Relics Resources,1958(9):47.(in Chinese)

[12] 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3.

[13] 吴冠中.关于抽象美 东寻西找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57.

[14]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05.

[15] 金鑫.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工艺[J].纺织报告,2014(10):30-31.

JIN Xi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Nantong blue calico printing and dyeing craft process[J].The Report of Textile,2014(10):30-31.(in Chinese)

[16] 李静.文化与创新:论传统印染工艺与现代印染技术[J].艺术百家,2013(S1):152-153.

LI Jing.Culture and innovation: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and modern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J].Hundred Schools in Arts,2013(S1):152-153.(in Chinese)

(责任编辑:邢宝妹)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Dy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Textile Design

HUO Kang1, ZHANG Yi2

(1.School of Industrial Design,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Guanzhou 510261,China;2.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xtile print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textile design, trying to prove that the traditional textile printing will continue to occupy a unique and unshakable place in the fashion textile printing, as long as it emphasizes the innovation of design concep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made technique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fashion textile printing.

traditional textile printing,creative design,fashion,textile fabrics,folk art

2016-05-15;

2016-07-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60079)。

霍康(1966—),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和软装艺术。

Email:huokang_hk@126.com

J 523.2

A

2096-1928(2016)04-0410-05

猜你喜欢
扎染印染纺织品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神奇的扎染
试析幼儿园创意印染活动的开展意义及策略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印染书香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ISPO2017/18秋冬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