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犬警用性能退化的对策

2016-12-03 08:33欧海涛,林远清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母犬警用幼犬

浅谈犬警用性能退化的对策

欧海涛 林远清

在警犬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和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犬警用性能退化是严重制约警犬工作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犬警用性能退化主要体现有不衔取、不攻击、不依恋、不兴奋、工作不持久、体型外貌发育不良、被动防御强及胆怯等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犬报废、退役或淘汰。

一、犬警用性能退化的现象

(一)繁育出来的幼犬受训合格率不高。自1998年公安部恢复警犬管理体制以来,从公安部属基地到各个省市警犬机构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国外到民间引进了大量的种犬,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繁育,已经建立了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史宾格犬、昆明犬、马里努阿犬等犬种的繁育标准。但是某些犬种繁育的幼犬受训率偏低,以我省为例,德国牧羊犬所生的幼犬受训合格率很低,有的甚至一窝犬也选不出一头合格犬。另外繁育的昆明犬普遍不受基层单位的喜欢。

(二)部分训练合格的工作犬回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警用性能下降迅速。以东莞为例,从2011~2013年东莞市公安局为基层大规模配备600多头警犬,但在第二年的复训考核中发现有些分局的犬不合格率超过30%,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警用性能。

(三)环境人为因素造成犬丧失警用性能。我省警犬的主要品种有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马里努阿犬,每个犬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警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区别对待。比如:史宾格犬如果不恰当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犬胆怯。

二、造成原因

(一)选种选育的问题。犬经过几百万年的繁衍进化已经形成稳定遗传规律。随着犬与人类的接近,特别是警犬的出现,人工遗传改良使犬的某些行为如胆量、衔取欲、游戏及体型等更趋向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不可避免,人工选择会降低犬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若对已达到平衡性状进行选择,则会大大削弱犬的健康以至对育种没有意义。大量出现的德国牧羊犬后代髋关节发育不良就很说明问题。五十年代中国军犬界为增加军犬的凶猛性,在军犬血统中加入了狼的血统。由此而来某些犬种被动防御不良行为的时常显现就不足为奇了。

(二)训练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安部基地、所、校通过社会化训养,较好地解决了种犬和幼犬的繁育和训练。但绝大部分的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由于体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社会化训养。以广东省为例,省公安厅及广州、深圳警犬基地拥有数量不菲的种犬,由于体制和人员的限制,无法开展社会化训养,繁育的幼犬未能按幼犬培训机制开展,受训犬警用性能退化逐步显现,史宾格犬尤其明显。

复训是警犬保持科目能力的重要手段,我省许多警犬基层单位除了警犬日常管理和使用工作,还担负着繁重的其他警务工作,复训工作停留在纸面上,警犬科目能力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三)形势环境因素的问题。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展,将勉强合格甚至不合格的幼犬投入训练,最终损害的还是警犬。警犬基地的选址非常重要,有的单位被迫建在高速路旁,长期噪音和废气的污染,警犬的听觉和

嗅觉就可能退化,严重影响警犬能力的发挥。

分析上述造成犬警用性能退化原因,人的不科学、不敬业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解决应对方法

(一)加大种群,谨慎开展定向繁殖。认识自然选择中的适者生存所取得结果是十分重要的。而人工选择所能做的是生产特定的犬的产品、驯化有用的劳作行为或宠物行为,这些自然选择是做不到的。但是,人工选择犬时总可能削弱其他基本生活能力和繁殖力,而犬的警用能力往往就是这些能力,如寻找猎物的嗅觉和听觉;捕捉猎物驰骋力的扑咬和工作持续力。

在无法通过自然选择获取更多的受训犬源的条件下来开展警犬工作,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难题。目前各基地所校及绝大多数的省市警犬基地都有相应数量的种犬,资源共享是产能最大化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多向民间获取犬源,改善我们的种犬基因库。为什么我们到国外选犬都到民间,东北民间有广泛饲养德国牧羊犬的基础,同样可以选到优秀的德国牧羊犬。我们不要害怕民间犬源血统流入我们的基础犬源,同样我们更应该将我们的优良犬源流向民间,使得犬在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繁衍生息,最大程度保留犬的优良品质,也为我们将来从社会挑选犬源提供物质基础。

犬行为分固有的或获得性的,所有的行为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衔取行为、游戏行为和胆量的遗传力相对较高,而服从、搜索和追踪行为等的遗传力较低。因此,挑选种犬时行为能力应与体型外貌并行第一,甚至优于体型外貌。训练过的种犬(尤其母犬)比没有训练的种犬所产仔犬更易训练。

犬定向繁殖即用人为的方法剔除怀孕母犬胚胎中的公胚胎或母胚胎,达到产出同一性别仔犬的方法。警犬界主要取向繁殖公犬,因为绝大多数的训导员倾向训练公犬。这种方法极大满足了训导员的喜好,却大大地破坏了公母平衡,使将来种母犬的选择面更加狭窄,不利于警犬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母犬同样能发挥作用,在今年的我省大练兵警犬大比武,参赛的73头犬中公犬44头占60%、母犬29头占40%,获得五个项目前三名的15头犬中有7头是母犬占47%,其中五个第一名有3头母犬,获奖公犬占公犬总数的18%,获奖母犬占母犬总数的24%。2014年全国第四届警犬比赛广东的一头马里努阿母犬获得掩体搜索第一名。由此可见,犬定向繁殖的结果不能根本改变警犬的作业效能,应谨慎开展。

(二)加大幼犬培训工作。犬的社会行为发育分为四个阶段:新生期、过渡期、社会化期和成熟期,社会化期是社会化行为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一般从3周龄到12周龄,此时幼犬的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形成对人和环境的基本认识。社会化期是犬形成对人类依恋的重要时期,如果剥夺与人的接触,犬以后可能对人非常恐惧。

公安部基地、所、校通过社会化训养,较好地解决了幼犬训练。本人近两年带的两头德国牧羊犬幼犬,其中一头是初训挑剩的,经过幼训,胆量、游戏等行为及耳朵、四肢发育明显改善。

但绝大部分的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由于体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社会化训养。这样各地应加大幼训力度,最大限度挖掘幼犬在社会化期建立初步适合训练警用性能的能力。

(三)合理开展初训和复训工作。公安部在“警犬工作管理规定”中要求每头警犬每年必须有30天复训。初训是犬初步建立作业能力的基础,复训才是保持犬作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工作犬就像我们运动员一样,不坚持常年的训练,科目能力就会下降、退化、甚至消失。

(四)改善人文和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前辈都在讲“狗出主人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样的人训出什么样的犬”,人才是决定犬能否成为警犬的重要因素。从事警犬工作最基层的带犬人员多为辅助人员,种犬、仔犬及幼犬多由他们管理,他们往往是被业界最易忽视的人群。而他们敬业与否与犬初期警用性能能否建立息息相关。我们的警犬队伍管理者除了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物质和人文关怀。

犬居住生活场所同样影响犬警用性能的保持。警犬基地必须建在远离空气、噪音和水源等污染的地方。

犬警用性能的保持和挖掘直接导致警犬技术发展走向,一旦失去了警用价值必将走向消亡。

(作者单位:广东省公安厅警犬基地,528000)

(编辑:李 冰)

猜你喜欢
母犬警用幼犬
母犬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分析
不同品牌幼犬粮的适口性比较分析
用好“四种方法”提高警用犬对“吐”指令的服从性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浅析幼犬的环境锻炼
警用执法车辆计量检定测试系统设计
01 警用无人机应用热点纷呈
警用电动车
母犬产后食仔行为主要原因分析与对策
澳洲小警犬
——W 字幼犬队