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拜火教考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2016-12-03 15:27祖拜代力瓦依丁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考古遗址

祖拜代·力瓦依丁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论新疆拜火教考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祖拜代·力瓦依丁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融合的地方,从宗教的发展史上看,流传于新疆的古代宗教信仰中,拜火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宗教,它的考古遗存在新疆地区也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地域特点,也是全世界最早形成的宗教之一。它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西方称拜火教为琐罗亚斯德教,在我国古代史籍中称之为“祆教”、“火祆教”、“波斯教”等。拜火教在佛教基督教诞生之前对中东及中亚西亚的影响不容小觑。

拜火教;起源;帕米尔高原;发展;拜火教考古遗存

一、拜火教起源

公元前20世纪,原居住在中亚草原的印欧语系的雅丽安人越过现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脉涌入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地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繁琐的祭祀仪式,是依其主要的宗教礼仪特征而名,所以会被称之为拜火教,它是已知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一个宗教。拜火教产生于中亚,是流行于古代波斯及中亚西亚一带的宗教。该教随古代波斯及后来萨珊王朝的扩张,影响到了欧亚各地。其势力最盛时,东达中国,西至希腊,南入印度,北渐近高加索一带。

二、新疆拜火教考古遗存的发现

(一)考古发现与研究。

根据考古资料,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疆居民就已产生和信仰了原始宗教。拜火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它是最早在西域地区流行的宗教,是新疆古代民族共同奉行的宗教之一,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前,新疆有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拜火教盛行的时期,这充分证明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它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

20世纪,在新疆境内多处发现了属于萨珊王朝时期的大量波斯钱币。波斯钱币的正面通常是国王的半身像,每一次王位的更替,都要另铸新王的半身像钱币,银币背面的图案是萨珊王朝国教的标志,正中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圣火之光。

2013年5月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有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专家们确认该遗址为2500 年前拜火教古墓葬遗址。2013 年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考察拜火教文化遗址,就其重大发现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曲曼遗址确实为2500 年前拜火教古墓葬遗址,该遗址是欧亚大陆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拜火教遗址。这项发现使拜火教的发源地锁定在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证明了帕米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作为欧亚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过程中所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进一步证明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根据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地区的拜火教考古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了解帕米尔高原发现的墓地,墓葬埋葬方式和墓葬中出土的人骨摆放散乱,均为二次下葬,其实从拜火教的教义及其历史发展来看,拜火教还有天葬和一次葬,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该墓葬中一次葬葬俗的墓葬,几乎所有的入葬人体都是裸身下葬。这样的习俗也与拜火教教义要求一致,其实就是天葬最初形式的表现。同一墓地两种葬俗共同存在,墓葬年代处于拜火教发展初期。其中出土器物数百件,其中以木制火坛、陶制火坛的出土最为重要。墓葬外形有一个长30 厘米圆柱形木器,其中木质火坛里圆形空穴被强烈烧灼,并存留有厚达近1厘米的碳化层,外形则无任何过火痕迹。通过判断可以认为,其烧灼由内部15粒烧红后放入的圆形石子所致。强烈燃烧的木火坛放入墓穴填土被埋后熄灭。这是亚欧大陆范围内迄今发现最早最原始的明火入葬火坛。

