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商帮:东方的犹太人

2016-12-02 02:31综合整理
国企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宁波人商帮犹太人

综合整理/雯 沛

宁波商帮:东方的犹太人

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商帮,对中国商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等,都是由宁波商人所创办。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做出了贡献。这个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宁波商人最初的起点是向东的大海和逐浪前行的沙船。

生死福祸交大海

宁波人从脚下的这片海启航向东,去海上讨生活,几百年间终于闯出来了一个风云天下的宁波帮。

一百多年前,从征服大海开始,靠着一条木船起家,成就了清末上海最著名的家族商业集团,宁波“小港李家”。这个绵延了近两百年的“小港李家”,一度称雄于江浙沪的沿海航运业,成为“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江南望族之一。

1822年,一个15岁的少年乘着木船,从宁波的小港来到了上海,他就是后来被小港李氏家族尊称为“发财太公”的李也亭。到了上海之后从酒坊里的学徒再到沙船的船工,李也亭依靠福祸相依的大海,完成了他的发家史,成就了一个兴旺百年的大家族。

在沙船上当船工虽然工资极低,但允许附带货物,船主拿出一部分的舱位给水手10%到20%,那么这些水手可以夹带自己的货物,增加收入。

在道光、咸丰年间,正是上海沙船业的鼎盛时期,作为海港城市,当时上海仅沙船商号就有30余家,宁波南北号商人几乎独占了沿海南北货物贸易,为宁波帮的崛起积聚了巨额资本。

在19世纪三十年代,“发财太公”李也亭还不到30岁,却凭借着头脑活络和精明的载货眼光,积攒了一笔可观的银两。当伙计时做个好伙计,但一旦有机会,就要咸鱼翻身做老板,宁波人身上的这个特点在李也亭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于是他从船工变成了船主。

成为船主的李也亭没有做甩手掌柜,依然风口浪尖,趟趟随行,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航行安全。一次海风席卷了很多船队,李也亭用性命保住了这批货物,当沙船平安归来,货物成为当时上海的紧俏货,价格暴涨,李也亭一下发了大财。

既然把生死祸福交给了大海,选择了在海上讨生活,李也亭必须面临挑战。1848年,李也亭庆祝60大寿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他沙船队在海上遭遇飓风,全军覆没的消息,李也亭闻讯顿时瘫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辛劳了一生的李也亭去世了。但是他的灵柩还未发回故土,他船队的渔船却奇迹般地回来了,而且因为那年返回上海的船只很少,李家船队的货物自然又是货稀价高,只是后来发生的这一切,李也亭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给上海滩留下的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传奇,和一个庞大的家族。

事实上,宁波“小港李家”只是宁波商帮的一个缩影,有很多类似的家族从大海开始,经营起百年家族,丰富着宁波商帮的财富故事。

行动起来家乡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时任国务委员谷牧,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时,郑重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在他发表“宁波帮”讲话后不久,具有“世界船王”美誉的宁波人包玉刚马上行动起来,满足家乡的办学渴望。在卢绪章(当时的外经贸部顾问)的大力促成下,包玉刚当场答应拿出50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1984年12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包玉刚。包玉刚提出了在宁波办一所大学的设想,希望得到支持。“我赞成”,邓小平非常高兴,并称赞包玉刚“爱国爱乡,有见识,这件事办得好!”还欣然答应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

事实上,在这件事之前,还有邓小平亲接“烫手”支票的小插曲。

1981年7月6日,包玉刚与父亲包兆龙一起访问北京,首次受到了邓小平接见。邀请并陪同包玉刚的是他的表兄弟、外经贸部顾问卢绪章。然而偌大的一个北京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宾馆招待这位大老板,最后好不容易在北京饭店安排了一个套间,包玉刚的大批随从却住不进去。

于是在北京,包玉刚向卢绪章提出,他想为国家做点实事,第一件事不是造船,而是要捐1000万美元给北京造一座像模像样的大饭店。他不要求任何回报,只提出一个条件:饭店以他80多岁的老父亲的名字命名,叫“兆龙饭店”。1000万美元,在1981年是个天文数字。然而这张沉甸甸的支票却没人敢接。

据说,这件事在北京的各个部门讨论来、讨论去,一直通不过。持反对意见的人发言说:“他是一个海外资本家,不过出了点钱,就想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永久留名,这怎么行?”

这件事,最后报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听到此事迟迟办不下来,便生气地说:“为什么不同意?人家捐款,那是出于一片好心,留个名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嘛!这张支票,你们不敢接,我来接!”拍板以后,邓小平亲自给兆龙饭店题写店名,他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亲手接过了这张支票,又亲手为兆龙饭店剪彩。

在海外的宁波帮中,包玉刚是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物,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包玉刚的率先垂范,这对海外宁波帮产生巨大震动。于是一大批海外宁波帮响应国家和家乡的号召纷纷捐资。

堪称中国犹太人

2014年5月,宁波象山县石浦港正在进行清代古沉船“小白礁一号”的发掘与考古工作。这艘沉船,在海底沉默数百年后,终于得以向世人诉说,宁波曾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港口的辉煌。

宁波自古就是一个港口城市,汉武帝年间,宁波沿海就成为大规模舟师行动的启动地。到了唐代,宁波成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海外杂国贾舶交至。宋代宁波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它更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

在宁波,一直有这么一句名谚,“要竄头,海三湾”,意思是说,要想发迹,就得出海闯世界。现在宁波的三江口广场,就矗立着这样一组雕像,便是为了纪念祖祖辈辈的宁波人外出经商的场景。

宁波人出门,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条到上海,以上海为码头,走向全国;另一条到海外,以香港为跳板,走向全世界。

1861年一个名叫利希霍芬的德国地质学家来到中国,他沿着杭州湾那曲折优美的海岸线,走遍了浙东沿海并在他的书中写道:沿海有特殊种族,如宁波人,尤其是商业中的宁波人,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媲美。

宁波帮研究专家王耀成说,利希霍芬把宁波人比喻成中国的犹太人,觉得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除了宁波人特别会做生意和犹太人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宁波人和犹太人共同的特点即是移民性。

责任编辑/秦海霞

猜你喜欢
宁波人商帮犹太人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作品赏析(5)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Chinese Students’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from Phonology Perspective
自尊
商帮沉浮录
明清十大商帮
宁波汤倌
宁波人:“中国犹太商人”的简朴生活
犹太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