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如果这是一个衰退、坍塌的行业,不可能有这样的数据!

2016-12-03 00:30
电影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作

头 条

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如果这是一个衰退、坍塌的行业,不可能有这样的数据!

10月13日深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长春电影节上面对几十家媒体用各种数据力证中国电影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10月14日,作为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的总结发言,张宏森再次畅谈了自己对于当前电影形势的思考。本文节选自发言。

张宏森:在这个时刻发言,我说的任何话,都是对大家语言的重复,但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作为电影节的主办者,我还是得说,因为重复就是力量。在这里我想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我想谈的第一个方面,发展是中国电影的硬道理。

大家都谈到电影的未来依然会好,这个判断不是武断的,这个判断来自于事实,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大数据。

我们有这么多电影的新生力量,他们向前辈致敬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他们不断在每一个历史要求的时间节点上交出合格甚至优秀的电影答卷,这是中国电影的信心所在,是我们未来所在。

在多类型多样化的创造过程中,我们有1500家投资主体正在投入中国电影的生产,这1500个创作主体有500个已经形成可持续投入电影的能力,这是中国电影用金融、用资本助推中国电影创作,助推中国电影工业的根本佐证。

我们的影院建设到今天突破3800块,这说明社会资本投资影院的积极性依然高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几乎在全球领先所有银幕,实现了IMAX中国巨幕的拥有量第一,3D放映超过了87%,我们的观影条件、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如果这是一个衰退的,一个坍塌的,一个倒闭的行业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时势。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我们的电影容积率越来越高,大家有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容纳的国产电影有368部。今年中国电影在国产电影市场上的新片容积率会突破400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为我们的创作空间提供无限活力,给我们每一个创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思维的发挥渠道。所以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市场的不断发育、不断成长感到自豪。

这一切都是用数据说话,都是用事实说话,泰山不是垒出来的,牛皮不是吹出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事实。

我们的电影产量以前是美国电影产量的1/8,现在电影产量和美国可以形成1:1的关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30年前我们在河东的话,现在我们站在河西,这是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事实形成的电影结构。

我们今年没有中国电影登上电影节,来日方长。但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却迎来很多电影大师,很多的电影公司,电影导演,电影制片人都在以不同方式和中国电影进行接触。现在至少在电影局的工作层面上,有几十个国家亟待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文本交换非常密集。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电影大国,我们固然存在着发展中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在影响全球的电影格局。

所以中国电影在未来的道路上必须紧扣关键字,数字很重要,数字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外在讨论,我们要不断把数据做大做强,彰显一个文化自信的大国所应该体现出的实力。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感想。

第二个方面,质量是中国电影的生命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

我刚才谈到数字,是的,很危险,但是这样的表达在艺术殿堂里更加危险,大家说你必须谈人文,谈美学,谈电影本体。我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对第一个方面做补充,中国电影要以数字为指标前进,但是要以诗意为栖息落脚。

我有三句话和大家交流一下,在质量问题上,第一点我觉得中国电影要拓宽自己的文化宽度。

我们今天请来了很多导演,有人提出是不是分成商业组、类型组、艺术组,但是后来我还是提议其实没有区别,也没有这么严格的分类,大家共同行进在中国电影的大舞台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拓宽文化的宽度。我们要让多样化、多类型的电影共同驰骋在中国电影的大地上,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并且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它不可能,也不会只容纳一种风格,一种样式,它必须是多品种,多类型,多样化的并举,并行,并存。

我的老家是山东,山东人像宗教一样信奉我们的先贤孔子。孔子说“兴观群怨”,这四个字容纳了所有历史承载的内容和表示形成。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至高无上的纯洁殿堂,怎么给了歌手呢?无论是孔子,还是今天的诺贝尔奖,在类型和样式上没有高低之分,以上四个字是平等的,商业片和艺术片同样有共同的价值,也同样拥有共同的情怀。有人质疑诺贝尔文学奖,但回答是这个民谣歌手可以直抵人心。是的,无论我们怎样区分它的种类和品种,只要我们做到能够真诚表达我们的内心,真诚对待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真诚发表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能够赢得观众,感染观众,能够直抵人心,我们的质量就会有所保证,我们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我们中国电影的文化宽度也在不断扩展。这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关于质量的第一点想法。