三、从考古发现看拜火教在新疆的发展特征

(一)拜火教在新疆的发展与消失。

拜火教如同其他一些宗教一样,在新疆各地迅速传播发展起来。作为人类重要文化现象的宗教,很早就沿着丝绸之路开始了由东向西和由西向东的相互传播。作为丝绸之路枢纽的新疆,自然成为东西方宗教传播和汇聚之地。当拜火教在中原地区不断遭受打击而日渐衰落之际,但新疆却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吐鲁番的文书中,屡屡出现拜火教徒特有的名字和有关该教活动的记载。由于在吐鲁番的迅速发展引起当地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为加强对该教的管理和遏制其势力的发展,还专门设置了管理拜火教的官职“萨簿”,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限制拜火教的活动。但由于拜火教没有取得官方宗教的地位,主要流行于农村,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渗透、融合,最后演变为民间宗教的一部分。唐朝中后期,随着中亚地区的阿拉伯化,拜火教在中国的新疆这块最后的净土上也终于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拜火教虽然很流行,但一直没有获得与佛教平起平坐的地位。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对于当时西域的各统治者来说,佛教主张逆来顺受、修成来世,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而拜火教主张善恶分明,正邪不两立,容易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为了自身利益,西域的各统治者都无一例外地扶持佛教作为官方宗教,进而压制拜火教。二是由于拜火教自身的原因。拜火教相对于佛教,有很强的封闭性、组织 性和神秘性等特点,教团不译经、不传教,寺院不许外人进入,内部组织比较严密,戒律比较严格等,从而限制了它的传播和发展。

(二)拜火教在新疆的发展特征。

根据考古资料,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疆居民就已产生和信仰了原始宗教。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起,盛行于东方和西方的一些宗教,就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新疆,这些外来宗教与新疆本地的原始宗教一起,逐渐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化,各个宗教的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拜火教教虽然作为一种宗教在新疆消失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却在信仰过它的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历史上信仰过拜火教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拜火教拜火的习俗。

考古遗址的发掘,再次证实新疆自古以来就不是单一宗教,而是多种宗教长期并存、发展和演变的地域的历史事实。多种宗教在新疆不仅能够和谐并存,而且能够相互吸收融合。虽然不同历史时期,那些历史时期时信奉的主要宗教的地位发生过改变,但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存始终是宗教发展的主流。

(三)拜火教在新疆的遗存。

拜火教在新疆的流传发展到最终的消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存,拜火教的重要节日“诺鲁孜节”,在新疆地区一直被保留到现在。这也是拜火教文化的遗留。

在帕米尔高原发掘的曲曼遗址中,发现墓葬里有取火用具,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与火的崇拜相联系的习俗。古代许多民族把红颜色当作太阳、火的象征,也是拜火教崇拜的标志的遗存拜火教崇尚白色,行祭时要戴白帽,用白布,以洁白象征而礼赞。这种文明在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中一直保存至今,塔吉克族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夜幕降临时,以大户为单位,怀着崇敬之情,隆重祭拜火神。

新疆早在2500 年前就是东亚、西亚、南亚和中亚文化的汇集地。比如出土的玻璃料珠、玛瑙珠等,具有明显的亚欧草原青铜时代文化和西亚文化特征;出土的铜器,具有西亚和中亚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出土的竹梳、丝绸,则有同时期中原文化的痕迹。再一次证实了新疆自古以来就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原文化联系密切,是多元文化的汇集地。最有名的遗址曲曼遗址地处于亚欧大陆腹地。曲曼遗址被证实为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亚传入新疆的第一外来教。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帕米尔高原向西、向南延伸,直到西亚、东亚与南亚。帕米尔高原这个地区还是世界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中国、印度、波斯、西亚、东亚、中亚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结语

拜火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宗教文化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会与其他宗教相融合或者相互排斥,拜火教就是因为本身神秘的特色,对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拜火教在新疆的发展中逐渐地方化,融入到了当地的文化中。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从古到今新疆多元文化的基础使该地区形成了多样化的信仰。这一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民族人口流动和丝绸之路经商活动有相当大的联系。

[1]李进新,祆教在新疆的传播及其地域特点[J].西域研究,2007年第1期

[2]刘文锁,曲什曼:古代新疆拜火教遗址的新发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

[3]马品彦,赵荣织.新疆宗教史略[M],新疆大学出版,2001年

[4]马合木提·阿布都外力,从曲曼遗址看新疆文化的多样性[M],新疆社科论坛,2014年

K2

A

1671-864X(2016)10-0056-02

祖拜代·力瓦依丁(1991.0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大学历史学(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帕米尔高原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帕米尔高原
制约帕米尔高原旅游发展因素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