第二点想法,我们要有塑造新经典的勇气。

中国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数经典作品。经典有两个特点,一是永恒的经典,如宗教一般抵达永恒,还有一个是历史阶段性的经典。

我们要承担责任,第一要为中国历史阶段行进到这样的历史时期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历史精品,这就是与时俱进,这就是现代性,这就是与当下相吻合的审美特征。如果我们赢得了更多的观众,我们就是

在塑造新经典,创造新经典,直抵这个时代的人心。

我们还要承担第二个责任,要创作永恒的经典,这是我们崇高的理想。这是质量给我们提供的新要求,我们要有塑造新经典的勇气。

但是我想说另外一段话。新经典,经典作品是创作出来的,但是有时候也是内容阐释出来的。我们的评论者,我们的媒体,在关怀、关注电影,在批评和监督电影。你们的批评,你们的吐槽,甚至有时候你们的愤怒都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好的反响和深思的价值。但是作为观察者,作为评论者,作为媒体的意见发表者,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责任,就是敢于发现创意之本和创作之本,一双慧眼不应该盯在断裂之处,应该发现新鲜所在,特质所在。这也是批评家的责任,塑造新经典这种勇气首先来自于创作,其次也希望我们社会的各方面,我们的批评,我们的研究者,我们的媒体敢于去命名和阐释创作人员正在用事实创作经典的可能性。

第三点,在质量问题上中国电影需要强化方法论。我们有万千想法,但好像在关键时刻,我们在方法论上有欠缺,找不到想法的途径和渠道,因此方法论显得特别重要。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创作者,他们的创作初衷都是好的,他们的价值观用心也是善良的,但是有时候容易在别人看我们的作品时产生误判,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在方法论上找一找原因。有强烈的创作冲动,但我们的作品往往不成功,是不是在路径和方法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导航仪就是方法论。

第三个方面,“改变”是世界电影的新课题。

我刚才坐在下面的时候想,是用“改变”还是用“挑战”,其实我觉得就是“改变”。拥有120年历史的电影,在信息时代已经是相对古老的艺术样式,在未来的发展时期,电影必须要作出改变。

中国的观众人次和中国的市场建设是互相匹配的,到现在已经达到11.2亿人次。今年有可能会到14~15亿人次,比去年有显著提升。但国庆期间一个银幕只有45人,所以我们的影院吃不饱,我们的上座率并不高,中国电影、世界电影都在遭受严峻挑战,意大利电影如此,美国电影亦如此。

我们需要改变,时间不会给我们太多余地,多么可怕,在不久的将来,用这么大的改革手段建立起来的影院设施,4万块银幕,突然一夜之间没有了观众。为了把观众留在影院的座位上,我们需要思考电影最新的发展路径。

我们中国的电影导演,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入到这样的改变计划和改变行为当中去。贾樟柯导演说他开始拍VR电影,我们必须体现出电影工业和科技的先天的缘分,这才是我们把观众留在剧场的先决条件。

当AR、VR出现,或者新的样式诞生之后,我们的电影叙述,我们的电影语言,我们的剪辑方式是不是也会随之改变?新的美学原则会伴随新的工业原则同时兴起,如果我们不改变,肯定会被新的媒体所取代,这不是我们愿意的,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第四方面,我想说团结是中国电影的凝聚力。

我愿意浏览电影史的八卦,我要看在哪个国家发生导演骂导演的事情,我几乎很少见到。中国电影的今天也需要导演和导演之间,编剧和编剧之间,导演和编剧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团结是我们的凝聚力,团结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前进的一个核心。

当然电影是开放的,需要和社会方方面面保持高度团结。比如我们和观众怎样保持尊重关系,我们和媒体应该怎样保持尊重和协商关系,让团结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刻成为一个重要凝聚力,一个重要元素。

我所讲的话都是对今天大家发言的重复,发展、质量、改变、团结,这些话在今天30位嘉宾发言中都在不同层面,比我更深刻地围绕这些词汇进行了阐述。我们今天在长春电影节的平台上交流我们的思考,分享对电影的认识和成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就是中国电影的“长春共识”。中国电影面临着“拐点说”、“寒冬说”、“崩溃说”等等。一切让他们去说吧,走我们的道路,我们聚集在长春,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就已经证明中国电影的春天将会长久地存在,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Jazz
诗词创作“三要”
《春日闲吟》创作心路历程和体会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心得
通向永恒的自然(创作谈)
消闲(创作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